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韩馥榘当年守山东,当时日军攻下北平之后沿胶济铁路南下攻打济南,韩主席弃城逃跑,后被蒋介石枪毙以正国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山东物流发展的历史沿革
物流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日本引入我国的。建立在现代网络技术及IT技术上的现代物流,使物流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在军事及产业界都表现出了显著效果。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物流历史由来已久,对物流的认识首先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也一直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其物流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山东物流的历史沿革。
一、 山东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长约420多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多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东半岛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近海海域中散布着299个岛屿,岸线总长668.6公里,山东省沿海水域盛产鱼、虾、贝等六十多种海产品,其中对虾、刺参,海胆等海珍品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山东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全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滕县北辛文化,距今也有7千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齐国“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皇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 历史上山东在全国物流中的重要位置
(一) 山东在历史上各行业均处于优势地位
1.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著称于世。
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西汉时山东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户390万,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后来虽经东汉末年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为经济中心。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到了唐后期,虽经战乱,但山东农业生产仍在发展,“田畴大辟,库仓充积”。宋金元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724 0万余亩,为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清康熙年间又增至9000余万亩。
2.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
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西汉时,武帝在全国设置铁官48处,山东就有18处。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13处、铜冶18处。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明朝初年,山东年产铁315万余斤,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宋时登、莱二州产金,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明初,济南、青州、莱州三府岁采铅32万余斤。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著名的是峄县煤矿,乾嘉时期,北运京师、奉天,动辄数百万石。
3.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举世闻名。
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所产纺织品数量多、质量好,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等地。因此,当时山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宋代在青州设立织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宋神宗时,在山东“和买”绢帛,每年达30万匹左右。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农业、手工业、冶金业、纺织业等各行业的发展,使山东历来就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大省,其物资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还通过水运、路运等方式不断输往全国各省甚至其他国家。可见,山东省在全国物资流通领域一直处于关键位置。
(二) 大辛庄遗址的研究
大辛庄遗址坐落在泰沂山系北侧西端的小清河之南,地理位置扼中国东部地区东西、南北交通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晋齐、汉齐之间的一些重要战役,就是在这一带展开的。商代前期,商人东进的触角已经进入鲁西地区。商代晚期即殷墟时期,我们从考古学上看到的情况是:泰沂山南侧,商人的足迹止步于蒙山以西,其东未再发现典型的商文化;而在泰沂山北侧,商人的遗存一直分布到现今的潍坊市一带,较之南部地区向东有较大的拓展,在距离上多延伸了近200公里。这样,莱州湾及其以西的沿海地带,就进入了商人控制的区域。所以,一些学者认为,晚商卜辞中记载的“征人方”,应当与商王朝夺取东方丰富的海盐资源存在内在联系。而大辛庄遗址,又是殷墟之外第一个发现晚商时期甲骨卜辞的地点,而且历年来出土过数量可观的青铜器。故可以认为,大辛庄商代遗址至少在晚商时期,就是一处等级较高,很可能负有特殊使命的中心聚落遗址。
以上研究表明,历史上山东处于战略要地,渤海湾附近是重要的物资聚积地,物资流通体系应该也是发展比较成熟的。
(三)历史上发达的运河航运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地处京杭大运河中段的山东运河,是整个运河的关键河段。历史上,山东沿运河地区曾因发达的运河航运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经济文化繁荣的地区,领风骚数百年。近代,由于黄河改造截断运河,漕运停摆,海运和铁路的兴起,沿运河地区逐渐丧失了由航运带来的经济优势,当年的繁华富庶被闭塞贫困所替代。
山东运河南起苏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闸,全长497.5公里。山东沿运河地区包括运河流经的枣庄、济宁、聊城、德州4市,以及菏泽地区东部的巨野、郓城,泰安市的东平,济南市的平阴等运河辐射区,共41个县市区。黄河以南运河沿岸的济宁、枣庄等地,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利用运河运输的条件十分优越,可实现门对门的供应江浙用户,江南运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沿河设厂的工业布局已形成运河经济走廊,运河成了北煤南运的重要运输通道。
位于聊城市区内运河岸边的临清钞关,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派驻临清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
旧志载:“漕运商舶皇华冠盖之所必经,户部分司榷关在焉。”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迄今已569年历史。宣德十年(1435年)升为户部权税分司(京师直辖),下设五处分关,直控督理关税,以御史或郡佐(通判官)充任专职,“弘治初户部岁出主事一人,景泰以来屡以文武重臣奉敕临莅。”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余两,多于京现崇文门税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在明代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运河漕运停止,钞关署治遂废。解放后60年代初期,此处一直为临清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现钞关遗址仍存明清关署、仪门、正堂、穿厅、舍房近80间,弥足珍贵,是运河文化的一处重要载体。
三、 近当代山东物流的发展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近代山东经济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造成了近代山东物资流通行业发展的滞后。洋货在山东的倾销,使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失业。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山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区,他们重点掠夺山东的“二白二黑”,即食盐、棉花和煤、铁。对战火余存的工业,他们采取“军事管理”“中日合办”等手段加以夺取,迫使大部分民营工业陷于绝境。山东地区小麦等11种作物耕种面积1941年比战前减少16%,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草均减产50%以上,农业遭到极大破坏。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贪污腐败,山东国统区的经济陷于全面崩溃。整体经济的崩溃,导致了物流产业发展的停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最后10年,山东物流业迅猛发展。各类航运公司短期起家,快速发展业务,各型船舶大胆引进。山东省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大关,其中外资吞吐量1007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38 .7万标箱。传统运输企业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变,出现了一批像海丰航运这样的大型物流企业。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工业园,占地1000余亩,是山东省最大的物流工业园区,园区内具备进出口保税仓库、现代化物流仓库附带加工车间、集装箱海关监管堆场、拼箱库及集装箱维修车间、货代、报关报验、保险、银行住在、贸易代理以及商品展示等功能,并通过引进外资,吸引外国大公司的先进物流网络体系和管理经验,实现构筑“多赢”的物流发展理念。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日益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相信,在新的世纪,其物流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全国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物流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日本引入我国的。建立在现代网络技术及IT技术上的现代物流,使物流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在军事及产业界都表现出了显著效果。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物流历史由来已久,对物流的认识首先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也一直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其物流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山东物流的历史沿革。
一、 山东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长约420多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多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东半岛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近海海域中散布着299个岛屿,岸线总长668.6公里,山东省沿海水域盛产鱼、虾、贝等六十多种海产品,其中对虾、刺参,海胆等海珍品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山东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全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滕县北辛文化,距今也有7千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齐国“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皇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 历史上山东在全国物流中的重要位置
(一) 山东在历史上各行业均处于优势地位
1.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著称于世。
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西汉时山东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户390万,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后来虽经东汉末年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为经济中心。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到了唐后期,虽经战乱,但山东农业生产仍在发展,“田畴大辟,库仓充积”。宋金元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724 0万余亩,为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清康熙年间又增至9000余万亩。
2.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
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西汉时,武帝在全国设置铁官48处,山东就有18处。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13处、铜冶18处。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明朝初年,山东年产铁315万余斤,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宋时登、莱二州产金,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明初,济南、青州、莱州三府岁采铅32万余斤。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著名的是峄县煤矿,乾嘉时期,北运京师、奉天,动辄数百万石。
3.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举世闻名。
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所产纺织品数量多、质量好,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等地。因此,当时山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宋代在青州设立织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宋神宗时,在山东“和买”绢帛,每年达30万匹左右。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农业、手工业、冶金业、纺织业等各行业的发展,使山东历来就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大省,其物资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还通过水运、路运等方式不断输往全国各省甚至其他国家。可见,山东省在全国物资流通领域一直处于关键位置。
(二) 大辛庄遗址的研究
大辛庄遗址坐落在泰沂山系北侧西端的小清河之南,地理位置扼中国东部地区东西、南北交通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晋齐、汉齐之间的一些重要战役,就是在这一带展开的。商代前期,商人东进的触角已经进入鲁西地区。商代晚期即殷墟时期,我们从考古学上看到的情况是:泰沂山南侧,商人的足迹止步于蒙山以西,其东未再发现典型的商文化;而在泰沂山北侧,商人的遗存一直分布到现今的潍坊市一带,较之南部地区向东有较大的拓展,在距离上多延伸了近200公里。这样,莱州湾及其以西的沿海地带,就进入了商人控制的区域。所以,一些学者认为,晚商卜辞中记载的“征人方”,应当与商王朝夺取东方丰富的海盐资源存在内在联系。而大辛庄遗址,又是殷墟之外第一个发现晚商时期甲骨卜辞的地点,而且历年来出土过数量可观的青铜器。故可以认为,大辛庄商代遗址至少在晚商时期,就是一处等级较高,很可能负有特殊使命的中心聚落遗址。
以上研究表明,历史上山东处于战略要地,渤海湾附近是重要的物资聚积地,物资流通体系应该也是发展比较成熟的。
(三)历史上发达的运河航运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地处京杭大运河中段的山东运河,是整个运河的关键河段。历史上,山东沿运河地区曾因发达的运河航运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经济文化繁荣的地区,领风骚数百年。近代,由于黄河改造截断运河,漕运停摆,海运和铁路的兴起,沿运河地区逐渐丧失了由航运带来的经济优势,当年的繁华富庶被闭塞贫困所替代。
山东运河南起苏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闸,全长497.5公里。山东沿运河地区包括运河流经的枣庄、济宁、聊城、德州4市,以及菏泽地区东部的巨野、郓城,泰安市的东平,济南市的平阴等运河辐射区,共41个县市区。黄河以南运河沿岸的济宁、枣庄等地,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利用运河运输的条件十分优越,可实现门对门的供应江浙用户,江南运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沿河设厂的工业布局已形成运河经济走廊,运河成了北煤南运的重要运输通道。
位于聊城市区内运河岸边的临清钞关,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派驻临清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
旧志载:“漕运商舶皇华冠盖之所必经,户部分司榷关在焉。”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迄今已569年历史。宣德十年(1435年)升为户部权税分司(京师直辖),下设五处分关,直控督理关税,以御史或郡佐(通判官)充任专职,“弘治初户部岁出主事一人,景泰以来屡以文武重臣奉敕临莅。”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余两,多于京现崇文门税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在明代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运河漕运停止,钞关署治遂废。解放后60年代初期,此处一直为临清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现钞关遗址仍存明清关署、仪门、正堂、穿厅、舍房近80间,弥足珍贵,是运河文化的一处重要载体。
三、 近当代山东物流的发展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近代山东经济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造成了近代山东物资流通行业发展的滞后。洋货在山东的倾销,使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失业。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山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区,他们重点掠夺山东的“二白二黑”,即食盐、棉花和煤、铁。对战火余存的工业,他们采取“军事管理”“中日合办”等手段加以夺取,迫使大部分民营工业陷于绝境。山东地区小麦等11种作物耕种面积1941年比战前减少16%,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草均减产50%以上,农业遭到极大破坏。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贪污腐败,山东国统区的经济陷于全面崩溃。整体经济的崩溃,导致了物流产业发展的停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最后10年,山东物流业迅猛发展。各类航运公司短期起家,快速发展业务,各型船舶大胆引进。山东省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大关,其中外资吞吐量1007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38 .7万标箱。传统运输企业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变,出现了一批像海丰航运这样的大型物流企业。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工业园,占地1000余亩,是山东省最大的物流工业园区,园区内具备进出口保税仓库、现代化物流仓库附带加工车间、集装箱海关监管堆场、拼箱库及集装箱维修车间、货代、报关报验、保险、银行住在、贸易代理以及商品展示等功能,并通过引进外资,吸引外国大公司的先进物流网络体系和管理经验,实现构筑“多赢”的物流发展理念。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日益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相信,在新的世纪,其物流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全国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山东,金代以前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山东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明代山东布政司(又称行省)管辖6府、104县,大致奠定了今山东省行政区域范围。清代山东基本沿袭明代山东的版图,称山东省。因西周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曹、滕、卫诸国,周公旦封于鲁,所以现在山东又简称“鲁”。
清末,山东省有济南、东昌、泰安、兖州、沂州、曹州、登州、莱州、青州、武定10府,济宁、临清、胶州3个直隶州,共辖8个散州96个县。中华民国初期,划分为济南、济宁、胶东、东临4道,属县107个。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省。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山东,国民党省政府流亡。1938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发出关于恢复县、区、乡政权的指示,到年底有12个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将山东划分为3个区和2个特区:胶济路南、陇海路北、津浦路东为一区,津浦路西为二区,胶东为三区,湖西、清河为特区,1940年8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下辖16个专员公署,88个县。1943年9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改名为山东省行政委员会,下设5个主任公署及滨海直属专员公署,共辖18个专署和92个县级政权。1945年8月,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政府,下设5个行政公署,共辖21个专署、119个县。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滕县北辛文化,距今也有7千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表明在鲁国已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皇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著称于世。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西汉时山东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户390万,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后来虽经东汉末年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为经济中心。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到了唐后期,虽经战乱,但山东农业生产仍在发展,“田畴大辟,库仓充积”。宋金元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元代山东有38万户,126万人,与金代相比,户减约75%,人口减约87%。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724 0万余亩,为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清康熙年间又增至9000余万亩。
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西汉时,武帝在全国设置铁官48处,山东就有18处。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13处、铜冶18处。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明朝初年,山东年产铁315万余斤,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宋时登、莱二州产金,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明初,济南、青州、莱州三府岁采铅32万余斤。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著名的是峄县煤矿,乾嘉时期,北运京师、奉天,动辄数百万石。
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举世闻名,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所产纺织品数量多、质量好,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等地。因此,当时山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宋代在青州设立织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宋神宗时,在山东“和买”绢帛,每年达30万匹左右。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山东经济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近代山东经济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仍然顽固地保存着,土地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封建势力盘剥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货在山东的倾销,使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失业。农民日趋贫困,自然经济逐渐瓦解。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山东也出现了近代工业。在济南有从事军工生产的机器局;在枣庄、淄川、平度等地有煤、铅、金等矿业生产;在烟台有张裕酿酒公司、缫丝厂、蛋粉厂等轻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欧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山东民族工业曾一度得到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山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区,他们重点掠夺山东的“二白二黑”,即食盐、棉花和煤、铁。对战火余存的工业,他们采取“军事管理”“中日合办”等手段加以夺取,迫使大部分民营工业陷于绝境。在农村他们强占土地,征调劳工,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据1945年12月的不完全统计(缺当时未解放地区,鲁中、鲁南新解放区,部分机关的数字),八年抗战期间的损失:死亡668143人,抓壮丁393259人,掠走牲畜10797921头,粮食1178486公斤、农具2542844件,烧毁房屋1151186间。山东地区小麦等11种作物耕种面积1941年比战前减少16%,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草均减产50%以上,农业遭到极大破坏。农村手工业进一步衰落。整个经济濒于崩溃。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贪污腐败,山东国统区的经济陷于全面崩溃。
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解放区,随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得以发展壮大。建立了财税金融贸易机构,发行解放区货币,进行了排挤敌伪货币的斗争,开展输入输出贸易,繁荣解放区市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及之后的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这里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学术思想方面,有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墨子、荀子、庄子、郑玄、仲长统等;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诸葛亮、戚继光等;在历史学方面,有左丘明、华峤、崔鸿等;在文学方面,有东方朔、孔融、王粲、徐干、左思、鲍照、刘勰、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冯惟敏、李开先、李攀龙、蒲松龄、孔尚任等;在艺术方面有王羲之、颜真卿、李成、张择端、高凤翰等;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鲁班、甘德、刘洪、何承天、王朴、汜胜之、贾思勰、王祯、燕肃等;在医学方面,有扁鹊、王叔和等。他们的思想、理论、智慧和学术成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山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春秋末期,就有以跖为首的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山东人民无数次的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著名的有新莽末年的赤眉大起义,东汉末年青州黄巾起义,隋末王薄领导的长白山起义及窦建德、孟海公、杜伏威、刘黑闼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卷起农民革命的风暴。唐末黄巢大起义,推翻了唐王朝的统治。北宋末年有宋江农民起义。明代有唐赛儿、徐鸿儒起义。清中叶以前有于七、王伦等人领导的起义。近代则有幅军起义及捻军斗争,山东还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山东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以后,山东成立了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并于1921年由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全国建党最早的省份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人民在阳谷、高唐、博兴、益都、日照、苍山、昆嵛山等地举行武装暴动,反对新旧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支援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人民先后发动了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牛头镇、徂徕山、泰西、鲁南、湖西等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胶东、渤海、滨海、鲁中、鲁南五个解放区,至1945年5月下旬,人民武装力量已发展到21.3万人,民兵41万人,在八年抗战中共歼灭日伪军43.9万多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人民又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进行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潍县、济南等著名战役,截至1948年11月,山东军民在解放战争中共作战10970次,歼敌569574人。1949年6月,山东全境解放。
1949年3月,山东省政府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辖14个市(包括济南、青岛、徐州、潍坊4个省辖市)、140个县、2个办事处、2个特区。1950年,将16个专区合并为滕县、临沂、泰安、沂水、德州、惠民、淄博、昌潍、胶州、莱阳、文登11个专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所属聊城、菏泽、湖西3个专区29个县划归山东。原河北省临清、馆陶、恩城、夏津、武城5个县划归山东。而将山东的东光、吴桥、宁津、庆云、盐山、南皮6个县划归河北;徐州市、新海连市及丰、沛、华山、铜北、赣榆、邳、东海等县划归江苏。
1953年6月,滕县专区更名为济宁专区。7月,撤销湖西专区和沂水专区,将其所属县市分别划归济宁、菏泽和临沂专区。1954年12月,撤销淄博工矿区,设立淄博市。1958年,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枣庄市。1963年,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1964年,范县划归河南。1965年,馆陶划归河北,河北省的宁津县、庆云县划归山东。1967年,专区更名为地区,全省共辖德州、惠民、昌潍、烟台、临沂、泰安、济宁、菏泽、聊城9个地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4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107个县。
1981年5月,昌潍地区更名为潍坊地区。1982年11月,设立省辖东营市。1983年,撤销烟台地区、潍坊地区、济宁地区,设立地专级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1985年,撤销泰安地区,设立地专级泰安市。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专级市。1989年日照市升为地专级市。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莱芜市升为地专级市。1994年,撤销临沂地区、德州地区,设立地专级临沂市、德州市。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专级聊城市。2000年,撤销滨州地区、菏泽地区,设立地专级滨州市、菏泽市。
至2002年底,全省划分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7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9个,乡镇级单位1927个。
清末,山东省有济南、东昌、泰安、兖州、沂州、曹州、登州、莱州、青州、武定10府,济宁、临清、胶州3个直隶州,共辖8个散州96个县。中华民国初期,划分为济南、济宁、胶东、东临4道,属县107个。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省。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山东,国民党省政府流亡。1938年7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发出关于恢复县、区、乡政权的指示,到年底有12个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7月,中共山东分局将山东划分为3个区和2个特区:胶济路南、陇海路北、津浦路东为一区,津浦路西为二区,胶东为三区,湖西、清河为特区,1940年8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下辖16个专员公署,88个县。1943年9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改名为山东省行政委员会,下设5个主任公署及滨海直属专员公署,共辖18个专署和92个县级政权。1945年8月,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政府,下设5个行政公署,共辖21个专署、119个县。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滕县北辛文化,距今也有7千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表明在鲁国已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皇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著称于世。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西汉时山东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户390万,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后来虽经东汉末年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为经济中心。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到了唐后期,虽经战乱,但山东农业生产仍在发展,“田畴大辟,库仓充积”。宋金元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元代山东有38万户,126万人,与金代相比,户减约75%,人口减约87%。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724 0万余亩,为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清康熙年间又增至9000余万亩。
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西汉时,武帝在全国设置铁官48处,山东就有18处。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13处、铜冶18处。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明朝初年,山东年产铁315万余斤,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宋时登、莱二州产金,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明初,济南、青州、莱州三府岁采铅32万余斤。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著名的是峄县煤矿,乾嘉时期,北运京师、奉天,动辄数百万石。
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举世闻名,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所产纺织品数量多、质量好,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等地。因此,当时山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宋代在青州设立织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宋神宗时,在山东“和买”绢帛,每年达30万匹左右。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山东经济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近代山东经济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仍然顽固地保存着,土地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封建势力盘剥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货在山东的倾销,使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失业。农民日趋贫困,自然经济逐渐瓦解。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山东也出现了近代工业。在济南有从事军工生产的机器局;在枣庄、淄川、平度等地有煤、铅、金等矿业生产;在烟台有张裕酿酒公司、缫丝厂、蛋粉厂等轻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欧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山东民族工业曾一度得到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山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区,他们重点掠夺山东的“二白二黑”,即食盐、棉花和煤、铁。对战火余存的工业,他们采取“军事管理”“中日合办”等手段加以夺取,迫使大部分民营工业陷于绝境。在农村他们强占土地,征调劳工,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据1945年12月的不完全统计(缺当时未解放地区,鲁中、鲁南新解放区,部分机关的数字),八年抗战期间的损失:死亡668143人,抓壮丁393259人,掠走牲畜10797921头,粮食1178486公斤、农具2542844件,烧毁房屋1151186间。山东地区小麦等11种作物耕种面积1941年比战前减少16%,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草均减产50%以上,农业遭到极大破坏。农村手工业进一步衰落。整个经济濒于崩溃。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权的贪污腐败,山东国统区的经济陷于全面崩溃。
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解放区,随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得以发展壮大。建立了财税金融贸易机构,发行解放区货币,进行了排挤敌伪货币的斗争,开展输入输出贸易,繁荣解放区市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及之后的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这里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学术思想方面,有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墨子、荀子、庄子、郑玄、仲长统等;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诸葛亮、戚继光等;在历史学方面,有左丘明、华峤、崔鸿等;在文学方面,有东方朔、孔融、王粲、徐干、左思、鲍照、刘勰、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冯惟敏、李开先、李攀龙、蒲松龄、孔尚任等;在艺术方面有王羲之、颜真卿、李成、张择端、高凤翰等;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鲁班、甘德、刘洪、何承天、王朴、汜胜之、贾思勰、王祯、燕肃等;在医学方面,有扁鹊、王叔和等。他们的思想、理论、智慧和学术成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山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春秋末期,就有以跖为首的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山东人民无数次的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著名的有新莽末年的赤眉大起义,东汉末年青州黄巾起义,隋末王薄领导的长白山起义及窦建德、孟海公、杜伏威、刘黑闼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卷起农民革命的风暴。唐末黄巢大起义,推翻了唐王朝的统治。北宋末年有宋江农民起义。明代有唐赛儿、徐鸿儒起义。清中叶以前有于七、王伦等人领导的起义。近代则有幅军起义及捻军斗争,山东还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山东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以后,山东成立了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并于1921年由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全国建党最早的省份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人民在阳谷、高唐、博兴、益都、日照、苍山、昆嵛山等地举行武装暴动,反对新旧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支援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人民先后发动了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牛头镇、徂徕山、泰西、鲁南、湖西等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胶东、渤海、滨海、鲁中、鲁南五个解放区,至1945年5月下旬,人民武装力量已发展到21.3万人,民兵41万人,在八年抗战中共歼灭日伪军43.9万多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人民又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进行了鲁南、莱芜、孟良崮、潍县、济南等著名战役,截至1948年11月,山东军民在解放战争中共作战10970次,歼敌569574人。1949年6月,山东全境解放。
1949年3月,山东省政府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辖14个市(包括济南、青岛、徐州、潍坊4个省辖市)、140个县、2个办事处、2个特区。1950年,将16个专区合并为滕县、临沂、泰安、沂水、德州、惠民、淄博、昌潍、胶州、莱阳、文登11个专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所属聊城、菏泽、湖西3个专区29个县划归山东。原河北省临清、馆陶、恩城、夏津、武城5个县划归山东。而将山东的东光、吴桥、宁津、庆云、盐山、南皮6个县划归河北;徐州市、新海连市及丰、沛、华山、铜北、赣榆、邳、东海等县划归江苏。
1953年6月,滕县专区更名为济宁专区。7月,撤销湖西专区和沂水专区,将其所属县市分别划归济宁、菏泽和临沂专区。1954年12月,撤销淄博工矿区,设立淄博市。1958年,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枣庄市。1963年,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1964年,范县划归河南。1965年,馆陶划归河北,河北省的宁津县、庆云县划归山东。1967年,专区更名为地区,全省共辖德州、惠民、昌潍、烟台、临沂、泰安、济宁、菏泽、聊城9个地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4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107个县。
1981年5月,昌潍地区更名为潍坊地区。1982年11月,设立省辖东营市。1983年,撤销烟台地区、潍坊地区、济宁地区,设立地专级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1985年,撤销泰安地区,设立地专级泰安市。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专级市。1989年日照市升为地专级市。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莱芜市升为地专级市。1994年,撤销临沂地区、德州地区,设立地专级临沂市、德州市。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专级聊城市。2000年,撤销滨州地区、菏泽地区,设立地专级滨州市、菏泽市。
至2002年底,全省划分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7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9个,乡镇级单位1927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名称的由来与行政区划
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当时泛指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置山东道,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设山东布政司,形成与今天山东省大体相同的版图,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正式设山东省,治所在济南府。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调整,山东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区划。
山东省现辖17 个市地,139个县、市、区。其中地级市15个、地区2个、县级市33个、市辖区45个、县61个。
山东省人口共8780多万,仅次于河南省,居全国第二位。
山东省的省会为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泉水众多,又称为 “泉城”。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的青岛市为全国计划单列市,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山东省对外开放的 “龙头”。
齐鲁文化的发祥地
山东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沂源猿人化石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这片土地上就有古人类生存和繁衍。山东境内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说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就实现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及至阶级社会的转变,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在山东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大汶口陶文”和邹平县丁公村 “龙山陶书”,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4000多年前。近年来在山东还先后发现了最早的城邦 “城子崖龙山古城”,现存最古老的长城 “齐长城”,中国最早的甲骨文 “桓台县唐山遗址甲骨文”。据专家考证,山东省还是汉唐丝绸贸易的主要供货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
山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公元前21世纪夏朝时代,东夷各部族就活跃在山东地域。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早期的活动中心在山东西南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西周的两个最大的分封国-齐国和鲁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由于齐、鲁两国发达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山东又称 “齐鲁之邦”,并以 “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当时泛指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置山东道,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设山东布政司,形成与今天山东省大体相同的版图,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清代(公元1616年-1911年)正式设山东省,治所在济南府。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调整,山东省形成了目前的行政区划。
山东省现辖17 个市地,139个县、市、区。其中地级市15个、地区2个、县级市33个、市辖区45个、县61个。
山东省人口共8780多万,仅次于河南省,居全国第二位。
山东省的省会为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泉水众多,又称为 “泉城”。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的青岛市为全国计划单列市,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山东省对外开放的 “龙头”。
齐鲁文化的发祥地
山东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沂源猿人化石证明,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这片土地上就有古人类生存和繁衍。山东境内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说明距今7000年至4000年间,生活在这里的东夷族就实现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及至阶级社会的转变,有了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在山东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大汶口陶文”和邹平县丁公村 “龙山陶书”,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4000多年前。近年来在山东还先后发现了最早的城邦 “城子崖龙山古城”,现存最古老的长城 “齐长城”,中国最早的甲骨文 “桓台县唐山遗址甲骨文”。据专家考证,山东省还是汉唐丝绸贸易的主要供货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
山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公元前21世纪夏朝时代,东夷各部族就活跃在山东地域。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早期的活动中心在山东西南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西周的两个最大的分封国-齐国和鲁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由于齐、鲁两国发达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山东又称 “齐鲁之邦”,并以 “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