
展开全部
逆光2008-01-06 13:09作者:陈静抒
问名之引:
& 在我读过的中药里,黄芪是性温味甘的一味,补气固表于无形。
& 五方有神鸟,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素霜,北方幽昌,中央凤凰。
一、
这座大学依山而筑,半片山给了艺术系,所以暑期的美术班也在山上,一片香樟林的后面。教室不大,中央有一张长桌子,围坐的都是学国画的小孩子,素描和水粉的画板在门边一字排开。
走过山下的荷塘的时候黄芪的心里被那片田田的叶子和粉荷弥满了,以为画室就会在那后面,却跌跌撞撞被筠子拉到了山上,和夏季晚风一起抵达画室门口。
教画画的是从前少年宫那个好脾气的王老师,冲她温和地笑着点点头,又继续为一个小女孩削铅笔。筠子的画架在临窗的第二个,上面夹着一幅画了一半的圆柱体。一张毛边纸从桌子那边飘了过来,贴在筠子的画板上,她大叫着揭下,那边跳过来一个半大的小男孩,两个人一个心疼自己墨迹未干的竹子图一个心疼自己的半成品柱子,吵嚷个不停,窗子被大家七手八脚地关上,还是挡不住风,忙得措手不及的孩子们就四处逐着飞舞的纸跑。黄芪在嬉笑声中微微愣着:
肃霜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样一个怯怯的孩子,瘦瘦弱弱,浅黄色的褂子倒很衬皮肤,却赤脚套着一双凉鞋。小小的眼睛瞪满了茫然。就是这副样子唤起了肃霜的心疼,从不在画室里开口搭话的她打开画夹抽出一张纸递过去:“先拿去画吧。”
这是她们相识的第一个夏天,她们小学六年级的暑假。带黄芪来画室的筠子是她的小学同学,像所有稳定的三角形都不能在小女生中间存在一样,后来迅速好起来的是黄芪和肃霜。
肃霜比黄芪大四个月,高了半个头,两个人走在一起像是姐姐领着妹妹。黄芪喜欢把手放在肃霜的手心里藏着,被她牵着绕过夏日午后的荷塘,穿过树丛拾阶上山,山腰有一处在修房子,路过那里的时候她们就飞快地跑过去,把画板顶在头上,后面走过来的更小的孩子也学着她们的样子,嘻嘻哈哈地一路跑过。
夏季晚风依然在每天傍晚准时光临,吹走画架前的橡皮屑。黄芪忽然想起一件好玩的事情:“王老师,你记不记得我小的时候,把早点的米糕摆在画板下面落了好多橡皮屑,我都不知道,还怪卖米糕的给了我一块脏的…”一边讲一边拉着肃霜的袖子笑,王老师也被她讲的笑了起来:五六年前的黄芪和现在的她并没有太大不同,好象永远长不大的样子。
但是黄芪知道自己不高兴,在走进这里之前她已经很多天没有这样笑过了,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路念上来的优等生,在最后的考试中得了个如此难看的成绩。所以妈妈才允许筠子把她带到这里来散心,拿起自从念了小学就再也没碰过的画笔。
开始画最基本的柱形和锥体的临摹。成日面对着挂图其实也没有了儿时胡乱涂鸦的乐趣,黄芪只是喜欢这里的清净,可以半天不说话没有人问你为什么。有时候她也跑到桌子那边去看小孩子们画国画,抢过笔来抹几枝竹子。“黄芪姐姐,你的名字真好。”一个被她抢了笔的小丫头趴在桌边对她说。黄芪迷糊地看着她。“念起来,就好象在轻轻地笑一样呀。”
“黄——芪——”肃霜念了一遍,真的呢。
“黄——芪——”整个画室的人都念,此起彼伏,好象一屋子人都轻轻地在笑一样。
黄芪忽然在心里笑了,会考的烦恼一下子就不见了。
下了课黄芪和肃霜去买画笔。从HB到8B,一枝一枝买齐全。黄芪觉得自己几乎有些迷恋肃霜了:喜欢她干净的对襟短褂,粉色荷叶边的白裙子,都有淡淡的洗衣粉掺着阳光的味道,还有她说话的样子,昂着脸。肃霜是那种每个大人都会喜欢的漂亮得让人无法拒绝的小姑娘。
这座大学是一所师范大学,黄芪常常会看见很多美丽的女大学生走来走去,沿着山旖旎而下,黄芪想以后肃霜念了大学一定就是她们这个样子:穿著长长的裙子走在夏天的校园里,抱着一只活页夹,上面写着xx系1班 林肃霜
当然黄芪只是一个人想想,肃霜要是知道她这样想一定要笑话她幼稚。肃霜总是像个大人一样。
大学的门外是市中心的一口湖,她们买画具的地方是湖边的一个半岛上的书画院。黄芪觉得肃霜常常拉她来这里买画笔买绘图橡皮泥是喜欢这个三面水的小庭院。因为黄芪自己也很喜欢,这里还有长椅,她们每次都要跑去坐一会儿,看看湖水。
湖被一个公园抱着,公园的角落边有一间小的音像店,叫天堂阶梯。是肃霜带黄芪去的。那里有很多好的东西。有一天她们在那里找到了一盘希区柯克的《蝴蝶梦》,拿到肃霜家里看。
这座城市被一条江——长江的支流——隔成了两半,虽然一直生长在这里,黄芪却对河南那一边几乎一无所知。站在肃霜家客厅的窗前她吓了一跳:窗子外面竟然就是江水,原来肃霜家和防洪墙只有一街之隔。黄芪第二次离江这么近,第一次是她成绩刚下来的那个傍晚,她什么话也不说,爸爸就把她带到过江的桥上,叫她看桥下的江。
而有人竟然天天就住在江边,黄芪像那些第一次知道老师也和常人一样要吃喝拉撒的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少见多怪。肃霜把VCD拿出来放,那是十二岁的肃霜和黄芪第一次面对世界名著和大师的作品,完完全全地看不懂。
“以后就懂了。”肃霜肯定地说。
“天堂阶梯”的隔壁是一家食品店,黄芪在这里找到了很好吃的甘草柠檬糖,一卷一卷用金黄的纸卷着,五角钱一袋,有十卷呢。后来“天堂阶梯”不在这里了,她们还是会跑到这边来,买甘草柠檬糖。
黄芪喜欢肃霜家了。后来她们常常去防洪墙墙头散步,走在江水的裙沿,看那些小驳船。有时候走到江边,涨水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去看,她们像别的小孩子一样把脚放在水里荡来荡去,凑得很近的去看船上人家。肃霜卧室的窗子也临江,肃霜习惯把窗打开着吹风,“心情好看江景,心情不好就跳下去,都挺方便。”
夏天随着印在牛奶卡上的日历被一天一天划过去了,八月去看录取结果,她们进了同一间中学——那所全市最好的初中——同一个班级。以同样的身份:都是那种花了几千块钱进去的自费生。
画室里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终于要结束了,最后一天王老师教大家做拓片。因为是在山上,树叶很多,大家捡了各式的叶子回来,横七竖八拓成各种颜色,兴高采烈地把纸贴在画室的墙上,右下角写上“一九九四年暑期班全体同学”。
门被风带上,好象关于这个夏天的一切,都被关在了身后一样。
问名之引:
& 在我读过的中药里,黄芪是性温味甘的一味,补气固表于无形。
& 五方有神鸟,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素霜,北方幽昌,中央凤凰。
一、
这座大学依山而筑,半片山给了艺术系,所以暑期的美术班也在山上,一片香樟林的后面。教室不大,中央有一张长桌子,围坐的都是学国画的小孩子,素描和水粉的画板在门边一字排开。
走过山下的荷塘的时候黄芪的心里被那片田田的叶子和粉荷弥满了,以为画室就会在那后面,却跌跌撞撞被筠子拉到了山上,和夏季晚风一起抵达画室门口。
教画画的是从前少年宫那个好脾气的王老师,冲她温和地笑着点点头,又继续为一个小女孩削铅笔。筠子的画架在临窗的第二个,上面夹着一幅画了一半的圆柱体。一张毛边纸从桌子那边飘了过来,贴在筠子的画板上,她大叫着揭下,那边跳过来一个半大的小男孩,两个人一个心疼自己墨迹未干的竹子图一个心疼自己的半成品柱子,吵嚷个不停,窗子被大家七手八脚地关上,还是挡不住风,忙得措手不及的孩子们就四处逐着飞舞的纸跑。黄芪在嬉笑声中微微愣着:
肃霜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样一个怯怯的孩子,瘦瘦弱弱,浅黄色的褂子倒很衬皮肤,却赤脚套着一双凉鞋。小小的眼睛瞪满了茫然。就是这副样子唤起了肃霜的心疼,从不在画室里开口搭话的她打开画夹抽出一张纸递过去:“先拿去画吧。”
这是她们相识的第一个夏天,她们小学六年级的暑假。带黄芪来画室的筠子是她的小学同学,像所有稳定的三角形都不能在小女生中间存在一样,后来迅速好起来的是黄芪和肃霜。
肃霜比黄芪大四个月,高了半个头,两个人走在一起像是姐姐领着妹妹。黄芪喜欢把手放在肃霜的手心里藏着,被她牵着绕过夏日午后的荷塘,穿过树丛拾阶上山,山腰有一处在修房子,路过那里的时候她们就飞快地跑过去,把画板顶在头上,后面走过来的更小的孩子也学着她们的样子,嘻嘻哈哈地一路跑过。
夏季晚风依然在每天傍晚准时光临,吹走画架前的橡皮屑。黄芪忽然想起一件好玩的事情:“王老师,你记不记得我小的时候,把早点的米糕摆在画板下面落了好多橡皮屑,我都不知道,还怪卖米糕的给了我一块脏的…”一边讲一边拉着肃霜的袖子笑,王老师也被她讲的笑了起来:五六年前的黄芪和现在的她并没有太大不同,好象永远长不大的样子。
但是黄芪知道自己不高兴,在走进这里之前她已经很多天没有这样笑过了,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路念上来的优等生,在最后的考试中得了个如此难看的成绩。所以妈妈才允许筠子把她带到这里来散心,拿起自从念了小学就再也没碰过的画笔。
开始画最基本的柱形和锥体的临摹。成日面对着挂图其实也没有了儿时胡乱涂鸦的乐趣,黄芪只是喜欢这里的清净,可以半天不说话没有人问你为什么。有时候她也跑到桌子那边去看小孩子们画国画,抢过笔来抹几枝竹子。“黄芪姐姐,你的名字真好。”一个被她抢了笔的小丫头趴在桌边对她说。黄芪迷糊地看着她。“念起来,就好象在轻轻地笑一样呀。”
“黄——芪——”肃霜念了一遍,真的呢。
“黄——芪——”整个画室的人都念,此起彼伏,好象一屋子人都轻轻地在笑一样。
黄芪忽然在心里笑了,会考的烦恼一下子就不见了。
下了课黄芪和肃霜去买画笔。从HB到8B,一枝一枝买齐全。黄芪觉得自己几乎有些迷恋肃霜了:喜欢她干净的对襟短褂,粉色荷叶边的白裙子,都有淡淡的洗衣粉掺着阳光的味道,还有她说话的样子,昂着脸。肃霜是那种每个大人都会喜欢的漂亮得让人无法拒绝的小姑娘。
这座大学是一所师范大学,黄芪常常会看见很多美丽的女大学生走来走去,沿着山旖旎而下,黄芪想以后肃霜念了大学一定就是她们这个样子:穿著长长的裙子走在夏天的校园里,抱着一只活页夹,上面写着xx系1班 林肃霜
当然黄芪只是一个人想想,肃霜要是知道她这样想一定要笑话她幼稚。肃霜总是像个大人一样。
大学的门外是市中心的一口湖,她们买画具的地方是湖边的一个半岛上的书画院。黄芪觉得肃霜常常拉她来这里买画笔买绘图橡皮泥是喜欢这个三面水的小庭院。因为黄芪自己也很喜欢,这里还有长椅,她们每次都要跑去坐一会儿,看看湖水。
湖被一个公园抱着,公园的角落边有一间小的音像店,叫天堂阶梯。是肃霜带黄芪去的。那里有很多好的东西。有一天她们在那里找到了一盘希区柯克的《蝴蝶梦》,拿到肃霜家里看。
这座城市被一条江——长江的支流——隔成了两半,虽然一直生长在这里,黄芪却对河南那一边几乎一无所知。站在肃霜家客厅的窗前她吓了一跳:窗子外面竟然就是江水,原来肃霜家和防洪墙只有一街之隔。黄芪第二次离江这么近,第一次是她成绩刚下来的那个傍晚,她什么话也不说,爸爸就把她带到过江的桥上,叫她看桥下的江。
而有人竟然天天就住在江边,黄芪像那些第一次知道老师也和常人一样要吃喝拉撒的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少见多怪。肃霜把VCD拿出来放,那是十二岁的肃霜和黄芪第一次面对世界名著和大师的作品,完完全全地看不懂。
“以后就懂了。”肃霜肯定地说。
“天堂阶梯”的隔壁是一家食品店,黄芪在这里找到了很好吃的甘草柠檬糖,一卷一卷用金黄的纸卷着,五角钱一袋,有十卷呢。后来“天堂阶梯”不在这里了,她们还是会跑到这边来,买甘草柠檬糖。
黄芪喜欢肃霜家了。后来她们常常去防洪墙墙头散步,走在江水的裙沿,看那些小驳船。有时候走到江边,涨水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去看,她们像别的小孩子一样把脚放在水里荡来荡去,凑得很近的去看船上人家。肃霜卧室的窗子也临江,肃霜习惯把窗打开着吹风,“心情好看江景,心情不好就跳下去,都挺方便。”
夏天随着印在牛奶卡上的日历被一天一天划过去了,八月去看录取结果,她们进了同一间中学——那所全市最好的初中——同一个班级。以同样的身份:都是那种花了几千块钱进去的自费生。
画室里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终于要结束了,最后一天王老师教大家做拓片。因为是在山上,树叶很多,大家捡了各式的叶子回来,横七竖八拓成各种颜色,兴高采烈地把纸贴在画室的墙上,右下角写上“一九九四年暑期班全体同学”。
门被风带上,好象关于这个夏天的一切,都被关在了身后一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