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黄麓高中的历史资料和学校简介
就是黄麓高中,不是黄麓师范,在黄麓镇西郊。 http://www.hongjiatuan.cn,就是这个黄麓高中 展开
我这有历史最久的资料
黄麓师范学校
建国前,黄麓师范是境内唯一的中等专业学校。
民国22年,张治中经省教育厅同意在家乡——洪家疃村其原先捐资创办的黄麓小学校基础上,创办了安徽省立黄麓乡村简易师范(简称黄麓乡师)。面向全省招收高小毕业生,修业年限4年,首期招两个班,共100人,为农村培养中、低年级教师,首任校长为许锦帆。
民国24年,经教育界专家梁漱溟介绍,张治中从山东请来杨效椿任校长,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师生达200多人。民国26年冬,京芜失陷后,学校停办。民国35年春,省厅将抗战期间在全椒办的古河师范迁至原黄师旧址,仍称安徽省立黄麓师范学校。同年秋,招新生3个班:2班高师(即中师)、1班简师,连同原古河师范来的4个班,师生共300余人。民国36、37两年,连续招收新生,直至巢县解放时止。从民国36年起,有几名中共地下党员受聘任教,联合进步师生,开展多项活动,学校面貌为之一新。
建国初,黄麓师范仍属省直接管理。1950年后,县内先后办起巢湖师范、巢县初师各1所。1953年夏,黄麓师范迁至合肥,与合肥师范合并;巢师、巢县初师两校,同时合并迁往原黄师校址,仍沿用黄麓师范校名,归芜湖专署管辖。当时,巢湖师范共有6班(中师4班、速成2班),在校学生245人(中师165人、速成80人);巢县初师共有5班(初师4班,速成1班)在校学生253人(初师205人,速成48人)。合并后,共计11班,学生498人。1955年,发展至14班(中师初师各6,轮训班2),学生640人(中师278、初师266、轮训96)。1966年下学期,“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办。1969年,北京外语学院下迁,借黄师校址上课。1970年,外院回京,巢湖专署在其址办“五·七大学”。同年,县革委会决定以青苔山原巢湖农校校址新建巢县师范。1973年春,因“五·七大学”停办,巢县师范迁至黄麓师范旧址,改称黄麓师范,自此迄今,一直属县管辖。1985年,该校设12个班,有学生519名,教职工93人。该校总占地面积82亩,建筑面积9020平方米。50多年来,这所学校先后毕业学生3737人,轮训教师1541人。
黄麓师范学校
建国前,黄麓师范是境内唯一的中等专业学校。
民国22年,张治中经省教育厅同意在家乡——洪家疃村其原先捐资创办的黄麓小学校基础上,创办了安徽省立黄麓乡村简易师范(简称黄麓乡师)。面向全省招收高小毕业生,修业年限4年,首期招两个班,共100人,为农村培养中、低年级教师,首任校长为许锦帆。
民国24年,经教育界专家梁漱溟介绍,张治中从山东请来杨效椿任校长,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师生达200多人。民国26年冬,京芜失陷后,学校停办。民国35年春,省厅将抗战期间在全椒办的古河师范迁至原黄师旧址,仍称安徽省立黄麓师范学校。同年秋,招新生3个班:2班高师(即中师)、1班简师,连同原古河师范来的4个班,师生共300余人。民国36、37两年,连续招收新生,直至巢县解放时止。从民国36年起,有几名中共地下党员受聘任教,联合进步师生,开展多项活动,学校面貌为之一新。
建国初,黄麓师范仍属省直接管理。1950年后,县内先后办起巢湖师范、巢县初师各1所。1953年夏,黄麓师范迁至合肥,与合肥师范合并;巢师、巢县初师两校,同时合并迁往原黄师校址,仍沿用黄麓师范校名,归芜湖专署管辖。当时,巢湖师范共有6班(中师4班、速成2班),在校学生245人(中师165人、速成80人);巢县初师共有5班(初师4班,速成1班)在校学生253人(初师205人,速成48人)。合并后,共计11班,学生498人。1955年,发展至14班(中师初师各6,轮训班2),学生640人(中师278、初师266、轮训96)。1966年下学期,“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办。1969年,北京外语学院下迁,借黄师校址上课。1970年,外院回京,巢湖专署在其址办“五·七大学”。同年,县革委会决定以青苔山原巢湖农校校址新建巢县师范。1973年春,因“五·七大学”停办,巢县师范迁至黄麓师范旧址,改称黄麓师范,自此迄今,一直属县管辖。1985年,该校设12个班,有学生519名,教职工93人。该校总占地面积82亩,建筑面积9020平方米。50多年来,这所学校先后毕业学生3737人,轮训教师1541人。
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