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罗曼·罗兰[1](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罗兰凭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可以说,他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罗曼罗兰(1866-1900)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罗曼罗兰除了在文学界享有不朽
的地位外,也是研究贝多芬最认真的一位专家,以《贝多芬传》为蓝本所发表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世
界文学经典中的经典。
一八八六年一月二十九日,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中部的一个小镇。因为其父母双方的祖先三代都是律师,
所以这是一个在当地颇受尊敬的家庭。而其爱父给儿子起名为罗曼和保罗 爱弥尔,也是希望他能像古罗马作家
普卢塔克笔下的罗马英雄一样具有强力的精神和超凡的天赋。
在这一点上日后的罗曼罗兰并没有让父亲的愿望落空。但在罗曼罗兰小的时候其身体却并不健康,有一次
还因为仆人的疏忽,将不到一岁的小罗曼罗兰单独放在寒冷的户外,差点冻死。
少年的罗曼罗兰一直是体弱多病的。而这对于一直溺爱他的双亲来讲,最好保护他的方法就是把小罗曼罗
兰固禁在家里。而这与小罗曼罗兰向往自然的天性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他回忆这段童年生活的时候,他用了
“鼠笼”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处境。
而这个“鼠笼”最大的弊端就是扼杀了小罗曼罗兰的“精神自由”。他无法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到田野间放
牛牧羊,无法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嬉戏玩耍。而这竟导致了幼小的罗曼罗兰对生命和死亡的困惑和恐惧。
不幸的是在罗曼罗兰五岁那年,比他小两岁的妹妹突然因为白喉症被夺去了生命。而这个事件所引发的直
接后果就是父母对罗曼罗兰更加严厉的“保护”,而妹妹的死亡也让幼小的罗曼罗兰无形中增加了对死亡的恐
惧和困惑。
由于小罗曼罗兰的家庭在当时属于体面的中产阶级,而其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极为的重视。所以在罗
曼罗兰十四岁那年,为了让他接受优良的教育,他们一家人迁往了巴黎这座艺术之都。
这次迁家的行为对于罗曼罗兰的一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折。在巴黎在这座大都市里,年少的罗曼罗兰开
始是极为不适应的,在他看来“大城市是庞然可畏的有机体,那里灵智的微生物会像一切痼疾的霉菌那样迅速
的繁殖。假如新来者不能立即顺从,那必须经过一段漫长而痛苦的时期,使他们的血能适应这些毒素”。而在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内向而爱于幻想的罗曼罗兰来说,他失去了信仰的家园,都市疯狂的节奏和学校的混乱
情形,让年少的他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就在这个时候,罗曼罗兰开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伏尔泰等大师的作品,让他那荒芜的精神领地再次重新
焕发了生机。而且令他十分幸运的是在一次拜访朋友的途中,遇见了当时的大文豪雨果。而这次会面显然给了
罗曼罗兰极为深刻的印象。
罗曼罗兰的一生中对他影响重大的艺术大师有很多,光是他自己为这些伟人写的传记人们都可以如数家珍
《贝多芬传》《歌德与贝多芬》《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
罗曼罗兰与音乐:
在罗曼罗兰十六岁以前他所受到的音乐方面的熏陶主要来自海顿、莫扎特。而在他接触到了瓦格纳和贝多
芬的音乐以后,那些优美的旋律就从此占据了他心灵中最美好的位置,也成为了他一生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灵
魂的避风港。
对于瓦格纳,罗曼罗兰曾这样评价过“瓦格纳是一个严峻的古典音乐家,对于他,所有一切都服从于一个
最高的道理,这个道理主宰着戏剧,统帅着主题并且不懈的发展着构思。”
1887年,由于当时法国与德国当时的关系恶化,一些法国音乐家以民族自尊心为由阻止瓦格纳在巴黎演出
。而这个时候,一向标榜和谐的罗曼罗兰为此作出了严厉的抨击“一个强大的民族是不会害怕另一个民族的精
神征服的”。(想想我们现在面对的全球化和一些所谓‘韩流'‘欧美化'冲击我们自己文化的争论)这与其说
是罗曼罗兰在捍卫瓦格纳,不如说是他自己关于超国界的世界性艺术的宣言。
而贝多芬的音乐与罗曼罗兰的一生都是紧密不可分的。
罗曼罗兰是在罗马上大学的时候深入研究贝多芬的。他认为贝多芬“具有一切音乐家中最伟大的灵性”。
罗曼罗兰在那时刻起一直到生命的终了,都在研究贝多芬。这足以证明贝多芬的音乐和精神对于罗曼罗兰的启
示是多么的重要!贝多芬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罗曼罗兰显然被贝多芬强大
的精神体系所折服,他相信贝多芬是属于那种从内心向往快乐的人。“贝多芬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力量,他拒绝
妥协他不认同的一切,他的一生都在奋斗!”而罗曼罗兰一生中最伟大的巨著《约翰 克利斯朵夫》所要表达的
精神和原形也就是贝多芬一生的缩影。
罗曼罗兰与文学大师们:
罗曼罗兰一生中所接触到大文豪数不胜数,雨果、歌德、甘地、里尔克、斯宾诺砂……而一直作为他精神
导师,影响他一生的巨匠们也有很多。这里重点的说一下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对他的影响。
上文提到了在巴黎罗曼罗兰最苦恼的那段日子里他接触到了莎士比亚的作品。而那些观点也就此影响了他
的一生。
“行动、生产、创造……我明白这就是目的,就是生活的法则,我愿意这样做”。
可以说因为莎士比亚,罗曼罗兰再次获得了新生。而这也成为他日后展露给世界的最重要的特性:思考并
且行动。
年少的罗曼罗兰对莎士比亚那些脍炙人口的戏剧充满了迷恋,他那时总是兴趣无穷一次次的观看《哈姆雷
特》、《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经典的戏剧。而这也为将来罗曼罗兰的戏剧创作其
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最景仰的大师。他把托翁当成自己一生的精神导师,对他的作品更是达到疯狂崇拜的
态度。
“阅读托尔斯泰,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是一个启示,是开往广大宇宙的一扇门”
而最令罗曼罗兰感动的是在他们之间有过一次真诚的书信交流。
那是在托尔斯泰推出新书〈〈那么我们该怎么办〉〉以后,面对书中托翁对莎士比亚和贝多芬及其现代艺
术的成就的不屑一顾乃至唾弃,年轻的罗曼罗兰有些糊涂了。他不知道托尔斯泰为什么会对他当成生命的艺术
进行如此强烈的抨击,他无法理解他这位精神导师的意思。年轻的罗曼罗兰控制不住心中的焦躁和冲动,提起
笔来给他敬爱的导师,远在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不解和困惑……
而在半年以后的一天,本来已经忘记了此事的罗曼罗兰万分惊喜的收到了托尔斯泰这位大师的亲笔信。并
且是用法文写的一封长信。托尔斯泰在信中详细的讲解了他关于现代艺术的理解,摘录如下“在我们的社会中
,人们所说的科学和艺术只不过是个弥天大谎。在我们一旦摆脱了传统的迷信之后,往往陷入科学和艺术这种
高级的迷信,为了看清楚我们要走的路,我们必须从头做起……真正的科学和艺术成果来源于牺牲,而不是某
些优越的物质条件”(想想当今人们对科学和艺术的广泛理解及对于成功的评价,这句话乃是当头一棒)托尔
斯泰最后总结说“整个历史不是别人的,而是全人类团结这一原则的孕育过程。这一思想已被历史经验和个人
经验所证明。人类最幸福最自由的时刻,正是发扬忘我精神和友爱精神的时候。理性在人身上找到了可能通往
幸福的唯一道路,而感情则起了促进作用”。
这段话对于日后罗曼罗兰向往的“和谐”精神有着无与伦比的指示和警醒。所以说托尔斯泰对于罗曼罗兰
一生的精神体系构成是极为关键的人物。也正是在与这样的文学大师的交流中,使其精神生活充满了愉悦,使
整个灵魂得到了无比的充盈。
托尔斯泰的一生便是与苦难做斗争的一生。出生在贵族环境的他,竟在五岁那一年就感悟到“人生不是一次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我们现在谁都会喊着要快乐)。几乎是少年的托尔斯泰就想卖掉自己的
车,送给穷人,而那仅仅是因为他觉得“他们是和我一样的人”(这时的托尔斯泰绝不会认同什么“慈善家
”的赞誉)。
托尔斯泰出生在上流社会,却无比蔑视那样的奢侈糜烂的生活。他一生最苦恼的事情是不能那些穷苦的人
一起生活。因为他还有许多的亲属,他不可能抛下他们。于是他整日矛盾的被强迫过着“奢侈”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托尔斯泰再也无法面对自己对自己的谴责,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离开了家。年老体弱的
他不幸病倒了。而当他被众人拥护着照顾时,他却哭泣着说“大地上有成千上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什么都
在这里只照顾一个托尔斯泰?”
这样的故事可以感染每一个纯洁的灵魂。罗曼罗兰一生也遵循着这样的态度,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和平,毕
生做着贡献。
罗曼罗兰的感情生活。
罗曼罗兰在罗马上大学的时候,曾认识了一对漂亮的意大利姐妹。年少的罗曼罗兰对它们都充满了爱慕,
一时竟不知道到底喜欢他们两人中的哪一个。在自己像猜拳一样的独角戏中,暗自的体味着恋爱的苦恼。而当
他鼓起勇气试图表白的时候,他才发现两姐妹对他根本没有那方面的意思。于是这场自编自演的戏剧也到此划
上了句号。对这次初恋的回忆,罗曼罗兰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还不懂得独立思考,却自我陶醉在感情空虚的悲
歌里”
而他的处女作也从此诞生了,一部名为〈〈罗马的春天〉〉的小说。
罗曼罗兰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犹太姑娘。她的父亲是语言学家,在巴黎的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威望。
在他自己的回忆录里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婚姻生活“小小的喜悦、失望、好笑,或者奇异且有时悲伤的日子
里,我们象兄妹一样互相倾诉。我们还以相同的眼光来批判这社会。我的妻子有观察与剖析心理的天分,这一
点与我一致,也与我互补……我的妻子是一位音乐家,和我差不多;音乐在我们的爱情中占了很大的地位
……”
看的出来,起初的婚姻生活是波澜不经的。很和谐也很美满。
但后来的情形就发生了变化。
罗曼罗兰在这期间大量的创作。而这些剧本或是小说却很难有上演和出版的机会。因为巴黎实在太大了,
而罗曼罗兰一个外省人在这里凭着自己微波的力量根本无法立足。而每一次却都要妻子的帮忙,才能获得一些
表现的机会。妻子始终认为“只有被别人认可的,才是有用的东西,或者说任何创作的目的都应具有实际利益
的出人头地的追求(大概每一个女人都是这样劝说自己的伴侣,然后名曰“这是有上进心的表现”)。而这一
切使罗曼罗兰越来越感到是在受别人的恩惠。他宁愿为了尊严而放弃现实的利益。在几次毫无价值的讨论中罗
曼罗兰始终没有和妻子达成共识。最终结束了他们长大八年的婚姻。
而在离婚以后的四处碰壁的生活,和那些艰辛的体验却恰恰成为了他为以后的创作带来了真实的体验和灵
感。
后来的罗曼罗兰便写下了那世界闻名的巨著《约翰 克利斯朵夫》。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刻,能
凌驾与国家边界,种族矛盾等问题之上,写下了被众多有时之士赞誉的〈〈超乎混乱之上〉〉。虽然当时的法
国当局对他嗤之以鼻。但他仍然相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正义的。
一九一六年瑞典文学院宣布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罗曼罗兰。这个已经被当时的法国抛弃的人,在
得知自己获奖以后,答复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他是属于整个法兰西人民的。如果这个荣誉有助于传播
使法国在全世界受到热爱的各种思想,我感到幸福。”
这种博大的胸襟正如在《约翰 克利斯朵夫》中的描写的那样“他不知道自己满腔的热爱在四周发射出光芒 ,而便是在这个时候,他自以为永远孤独的时候,他所得到的爱比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还要丰富。”
1944年8月24日,巴黎解放。
一个月以后,12月30日。罗曼罗兰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罗兰凭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可以说,他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罗曼罗兰(1866-1900)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罗曼罗兰除了在文学界享有不朽
的地位外,也是研究贝多芬最认真的一位专家,以《贝多芬传》为蓝本所发表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世
界文学经典中的经典。
一八八六年一月二十九日,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中部的一个小镇。因为其父母双方的祖先三代都是律师,
所以这是一个在当地颇受尊敬的家庭。而其爱父给儿子起名为罗曼和保罗 爱弥尔,也是希望他能像古罗马作家
普卢塔克笔下的罗马英雄一样具有强力的精神和超凡的天赋。
在这一点上日后的罗曼罗兰并没有让父亲的愿望落空。但在罗曼罗兰小的时候其身体却并不健康,有一次
还因为仆人的疏忽,将不到一岁的小罗曼罗兰单独放在寒冷的户外,差点冻死。
少年的罗曼罗兰一直是体弱多病的。而这对于一直溺爱他的双亲来讲,最好保护他的方法就是把小罗曼罗
兰固禁在家里。而这与小罗曼罗兰向往自然的天性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他回忆这段童年生活的时候,他用了
“鼠笼”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处境。
而这个“鼠笼”最大的弊端就是扼杀了小罗曼罗兰的“精神自由”。他无法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到田野间放
牛牧羊,无法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嬉戏玩耍。而这竟导致了幼小的罗曼罗兰对生命和死亡的困惑和恐惧。
不幸的是在罗曼罗兰五岁那年,比他小两岁的妹妹突然因为白喉症被夺去了生命。而这个事件所引发的直
接后果就是父母对罗曼罗兰更加严厉的“保护”,而妹妹的死亡也让幼小的罗曼罗兰无形中增加了对死亡的恐
惧和困惑。
由于小罗曼罗兰的家庭在当时属于体面的中产阶级,而其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极为的重视。所以在罗
曼罗兰十四岁那年,为了让他接受优良的教育,他们一家人迁往了巴黎这座艺术之都。
这次迁家的行为对于罗曼罗兰的一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折。在巴黎在这座大都市里,年少的罗曼罗兰开
始是极为不适应的,在他看来“大城市是庞然可畏的有机体,那里灵智的微生物会像一切痼疾的霉菌那样迅速
的繁殖。假如新来者不能立即顺从,那必须经过一段漫长而痛苦的时期,使他们的血能适应这些毒素”。而在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内向而爱于幻想的罗曼罗兰来说,他失去了信仰的家园,都市疯狂的节奏和学校的混乱
情形,让年少的他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就在这个时候,罗曼罗兰开始接触到了莎士比亚、伏尔泰等大师的作品,让他那荒芜的精神领地再次重新
焕发了生机。而且令他十分幸运的是在一次拜访朋友的途中,遇见了当时的大文豪雨果。而这次会面显然给了
罗曼罗兰极为深刻的印象。
罗曼罗兰的一生中对他影响重大的艺术大师有很多,光是他自己为这些伟人写的传记人们都可以如数家珍
《贝多芬传》《歌德与贝多芬》《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
罗曼罗兰与音乐:
在罗曼罗兰十六岁以前他所受到的音乐方面的熏陶主要来自海顿、莫扎特。而在他接触到了瓦格纳和贝多
芬的音乐以后,那些优美的旋律就从此占据了他心灵中最美好的位置,也成为了他一生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灵
魂的避风港。
对于瓦格纳,罗曼罗兰曾这样评价过“瓦格纳是一个严峻的古典音乐家,对于他,所有一切都服从于一个
最高的道理,这个道理主宰着戏剧,统帅着主题并且不懈的发展着构思。”
1887年,由于当时法国与德国当时的关系恶化,一些法国音乐家以民族自尊心为由阻止瓦格纳在巴黎演出
。而这个时候,一向标榜和谐的罗曼罗兰为此作出了严厉的抨击“一个强大的民族是不会害怕另一个民族的精
神征服的”。(想想我们现在面对的全球化和一些所谓‘韩流'‘欧美化'冲击我们自己文化的争论)这与其说
是罗曼罗兰在捍卫瓦格纳,不如说是他自己关于超国界的世界性艺术的宣言。
而贝多芬的音乐与罗曼罗兰的一生都是紧密不可分的。
罗曼罗兰是在罗马上大学的时候深入研究贝多芬的。他认为贝多芬“具有一切音乐家中最伟大的灵性”。
罗曼罗兰在那时刻起一直到生命的终了,都在研究贝多芬。这足以证明贝多芬的音乐和精神对于罗曼罗兰的启
示是多么的重要!贝多芬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罗曼罗兰显然被贝多芬强大
的精神体系所折服,他相信贝多芬是属于那种从内心向往快乐的人。“贝多芬简直就是大自然的力量,他拒绝
妥协他不认同的一切,他的一生都在奋斗!”而罗曼罗兰一生中最伟大的巨著《约翰 克利斯朵夫》所要表达的
精神和原形也就是贝多芬一生的缩影。
罗曼罗兰与文学大师们:
罗曼罗兰一生中所接触到大文豪数不胜数,雨果、歌德、甘地、里尔克、斯宾诺砂……而一直作为他精神
导师,影响他一生的巨匠们也有很多。这里重点的说一下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对他的影响。
上文提到了在巴黎罗曼罗兰最苦恼的那段日子里他接触到了莎士比亚的作品。而那些观点也就此影响了他
的一生。
“行动、生产、创造……我明白这就是目的,就是生活的法则,我愿意这样做”。
可以说因为莎士比亚,罗曼罗兰再次获得了新生。而这也成为他日后展露给世界的最重要的特性:思考并
且行动。
年少的罗曼罗兰对莎士比亚那些脍炙人口的戏剧充满了迷恋,他那时总是兴趣无穷一次次的观看《哈姆雷
特》、《李尔王》、《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经典的戏剧。而这也为将来罗曼罗兰的戏剧创作其
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最景仰的大师。他把托翁当成自己一生的精神导师,对他的作品更是达到疯狂崇拜的
态度。
“阅读托尔斯泰,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是一个启示,是开往广大宇宙的一扇门”
而最令罗曼罗兰感动的是在他们之间有过一次真诚的书信交流。
那是在托尔斯泰推出新书〈〈那么我们该怎么办〉〉以后,面对书中托翁对莎士比亚和贝多芬及其现代艺
术的成就的不屑一顾乃至唾弃,年轻的罗曼罗兰有些糊涂了。他不知道托尔斯泰为什么会对他当成生命的艺术
进行如此强烈的抨击,他无法理解他这位精神导师的意思。年轻的罗曼罗兰控制不住心中的焦躁和冲动,提起
笔来给他敬爱的导师,远在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不解和困惑……
而在半年以后的一天,本来已经忘记了此事的罗曼罗兰万分惊喜的收到了托尔斯泰这位大师的亲笔信。并
且是用法文写的一封长信。托尔斯泰在信中详细的讲解了他关于现代艺术的理解,摘录如下“在我们的社会中
,人们所说的科学和艺术只不过是个弥天大谎。在我们一旦摆脱了传统的迷信之后,往往陷入科学和艺术这种
高级的迷信,为了看清楚我们要走的路,我们必须从头做起……真正的科学和艺术成果来源于牺牲,而不是某
些优越的物质条件”(想想当今人们对科学和艺术的广泛理解及对于成功的评价,这句话乃是当头一棒)托尔
斯泰最后总结说“整个历史不是别人的,而是全人类团结这一原则的孕育过程。这一思想已被历史经验和个人
经验所证明。人类最幸福最自由的时刻,正是发扬忘我精神和友爱精神的时候。理性在人身上找到了可能通往
幸福的唯一道路,而感情则起了促进作用”。
这段话对于日后罗曼罗兰向往的“和谐”精神有着无与伦比的指示和警醒。所以说托尔斯泰对于罗曼罗兰
一生的精神体系构成是极为关键的人物。也正是在与这样的文学大师的交流中,使其精神生活充满了愉悦,使
整个灵魂得到了无比的充盈。
托尔斯泰的一生便是与苦难做斗争的一生。出生在贵族环境的他,竟在五岁那一年就感悟到“人生不是一次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我们现在谁都会喊着要快乐)。几乎是少年的托尔斯泰就想卖掉自己的
车,送给穷人,而那仅仅是因为他觉得“他们是和我一样的人”(这时的托尔斯泰绝不会认同什么“慈善家
”的赞誉)。
托尔斯泰出生在上流社会,却无比蔑视那样的奢侈糜烂的生活。他一生最苦恼的事情是不能那些穷苦的人
一起生活。因为他还有许多的亲属,他不可能抛下他们。于是他整日矛盾的被强迫过着“奢侈”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托尔斯泰再也无法面对自己对自己的谴责,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离开了家。年老体弱的
他不幸病倒了。而当他被众人拥护着照顾时,他却哭泣着说“大地上有成千上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什么都
在这里只照顾一个托尔斯泰?”
这样的故事可以感染每一个纯洁的灵魂。罗曼罗兰一生也遵循着这样的态度,为了全人类的幸福和平,毕
生做着贡献。
罗曼罗兰的感情生活。
罗曼罗兰在罗马上大学的时候,曾认识了一对漂亮的意大利姐妹。年少的罗曼罗兰对它们都充满了爱慕,
一时竟不知道到底喜欢他们两人中的哪一个。在自己像猜拳一样的独角戏中,暗自的体味着恋爱的苦恼。而当
他鼓起勇气试图表白的时候,他才发现两姐妹对他根本没有那方面的意思。于是这场自编自演的戏剧也到此划
上了句号。对这次初恋的回忆,罗曼罗兰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还不懂得独立思考,却自我陶醉在感情空虚的悲
歌里”
而他的处女作也从此诞生了,一部名为〈〈罗马的春天〉〉的小说。
罗曼罗兰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犹太姑娘。她的父亲是语言学家,在巴黎的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威望。
在他自己的回忆录里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婚姻生活“小小的喜悦、失望、好笑,或者奇异且有时悲伤的日子
里,我们象兄妹一样互相倾诉。我们还以相同的眼光来批判这社会。我的妻子有观察与剖析心理的天分,这一
点与我一致,也与我互补……我的妻子是一位音乐家,和我差不多;音乐在我们的爱情中占了很大的地位
……”
看的出来,起初的婚姻生活是波澜不经的。很和谐也很美满。
但后来的情形就发生了变化。
罗曼罗兰在这期间大量的创作。而这些剧本或是小说却很难有上演和出版的机会。因为巴黎实在太大了,
而罗曼罗兰一个外省人在这里凭着自己微波的力量根本无法立足。而每一次却都要妻子的帮忙,才能获得一些
表现的机会。妻子始终认为“只有被别人认可的,才是有用的东西,或者说任何创作的目的都应具有实际利益
的出人头地的追求(大概每一个女人都是这样劝说自己的伴侣,然后名曰“这是有上进心的表现”)。而这一
切使罗曼罗兰越来越感到是在受别人的恩惠。他宁愿为了尊严而放弃现实的利益。在几次毫无价值的讨论中罗
曼罗兰始终没有和妻子达成共识。最终结束了他们长大八年的婚姻。
而在离婚以后的四处碰壁的生活,和那些艰辛的体验却恰恰成为了他为以后的创作带来了真实的体验和灵
感。
后来的罗曼罗兰便写下了那世界闻名的巨著《约翰 克利斯朵夫》。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刻,能
凌驾与国家边界,种族矛盾等问题之上,写下了被众多有时之士赞誉的〈〈超乎混乱之上〉〉。虽然当时的法
国当局对他嗤之以鼻。但他仍然相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正义的。
一九一六年瑞典文学院宣布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罗曼罗兰。这个已经被当时的法国抛弃的人,在
得知自己获奖以后,答复说“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他是属于整个法兰西人民的。如果这个荣誉有助于传播
使法国在全世界受到热爱的各种思想,我感到幸福。”
这种博大的胸襟正如在《约翰 克利斯朵夫》中的描写的那样“他不知道自己满腔的热爱在四周发射出光芒 ,而便是在这个时候,他自以为永远孤独的时候,他所得到的爱比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还要丰富。”
1944年8月24日,巴黎解放。
一个月以后,12月30日。罗曼罗兰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
展开全部
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他们的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不过,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面对痛苦、面对孤独,贝多芬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作为一个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家,他给人一种傲慢的错觉,对于政治上的专制统治,无情的战乱,他却选择了反抗,为了和平,贝多芬曾说:“只要是为了获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规律都可以破除。”这句话准确地表达了他当时反对专制的心理,而米开朗基罗又何尝不是呢?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而托尔斯泰则用他的笔杆描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
而我现在面对的是和平和美好的社会,更应该刻苦学习,用丰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走向美好的未来。
(七)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那么,《名人传》又能给予给我们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另外的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相信自己一定行!
面对痛苦、面对孤独,贝多芬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作为一个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家,他给人一种傲慢的错觉,对于政治上的专制统治,无情的战乱,他却选择了反抗,为了和平,贝多芬曾说:“只要是为了获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规律都可以破除。”这句话准确地表达了他当时反对专制的心理,而米开朗基罗又何尝不是呢?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而托尔斯泰则用他的笔杆描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
而我现在面对的是和平和美好的社会,更应该刻苦学习,用丰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走向美好的未来。
(七)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那么,《名人传》又能给予给我们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另外的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相信自己一定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12-03
展开全部
罗曼·罗兰[1](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