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贤皇后是个怎样的人?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6-01-28
展开全部
孝贤纯皇后(1712年2月22日~1748年3月11日),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原配皇后,一等承恩公李荣保之女,其弟是大学士傅恒。出身于官宦之家。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生,比乾隆帝小一岁。雍正五年七月十八经世宗指婚成为皇子嫡妃,雍正六年生皇长女,雍正八年生皇二子永琏,即端慧皇太子,雍正九年生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为她举行皇后册立礼。乾隆十一年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随驾东巡,三月十一日死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舟次,享年三十七岁。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于胜水峪地宫。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一、显赫的家世

要说孝贤纯皇后,不能不提她这个大家族。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是满洲八大姓的佟、关、马、索、赫、富、那、郎中的第六个。 《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傅察”,“富尔察”。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金旧姓“蒲察”,以部为氏。蒲察,乃辽代女真旧部,势力强大。金朝时期,为女真黑号之姓第二姓,与皇室世代姻亲。金元时,曾冠汉字姓李。 该族世居沙济(辽宁省新宾)、界凡、叶赫、蜚优城、额宜湖(待考)、扎库塔、长白山、讷殷等地。所冠汉字姓富、傅、礼、石、谭、马、沙、付、庆、宁、李等。其中,世居沙济的汉字姓“沙”;世居讷殷的汉字姓“傅”。 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有记载: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注:佐领即牛录,为八旗的军事编制,早先女真人打猎的时候,十个人一个小组,每人一支箭,其中有一个人拿大箭,满语叫牛录。这十个人得有一个领导,这个领导满语叫额真,这个十人长就叫做牛录额真。努尔哈赤兴起之后,借用了女真人打猎的时候这个牛录组织,加以改造,加以扩编。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整编成四旗,每三百人设一个牛录,每五个牛录设一个甲喇,每五个甲喇设一个固山,三级组织,首领叫做就是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这是满语,后来就把它翻译成汉语名字了,牛录额真叫佐领,甲山额真叫参领,固山额真叫都统,就是都统、参领、佐领,三级组织。一个牛录大约三百人,所以当时半个佐领相当于150多人。 牛录额真 (佐领) 甲喇额真 (参领) 固山额真 (都统) 300人 1500人 7500人 富察氏的祖先名叫旺吉努,带着这150多人起家,历经太祖、太宗、顺治、康熙、雍正各朝。如此的一个大家族后来位居显赫、人才辈出,为大清朝的建立、繁荣建立了不朽功勋。 富察氏早在金朝就有很多著名人物:金肃宗靖宣皇后、睿宗钦慈皇后,兰陵郡王、东京留守、太祖驸马蒲察石家奴,平章政事蒲察通,参知政事兼左副元帅蒲察官奴。 富察氏在清朝著名人物有:太祖继妃,乾隆孝贤纯皇后,乾隆哲悯皇贵妃,乾隆太妃,同治淑慎皇贵妃,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议政大臣米思翰,孝贤纯皇后之父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傅恒、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都为一时炙手可热的人物。“龙翰福先生”傅敏家族,大学士阿兰泰家族,都极有名望。

二、雍正亲自指婚给弘历

孝贤纯皇后的父亲是察哈尔总管、大学士李荣保的女儿,她的哥哥是大学士傅恒。在这样显赫的家族中绝对算是名门望族之女,如此的家庭环境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雍正五年(1727年),富察氏16岁时被雍正指婚给当时的皇四子弘历。当时的弘历已经17岁了,早在4年前的雍正元年八月(1723年)弘历13岁的时候,就被雍正秘密立储了,将密诏放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当时的弘历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立为后任皇帝,但是在雍正眼中,弘历的嫡福晋就是以后的一国之母、统领六宫的皇后,所以富察氏实际上是雍正为他这个接班人精心挑选的,这是非常富有政治色彩的。

满人的这个传统和汉人很不一样的。汉人传位、立储是立长子,而满人传位、立储是选贤能之子。汉人选后是看美貌,而满人还是选贤能。因而历史上很多汉人皇帝重美色而轻社稷,就是这个原因。而我们今天看到有些清末的清宫照片上的妃子、皇后不是很美貌的缘故,除了现在和当时审美观不一样,其中主要还是满人立贤能的传统。

按照清朝皇子的婚礼制度,嫡福晋是指婚的,而富察氏就是嫡福晋。因而她的父亲李荣保在指婚那天,要到乾清门前,面向北方听传旨大臣的传旨:“今以富察氏李荣保之女作配皇子弘历为嫡福晋”,在三拜九叩谢过皇恩之后,就要选择良辰吉日等待弘历率领大臣、侍卫到她家行文定礼(民间称方定),在完婚前一天,富察氏的妆奁(奁:音莲。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由她的额娘都送到了弘历的住所去了。次日,就是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八日,在紫禁城内的乾西二所(今天的故宫西北侧的重华宫,一部分是现在漱芳斋)与弘历成婚,史称“赐成大婚礼”,至此富察氏正式成为弘历的嫡福晋。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大行皇帝雍正去世27个月孝期已满,而弘历已成为了大清国第六任皇帝——乾隆皇帝,富察氏隆重举行了册立皇后大典,开始了他的皇后生涯。
戏瑞00A
2014-06-26 · TA获得超过356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93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62.5万
展开全部
转自美国学者欧立德的《乾隆帝》:
 乾隆和富察氏大婚之时,弘历只有16岁,富察氏只有15岁——看起来似乎还很小,但在当时这正是初婚的平均年龄。他们两人的婚姻生活非常美满,直到23年后富察氏离世。两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看起来简直就是天作之合。无论弘历前往哪里,富察氏都会陪伴左右;弘历生病时,她会尽心服侍直至弘历痊愈。弘历也曾先后秘密地立富察氏所生的两个儿子为储,只不过这两个孩子早早就因病而夭折。她对待婆婆非常尽职尽责,而且也能够维持乾隆后宫的和睦,这些都为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乾隆一样,富察氏似乎也特别重视满洲传统中的简朴观念。她不崇尚奢侈的生活,而喜欢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发生在1747年的一个故事生动地描绘了她的节俭。在一次木兰围猎中,皇后亲手为乾隆缝制了一个盛放打火石的荷包,因为乾隆曾告诉她,在祖父生活的时代,男人总是在荷包中盛放用来取火的打火石和铁。乾隆还提到,早期的荷包(满文称为 fadu)非常简单,通常由鹿羔沴绒制成,而不似乾隆时期那些由锦缎制成并饰以金、银、象牙、犀牛角等珍贵材料的荷包般奢华。皇后随后便采用关东传统技艺,“以鹿羔绒制为荷包”,亲手绣上简单的花纹,然后献给乾隆。六个月后,富察氏突然离世,乾隆遂命人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盒子专门盛放皇后最后进献的这件礼物。他解释了这件礼物的来龙去脉(所以我们就知晓了这个故事),并以满语赋诗一首,其中有这样的语句:“睹旧物兮心悲恸,忆音容兮泪朦胧。”
  图3-1乾隆皇后富察氏像郎世宁与宫廷画师绘。1736年。手卷,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画中的皇后时年24岁,她与皇帝的幸福婚姻在12年后因其突然离世而以悲剧告终。她在画中所佩戴的耳饰是典型的满洲样式。
  对于乾隆的统治而言,第一位皇后富察氏的去世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富察氏究竟缘何突然离世,则并不完全清楚。她离世时年仅36岁。之前,他们的第二个儿子虽然已经做了预防措施,却还是不幸染上天花并在除夕之夜夭折,这可能给皇后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打击。正如世界上很多地区一样,天花在中国也非常流行,其死亡率之高一直为人所担心。为了保证皇家成员的健康,1680年代,出痘后得以幸存的康熙皇帝命令对皇子实行强制隔离,他们都被刻意种痘防疫。在乾隆统治时期,这一做法扩展到了京城大部分的满洲儿童,使得婴幼儿的死亡率急剧下降。但是,依然有一些儿童甚至包括皇帝之子在内无法幸免。在这一不幸事件发生之后,钦天监官员提醒乾隆,天空出现不祥征兆,预示皇后的身体可能会出现不适(“客星见离宫,占属中宫有眚”),而破解之法是让皇后不要总是待在宫中。因此在1748年2月,在适量随从的陪伴下,乾隆带着皇后和皇太后前往山东的孔子故里和雄伟的泰山,期望借助此行能够让皇后重新焕发光彩。确实,这种变化似乎真的让皇后的精神有所好转,她甚至可以登山并在山上的娘娘庙祭拜。但是回程中,情形则急转直下。4月1日(农历三月初四),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将皇家队伍阻拦在山东省会济南,皇后因此而感染风寒,不得不卧床休息。皇后的病情似乎并无大碍,所以乾隆还是按原计划在济南举行了祭祀仪式。一周后,皇家队伍在德州(德州位于大运河和大路的交会处)改乘船返京,这已经是回京的最后一段行程,然而,皇后的病情突然恶化。聚集在岸边为皇家队伍送行的几百位官员于是下跪祈求上天保佑皇后能够早日康复。但是,当天深夜,皇后还是在皇上身边不幸离世。
皇后的突然离世让乾隆极为悲痛,甚至似乎有点儿失去理智,最终导致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他的第一道旨意是下令皇后的遗体连同整艘船必须立刻运回京城。将船通过大运河运回北京当然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把船拖出水面并穿越门洞狭窄的城门。乾隆曾想把城门楼拆掉,后来礼部尚书海望想出一个方法,他命人搭起木架从城墙垛口通过,上设木轨,木轨上以鲜菜叶铺垫,使之润滑,经千余名人工推扶拉拽,终于将船运进城内。这艘船一直被运到紫禁城的东门,随后,已经装棺入殓的皇后被安放在了她的寝宫长春宫中,在那里停放了一个多星期。皇后的棺椁用稀有且坚韧的梓木制成,此后,她的棺椁被移置到了宫中一处专门的建筑内停放。1752年冬,皇后的陵墓建成,其棺椁方得以下葬。
  同时,乾隆宣布为皇后举行盛况空前的国恤,此时她已被封为孝贤(忠诚和聪慧之意)皇后。乾隆宣布罢朝9日,在京王公百官皆着素服斋戒27日。同时,乾隆下令京城一律不得嫁娶,各省虽不禁嫁娶,然而不得作乐。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始,摘除冠上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此外,乾隆还颁布了严格的剃发规定。皇室男性必须截发辫,他们的太太则需要剪头。所有满、汉男性,依据满洲祖制,百日内不得剃头。满洲妇女则不得盘头,要把头发放开或是剪断若干。另外,满洲妇女有一耳带三钳的习俗,此时则要摘去一个耳钳。乾隆不断为此颁布谕旨,只不过其批示并非常见的朱批,而改用表示哀悼的蓝笔。
  多数官员对此都予以了适当的回应,并谨遵谕旨行事,其中一些机敏的官员还立即上奏乾隆,表达了他们对皇后去世的悼念和悲痛之情。乾隆当然知道其中一些奏折只是一种形式,而非真情实意,但是,他仍然对那些没有上奏的官员尤其是满洲官员深为不满。他认为,这些满洲官员所受皇恩较汉人官员尤为深重,“义当号痛奔赴”。所以乾隆迅速惩戒了53位没有上奏悼念的忘恩负义之人,每人各降两级。皇后去世一个月后,他进一步公开指责两位皇子哀悼之心不诚,谴责他们身犯不孝之重罪,因而剥夺了他们的皇位继承资格。此后不久,乾隆又发现负责皇后葬礼的官员犯了许多低级失误,比如在皇后册文的满文翻译中出现错误,译者因而被判斩监候。孝贤皇后的册文中有“皇妣”字样,在满语中被误译为“先太后”。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阿克敦亦因此而被革职。——译者注
  不过,在乾隆发现大量官员藐视其百日内不得剃头的规定时,上述错误就不值一提了。随后,皇帝的怒气、怨恨和痛楚彻底爆发了出来。这些官员不仅藐视他所深爱的皇后,而且还辱没皇帝,漠视满洲祖制。那些本应对此更为了解的满洲官员再一次成为了乾隆迁怒的对象。汉人官员只要向皇帝承认错误便可得到赦免,八旗官员则无此运气。1748年夏,许多官员因此而被革职、罚俸和褫夺爵位,有人还因此而丢了性命,朝廷气氛变得格外紧张起来。谁应该告发谁?后果又会如何?乾隆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酷,甚至那些和皇帝颇为亲近的官员也很困惑,不得不格外谨慎行事。这种无可预料的报复行为,虽然并非乾隆的典型特征,但是与他的父亲雍正颇为相似,而这种行为在乾隆此后40年的统治中也将反复出现。
 在乌拉那拉氏的不幸事件之后,乾隆再也没有立后。名义上,乾隆曾于1795年册立了第三任皇后,但这只不过是为给予新皇已故生母一个名分。如果有人胆敢向乾隆进言另立皇后,乾隆就会将其处死。他似乎对夫妻生活也不再感兴趣,因为在1766年以后他只有一个孩子出生,即生于1775年的十女和孝公主,这也是乾隆的最后一个女儿。相反,随着日渐衰老,乾隆似乎愈发怀念他的结发之妻富察氏。在她去世以后,乾隆一直都在不断为其赋诗,诗中真实流露出了乾隆的悲恸、怀念和孤独之情。以下诗句是1765年他自杭州返京路过山东时所作,正值他将乌拉那拉氏遣送回京之际:
  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兮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乾隆十七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他似乎从未摆脱丧偶之痛。至1799年乾隆去世时,他共写了一百多首哀悼富察氏的诗作。下面这首诗作于1795年乾隆85岁时前往富察氏陵墓祭奠之后:
  本欲驱车过,矫情亦未安。
  三杯不防酹,四岁又云寒。
  松种老鳞长,云开碧宇宽。
  齐手帅归室,乔寿有何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