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漫画类图书的销售现状 10
有没有人能详细分析下中国近两年内的漫画类图书的出版市场销售情况,从出版行业的角度分析,有具体的数据,本人写论文急用就是找不到相关材料啊...谢谢了...
有没有人能详细分析下中国近两年内的漫画类图书的出版市场销售情况,从出版行业的角度分析,有具体的数据,本人写论文急用 就是找不到相关材料啊... 谢谢了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以下内容仅做参考:
2007年伊始,中国的漫画图书市场首次引进出版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的作品。
除引进日本经典漫画外,国内出版社还纷纷争抢日本当红漫画作品的版权。而现实的销售情况如何呢?据统计,大多数出版社在日本漫画上并无太多收获。引进的日本漫画除少数几部有畅销书架势外,其他日本漫画图书销售业绩都很一般。
一方面是中国出版者对引进日本漫画的如火热情,另一方面是市场的温吞水状态
1.盗版与审查让人很难抓住机会
马桂林 漫友文化传播机构策划总监 引进的漫画有《孙悟空》《网球王子》《乌龙院》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两三年内,日本三四十年最优秀的漫画,大都已经被盗版了。当时的盗版漫画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人们对于漫画的期待,而现在出版的日本漫画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有能够经受得住历史检验的精品佳作,也不乏平庸之作,所以日本漫画在我国市场上大多表现平平也在情理之中。
大多数读者的漫画图书消费习惯,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漫画的盗版培养起来的。他们习惯了在学校附近的小书店等地方购买漫画图书,而我们的出版商对这一渠道还比较陌生,掌控能力偏弱,这就失去了漫画图书消费的主战场。
2.出版企划经验不多
另外,引进版本还受制于编辑开发经验的欠缺、日本授权条件的过于苛刻,这使得产品不能针对市场做灵活的调整,最后造成引进产品和盗版产品并无太多区别,有时甚至盗版产品更有吸引力,因为盗版产品深知读者需求,对性价比的把握更为成熟。
有的出版社曾经为引进版漫画做过一些宣传,但是大多不能选择合适的媒体、合适的方式,对潜在读者也不能形成有效的传播影响。
3.上市时机无法把握
引进日本漫画要走一个漫长的审批过程,加上版权方严格的内容审查程序,一部作品从立项到最终出版大多数需要1年的时间。而当红日本漫画流行性极强,产品通过网络等各种手段无孔不入,等到漫画中文版出版了,产品往往已经过了高峰期。与日本同步出版漫画产品,根本就不可能。
4.与日本谈版权非常费劲
尚万春 业务总管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动漫公司 曾出版《龙珠》《水果篮子》
引进版中还是日本漫画销量最好,韩国的和其他国家的都不如日版,日版漫画是以故事取胜。为保护本土的漫画产业,国家对引进日本漫画的数量有所限制。争取到引进指标很难,一般是先批到指标,再找日方谈判。
谈版权是相当费劲的,日本对中国国情不太了解,提出的条件很苛刻,对出版物的品质要求极严格,做出的图书品质必须与日版接近,甚至相同。再加上版税高,因此中国出版方挣不了多少钱。
《三眼神童》分两次出版,2007年1月出了8本,后8本4月份出齐。销量一般,但比国内的漫画书好很多,先期印制的1.5万套已经卖完了,协议签的是2万套,5年的授权期。
我们引进的《龙珠》销售情况很好,2006年7月份上市,已经售出300多万册,印都印不过来。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龙珠》是日本1985年出版的,全世界卖得都好。
引进日本漫画必须有选择性,不能照搬,日本漫画中常有色情、暴力元素,《龙珠》是根据中国的《西游记》改编的,是很积极的内容,但里面也有不适宜中国国情的场景,比如女孩子穿着暴露,出版时我们都进行了修改。
5.漫画书靠电视拉动 高潮永远不会到来
黄集伟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 引进出版的日本漫画有《头文字D》《百变小樱》《侦探学员Q》等
记者(以下简称记):日本漫画在中国销售情况如何?
黄集伟(以下简称黄):日本漫画在中国的情形远没有想象的好,原因很多。一是盗版产品过多;二是由于审批,版权谈判等原因,使得出版时间滞后。
另外,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跟以前大不相同,媒介丰富,使得印刷媒介成为受害者。
在十八世纪,长篇小说特别流行,因为没有电视,那时看部小说相当于现在我们看了张碟。现在谁还看长篇小说呢?同理,以前漫画书的消费环境是比较单一的,现在网络、各种影视媒介、游戏机,都会削弱纸介漫画书的销售。
有人曾讨论说,中国动漫文化的高潮还没有到来,我也开玩笑地回应过:“这个高潮永远不会来了,因为环境变了。”
记:日本漫画市场的情况如何呢?他们有什么经验?
黄:我曾去日本研修动漫市场,有些体会。我去那年,日本出版业已连续六七年滑坡,但我了解到某本动漫周刊还能销到200万册以上,而这本杂志销售最高时是400万册,就是滑坡后的销量我们都不敢想象。
日本的漫画机制很符合市场规律,一是它有有效的作者培养过程。我说的这本杂志,每个月、每个季度都有漫画大赛,性质有点像超女的海选。从短篇开始,海选结果受欢迎的,开始变成长篇,如果仍受欢迎,就做连载,如果仍然受追捧,就出单本,再追,就拍成电视剧。这是个自然的市场淘金过程。
另一点,是创作组合极端年轻化,它们有种模式叫做“两人三条腿”,就是我们参加运动会时,将两个人的两条腿绑在一起向前走的游戏,这两个人默契配合,才能顺利前进,这个比赛的目的是比协作性,协调性。
这种模式是一个编辑和一个画家进行组合,编辑引导画家创作,这两个人年龄加起来不到40岁,很符合年轻人的阅读口胃,跟年轻人几乎没有距离。这种方式培养出来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
日本的漫画市场非常清晰,不同的杂志面对不同的群体,分年龄,分性别,有给男生看的,有给女生看的,从小学生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分别对待,很科学。但日本漫画到中国,情况就大不同了,中国漫画市场还是混乱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气氛。
记:引进的销量好的漫画产品有没有形成什么规律?
黄:一般有电视播出的漫画产品销量就好些,电视的拉动力和影响力非常大。接力出版社曾经出版过《机动战士高达》,台湾版叫《机动战士敢达》,陆陆续续出了20多本,销得还可以,但比预期要差。中央电视台最近要播这部动画片,播了后销量会上去。我们这两年没怎么引进,市场反馈不好,就不太好做了。
而中国的漫画,由于市场导向问题,好东西有的出不了,很多读者认为国产的漫画=垃圾,再加上盗版问题。老百姓还是会选择他们喜欢看的.
2007年伊始,中国的漫画图书市场首次引进出版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的作品。
除引进日本经典漫画外,国内出版社还纷纷争抢日本当红漫画作品的版权。而现实的销售情况如何呢?据统计,大多数出版社在日本漫画上并无太多收获。引进的日本漫画除少数几部有畅销书架势外,其他日本漫画图书销售业绩都很一般。
一方面是中国出版者对引进日本漫画的如火热情,另一方面是市场的温吞水状态
1.盗版与审查让人很难抓住机会
马桂林 漫友文化传播机构策划总监 引进的漫画有《孙悟空》《网球王子》《乌龙院》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两三年内,日本三四十年最优秀的漫画,大都已经被盗版了。当时的盗版漫画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人们对于漫画的期待,而现在出版的日本漫画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有能够经受得住历史检验的精品佳作,也不乏平庸之作,所以日本漫画在我国市场上大多表现平平也在情理之中。
大多数读者的漫画图书消费习惯,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漫画的盗版培养起来的。他们习惯了在学校附近的小书店等地方购买漫画图书,而我们的出版商对这一渠道还比较陌生,掌控能力偏弱,这就失去了漫画图书消费的主战场。
2.出版企划经验不多
另外,引进版本还受制于编辑开发经验的欠缺、日本授权条件的过于苛刻,这使得产品不能针对市场做灵活的调整,最后造成引进产品和盗版产品并无太多区别,有时甚至盗版产品更有吸引力,因为盗版产品深知读者需求,对性价比的把握更为成熟。
有的出版社曾经为引进版漫画做过一些宣传,但是大多不能选择合适的媒体、合适的方式,对潜在读者也不能形成有效的传播影响。
3.上市时机无法把握
引进日本漫画要走一个漫长的审批过程,加上版权方严格的内容审查程序,一部作品从立项到最终出版大多数需要1年的时间。而当红日本漫画流行性极强,产品通过网络等各种手段无孔不入,等到漫画中文版出版了,产品往往已经过了高峰期。与日本同步出版漫画产品,根本就不可能。
4.与日本谈版权非常费劲
尚万春 业务总管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动漫公司 曾出版《龙珠》《水果篮子》
引进版中还是日本漫画销量最好,韩国的和其他国家的都不如日版,日版漫画是以故事取胜。为保护本土的漫画产业,国家对引进日本漫画的数量有所限制。争取到引进指标很难,一般是先批到指标,再找日方谈判。
谈版权是相当费劲的,日本对中国国情不太了解,提出的条件很苛刻,对出版物的品质要求极严格,做出的图书品质必须与日版接近,甚至相同。再加上版税高,因此中国出版方挣不了多少钱。
《三眼神童》分两次出版,2007年1月出了8本,后8本4月份出齐。销量一般,但比国内的漫画书好很多,先期印制的1.5万套已经卖完了,协议签的是2万套,5年的授权期。
我们引进的《龙珠》销售情况很好,2006年7月份上市,已经售出300多万册,印都印不过来。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龙珠》是日本1985年出版的,全世界卖得都好。
引进日本漫画必须有选择性,不能照搬,日本漫画中常有色情、暴力元素,《龙珠》是根据中国的《西游记》改编的,是很积极的内容,但里面也有不适宜中国国情的场景,比如女孩子穿着暴露,出版时我们都进行了修改。
5.漫画书靠电视拉动 高潮永远不会到来
黄集伟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 引进出版的日本漫画有《头文字D》《百变小樱》《侦探学员Q》等
记者(以下简称记):日本漫画在中国销售情况如何?
黄集伟(以下简称黄):日本漫画在中国的情形远没有想象的好,原因很多。一是盗版产品过多;二是由于审批,版权谈判等原因,使得出版时间滞后。
另外,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跟以前大不相同,媒介丰富,使得印刷媒介成为受害者。
在十八世纪,长篇小说特别流行,因为没有电视,那时看部小说相当于现在我们看了张碟。现在谁还看长篇小说呢?同理,以前漫画书的消费环境是比较单一的,现在网络、各种影视媒介、游戏机,都会削弱纸介漫画书的销售。
有人曾讨论说,中国动漫文化的高潮还没有到来,我也开玩笑地回应过:“这个高潮永远不会来了,因为环境变了。”
记:日本漫画市场的情况如何呢?他们有什么经验?
黄:我曾去日本研修动漫市场,有些体会。我去那年,日本出版业已连续六七年滑坡,但我了解到某本动漫周刊还能销到200万册以上,而这本杂志销售最高时是400万册,就是滑坡后的销量我们都不敢想象。
日本的漫画机制很符合市场规律,一是它有有效的作者培养过程。我说的这本杂志,每个月、每个季度都有漫画大赛,性质有点像超女的海选。从短篇开始,海选结果受欢迎的,开始变成长篇,如果仍受欢迎,就做连载,如果仍然受追捧,就出单本,再追,就拍成电视剧。这是个自然的市场淘金过程。
另一点,是创作组合极端年轻化,它们有种模式叫做“两人三条腿”,就是我们参加运动会时,将两个人的两条腿绑在一起向前走的游戏,这两个人默契配合,才能顺利前进,这个比赛的目的是比协作性,协调性。
这种模式是一个编辑和一个画家进行组合,编辑引导画家创作,这两个人年龄加起来不到40岁,很符合年轻人的阅读口胃,跟年轻人几乎没有距离。这种方式培养出来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
日本的漫画市场非常清晰,不同的杂志面对不同的群体,分年龄,分性别,有给男生看的,有给女生看的,从小学生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分别对待,很科学。但日本漫画到中国,情况就大不同了,中国漫画市场还是混乱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气氛。
记:引进的销量好的漫画产品有没有形成什么规律?
黄:一般有电视播出的漫画产品销量就好些,电视的拉动力和影响力非常大。接力出版社曾经出版过《机动战士高达》,台湾版叫《机动战士敢达》,陆陆续续出了20多本,销得还可以,但比预期要差。中央电视台最近要播这部动画片,播了后销量会上去。我们这两年没怎么引进,市场反馈不好,就不太好做了。
而中国的漫画,由于市场导向问题,好东西有的出不了,很多读者认为国产的漫画=垃圾,再加上盗版问题。老百姓还是会选择他们喜欢看的.
元景工艺品
2024-11-15 广告
2024-11-15 广告
深圳市元景工艺品有限公司是集文创设计、工艺品制造、礼品定制、 IP衍生品开发等于一体的研发供应链服务公司。公司致力做“能落地的文创供应商”,业务内容划分三个板块,分别是工艺品工厂、文创设计开发、家居生活产品开发。公司拥有丰富的文博文旅文娱合...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元景工艺品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