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自1998年以来我国四次财政政策的变革 20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次针对的是1978年的经济过热。在同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国民经济中一些重大的比例失调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基本建设必须积极地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不可一哄而上。但此后两年中,从中央到地方对调整的认识并不统一,基建总规模没有退下来,地方和企业财权扩大后盲目上项目,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
第二次针对的是1984年的经济过热。同年1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控制信贷投放。198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坚决防止盲目追求和攀比增长速度的现象。但这一年过热局面没有控制住,许多地方和单位仍在盲目上项目、铺摊子。直到1986年宏观调控也没有到位,并潜伏着进一步经济过热趋势。
第三次针对的是1987年至1988年的经济过热。当时,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得到一定控制,但预算外投资规模的膨胀远远没有控制住。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把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提出用3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
第四次针对的是1992年到1993年上半年的经济过热。1993年6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采取16条措施,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但同时,一些地方和企业要求放松银根的呼声也不断。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96年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为抵御随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次针对的是1984年的经济过热。同年1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控制信贷投放。198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坚决防止盲目追求和攀比增长速度的现象。但这一年过热局面没有控制住,许多地方和单位仍在盲目上项目、铺摊子。直到1986年宏观调控也没有到位,并潜伏着进一步经济过热趋势。
第三次针对的是1987年至1988年的经济过热。当时,国家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得到一定控制,但预算外投资规模的膨胀远远没有控制住。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把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提出用3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
第四次针对的是1992年到1993年上半年的经济过热。1993年6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采取16条措施,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但同时,一些地方和企业要求放松银根的呼声也不断。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96年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为抵御随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