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始皇的文章
最好写他的主要事迹,功和过,200字左右啊~急啊、、、因为找到的都不是很理想,所以才来提问啊~如果你找到好的,可以发上来啊~谢谢啦、...
最好写他的主要事迹,功和过,200字左右 啊~
急啊 、、、
因为找到的都不是很理想,所以才来提问啊~如果你找到好的,可以发上来啊~谢谢啦、 展开
急啊 、、、
因为找到的都不是很理想,所以才来提问啊~如果你找到好的,可以发上来啊~谢谢啦、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① 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历史发展,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
②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③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与繁荣,巩固国家统一,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④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 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
②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③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与繁荣,巩固国家统一,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④ 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 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
展开全部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为秦庄襄王之子。因为在赵国出生,又叫做赵政。13岁即王位,39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称始皇帝。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他统一度量衡,钱币,文字,法律等。在军事上出击匈奴,修建长城,开拓南越,拓宽国界。在政治上废旧立新,建立中央至地方的官僚制度,传至今。为方便专制,迁富豪,收兵器,焚书坑儒。他好大喜功,劳命伤财修建长城,阿房宫,灵渠,皇陵。自古以来,世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公元前210年,巡游回京时病死。
那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条措施——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多媒体显示: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师:皇帝高高在上,掌握一切大权。在中央设立了三个重要官职,一个是丞相,他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是百官之首,万人之上,一人之下。这样,中国开始有了丞相这个官职(后世也称宰相)。一个是太尉,他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管理军事,一个是御史大夫,他的职责是监察百官。2、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成36个郡,郡下设县。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样,从中央到地方,一切事情都要听皇帝的。这个制度就叫做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它对中国历朝产生深远影响,历朝基本上沿袭了这套制度。大家想一想秦始皇的这套制度有什么利与弊?(利: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镇压人民反抗和叛乱,也有利于集中力量搞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弊:由于专制主义的集权性、专断性和随意性,容易导致腐败,导致压抑自由,摧残人性。)
〔经济上〕
1、统一货币。(多媒体显示六国的货币)
秦统一以前,各国货币不一样,这是魏国和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中原地区尤其是秦国普遍使用的环钱,楚国的蚁鼻钱。秦始皇规定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其他货币一律不准用。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用秦的圆形方孔钱?有什么好处?如果让你选一种,你选哪种?为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便于携带,不易磨损。)
2、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
师:度——长度、量——容量、衡——质量。分别相当于现在的尺寸、升斗和斤两的标准。战国时各国度量衡不一致,而且连进位制也不同。大家想想,度量衡不统一有什么不好?能巩固统一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征收赋税、商品贸易、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经济的交流发展,对巩固统一极有作用。)
在诸候割据的战国时期,各地的道路宽窄不同,而且各国在道路上还设置了许多用于防卫的路障、堡垒,车辆很难在全国通行。某种程度上,交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古代国家的领土规模、统治能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秦始皇推行“车同轨”和大规模修筑道路,开辟交通,对于巩固统一和以后的历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今天一些道路还是沿着当年驰道的遗迹修筑的。
〔思想文化上〕
1、统一文字
多媒体显示各国文字——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秦统一前各国文字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师:文字不同会带来哪些不便?
师:我们现在的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而隶书又是由秦朝时期的小篆演变而来的。当时。秦朝地域广阔,地方方言差别很大,给人民之间的交流、国家的统一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处。所以秦始皇下令以“小篆”文字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大家想一想,文字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有利于国家发布政令,贯彻法律、有利于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最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多媒体显示
2、焚书坑儒
镜头一:公元前213年
有人半夜起来挖地窖 筑复壁藏书
还有的人夜以继日地背书
也有更多的人按照规定将书简交出去
...在眩目的火光下,几千年来先圣、先贤的智
慧结晶,无数工匠巧艺体力的付出,全化成飞烟灰烬。
镜头二:公元前212年 咸阳宫南书房
. .....
"有多少人受到株连?″扶苏问。
"不多″ 秦始皇说,"四百六十多人″。
"准备怎么处理? ″扶苏关心地问。
......
"父皇,千万不可...... ″ 扶苏急切劝谏。
师:“焚书”“坑儒”。
思考:“焚书”“坑儒”有什么影响?谈谈你的看法。(多媒体显示,学生讨论发言)
师:利:有利于思想控制,巩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使秦以前许多珍贵的古书失传,中国古代文化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是极端残暴、野蛮而且愚蠢的。
〔军事民族关系上〕
1、北击匈奴 (视频)
2、南服夷越(图片)
(1)北击匈奴。在中原战乱不已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族强大起来,并趁机南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将匈奴赶到阴山以北。为防止匈奴贵族的侵扰,秦始皇又于公元前213年下令修筑长城,他征调大量人力、物力将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保护了北部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北部边缘边疆的开发。
(2)南征百越。在征服南方越族、统一岭南的过程中,为运输军粮,秦始皇在今广西兴安开凿了灵渠。灵渠连接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后世沟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
大家想一想,秦始皇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有什么共同作用?
——巩固统一。
〔师〕秦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民族方面取得了一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图片显示)
〔各持己见〕
关于秦始皇的功和过,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的人盛赞他为 “千古一帝”,是个英雄;有人则咒骂秦始皇“以暴虐为天下始”,是个“暴君” 。你是怎样看的?请亮出你的观点
〔感受历史〕
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看到的、用到的还有哪些?
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
秦朝一统
一、 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二、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
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
思想文化上: 1、统一文字2、焚书坑儒
军事民族关系上:1、北拒匈奴修长城 2、南统越族开灵渠
三、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那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条措施——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多媒体显示: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师:皇帝高高在上,掌握一切大权。在中央设立了三个重要官职,一个是丞相,他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是百官之首,万人之上,一人之下。这样,中国开始有了丞相这个官职(后世也称宰相)。一个是太尉,他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管理军事,一个是御史大夫,他的职责是监察百官。2、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成36个郡,郡下设县。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样,从中央到地方,一切事情都要听皇帝的。这个制度就叫做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它对中国历朝产生深远影响,历朝基本上沿袭了这套制度。大家想一想秦始皇的这套制度有什么利与弊?(利: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镇压人民反抗和叛乱,也有利于集中力量搞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弊:由于专制主义的集权性、专断性和随意性,容易导致腐败,导致压抑自由,摧残人性。)
〔经济上〕
1、统一货币。(多媒体显示六国的货币)
秦统一以前,各国货币不一样,这是魏国和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中原地区尤其是秦国普遍使用的环钱,楚国的蚁鼻钱。秦始皇规定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其他货币一律不准用。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用秦的圆形方孔钱?有什么好处?如果让你选一种,你选哪种?为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便于携带,不易磨损。)
2、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
师:度——长度、量——容量、衡——质量。分别相当于现在的尺寸、升斗和斤两的标准。战国时各国度量衡不一致,而且连进位制也不同。大家想想,度量衡不统一有什么不好?能巩固统一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征收赋税、商品贸易、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经济的交流发展,对巩固统一极有作用。)
在诸候割据的战国时期,各地的道路宽窄不同,而且各国在道路上还设置了许多用于防卫的路障、堡垒,车辆很难在全国通行。某种程度上,交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古代国家的领土规模、统治能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秦始皇推行“车同轨”和大规模修筑道路,开辟交通,对于巩固统一和以后的历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今天一些道路还是沿着当年驰道的遗迹修筑的。
〔思想文化上〕
1、统一文字
多媒体显示各国文字——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秦统一前各国文字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师:文字不同会带来哪些不便?
师:我们现在的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而隶书又是由秦朝时期的小篆演变而来的。当时。秦朝地域广阔,地方方言差别很大,给人民之间的交流、国家的统一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处。所以秦始皇下令以“小篆”文字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大家想一想,文字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有利于国家发布政令,贯彻法律、有利于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最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多媒体显示
2、焚书坑儒
镜头一:公元前213年
有人半夜起来挖地窖 筑复壁藏书
还有的人夜以继日地背书
也有更多的人按照规定将书简交出去
...在眩目的火光下,几千年来先圣、先贤的智
慧结晶,无数工匠巧艺体力的付出,全化成飞烟灰烬。
镜头二:公元前212年 咸阳宫南书房
. .....
"有多少人受到株连?″扶苏问。
"不多″ 秦始皇说,"四百六十多人″。
"准备怎么处理? ″扶苏关心地问。
......
"父皇,千万不可...... ″ 扶苏急切劝谏。
师:“焚书”“坑儒”。
思考:“焚书”“坑儒”有什么影响?谈谈你的看法。(多媒体显示,学生讨论发言)
师:利:有利于思想控制,巩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使秦以前许多珍贵的古书失传,中国古代文化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文化专制主义是极端残暴、野蛮而且愚蠢的。
〔军事民族关系上〕
1、北击匈奴 (视频)
2、南服夷越(图片)
(1)北击匈奴。在中原战乱不已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族强大起来,并趁机南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将匈奴赶到阴山以北。为防止匈奴贵族的侵扰,秦始皇又于公元前213年下令修筑长城,他征调大量人力、物力将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保护了北部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北部边缘边疆的开发。
(2)南征百越。在征服南方越族、统一岭南的过程中,为运输军粮,秦始皇在今广西兴安开凿了灵渠。灵渠连接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后世沟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
大家想一想,秦始皇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有什么共同作用?
——巩固统一。
〔师〕秦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民族方面取得了一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图片显示)
〔各持己见〕
关于秦始皇的功和过,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的人盛赞他为 “千古一帝”,是个英雄;有人则咒骂秦始皇“以暴虐为天下始”,是个“暴君” 。你是怎样看的?请亮出你的观点
〔感受历史〕
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看到的、用到的还有哪些?
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
秦朝一统
一、 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二、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
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
思想文化上: 1、统一文字2、焚书坑儒
军事民族关系上:1、北拒匈奴修长城 2、南统越族开灵渠
三、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政治
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
1.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2.统一六国: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秦统一形势图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 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
三、经济
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
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
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六、对外
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
1.北伐匈奴: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是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2.经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国南方越族之泛称,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已逐渐征服瓯越、闽越等。
(二)、秦始皇暴政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1.提高帝王尊严: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2.厉行中央集权: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行於全国。
二、军事
1.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万余里』。
2.统一六国: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秦统一形势图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 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
三、经济
1.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2.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3.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四、交通
1.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2.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
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六、对外
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
1.北伐匈奴: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赵、秦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是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2.经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国南方越族之泛称,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已逐渐征服瓯越、闽越等。
(二)、秦始皇暴政
1.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 能忍受。
3.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9-12-12
展开全部
上百度去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