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一首古诗,急!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是杜牧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细腰。“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从字面看,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仔细玩味“落魄”两字,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下面:“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慨叹,好象很突兀,实则和上面二句诗意是连贯的。“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情绪之深。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赢得青楼薄幸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得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暂,自己又干了些什么,留下了什么呢?这是带着苦痛吐露出来的诗句,非再三吟哦,不能体会出诗人那种意在言外的情绪。
前人论绝句尝谓:“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胡震亨《唐音癸签》),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三、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不可轻轻放过。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中任职,在扬州居住多年,政治上却颇为失意,故日夜驰逐于娼楼歌馆之间。但这首诗是杜牧对其扬州十年生活的追悔,表露出诗人一事无成的感伤。虽然说诗人生活放荡不羁与其政治失意不无关系,但如此虚度年华实令人叹惜,连诗人自己也悔恨不迭。杜牧素有才志,可是转眼荒废了十年光阴,最终只“赢得青楼薄幸名”,有悖其夙志,怎不令他伤感悔叹?当然,杜牧写这首《遣怀》或者也是有意无意地告诫亲友后人:此生苦短,珍惜光阴便是珍惜生命,莫“用青春赌明天”。
《全唐诗话》说,吴武陵看了杜牧这首诗,即以他的《阿房宫赋》向崔郾推荐,杜牧于是登第。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是杜牧追忆在扬州当幕僚时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楚腰,指美人的细腰。“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从字面看,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仔细玩味“落魄”两字,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下面:“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慨叹,好象很突兀,实则和上面二句诗意是连贯的。“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情绪之深。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赢得青楼薄幸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得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暂,自己又干了些什么,留下了什么呢?这是带着苦痛吐露出来的诗句,非再三吟哦,不能体会出诗人那种意在言外的情绪。
前人论绝句尝谓:“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胡震亨《唐音癸签》),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三、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不可轻轻放过。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中任职,在扬州居住多年,政治上却颇为失意,故日夜驰逐于娼楼歌馆之间。但这首诗是杜牧对其扬州十年生活的追悔,表露出诗人一事无成的感伤。虽然说诗人生活放荡不羁与其政治失意不无关系,但如此虚度年华实令人叹惜,连诗人自己也悔恨不迭。杜牧素有才志,可是转眼荒废了十年光阴,最终只“赢得青楼薄幸名”,有悖其夙志,怎不令他伤感悔叹?当然,杜牧写这首《遣怀》或者也是有意无意地告诫亲友后人:此生苦短,珍惜光阴便是珍惜生命,莫“用青春赌明天”。
《全唐诗话》说,吴武陵看了杜牧这首诗,即以他的《阿房宫赋》向崔郾推荐,杜牧于是登第。
展开全部
纸鸢
(宋)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
王令(1032-1059)字逢源,北宋诗人,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五岁时父母双亡,随其叔祖客居广陵(今扬州),长大后以教学为生。王令才高命短,28岁卒。他的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令集》,诗赋文共21卷。该诗是否原引《王令集》,尚待查考。“端”古为布帛之量,一丈八尺为一端。“末多端”是指不多、不远的意思。放风筝的人未必就是因为飞鸟飞得不远,才把风筝放起来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然而作者这么想,这么说,显然他是把风筝当作飞鸟一样看待了。你看那风筝乘线凭风飞去直冲云霄,虽然不一定能够到达那高旷至极的天际,却能终日飞翔久久不落,就连那相传一飞九万里的大鹏鸟,也没有这般本领。
这是一首宏观描写风筝的诗。作者不写风筝的形状、色彩,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与风筝飞升的气垫,写出了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善翔。飞得高,放飞线角度大,稳定性强,这也正是今天风筝爱好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所追求的境界。
(宋)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
王令(1032-1059)字逢源,北宋诗人,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五岁时父母双亡,随其叔祖客居广陵(今扬州),长大后以教学为生。王令才高命短,28岁卒。他的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令集》,诗赋文共21卷。该诗是否原引《王令集》,尚待查考。“端”古为布帛之量,一丈八尺为一端。“末多端”是指不多、不远的意思。放风筝的人未必就是因为飞鸟飞得不远,才把风筝放起来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然而作者这么想,这么说,显然他是把风筝当作飞鸟一样看待了。你看那风筝乘线凭风飞去直冲云霄,虽然不一定能够到达那高旷至极的天际,却能终日飞翔久久不落,就连那相传一飞九万里的大鹏鸟,也没有这般本领。
这是一首宏观描写风筝的诗。作者不写风筝的形状、色彩,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与风筝飞升的气垫,写出了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善翔。飞得高,放飞线角度大,稳定性强,这也正是今天风筝爱好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所追求的境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