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把梳子卖给和尚,如何销售?

 我来答
休闲娱乐chl
高粉答主

2020-01-22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6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5万
展开全部

还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那人对僧侣说,如果寺庙准备了一些梳子作为朝圣者的礼物,那将更加经济和有意义,香火会更加旺盛。和尚一想,就买了100块。

同样是广泛流传的营销故事,把鞋子卖给光脚的人要值得称赞得多。最成功的营销,就是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所谓的潜在需求,就是本质存在,但是客户自己却没有觉察的需求。光脚的人穿鞋,是一种必然存在的、潜在的需求,但和尚用梳子却是一种偶然需求。

扩展资料

用虚幻的话术,天花烂坠,诱导消费者购买自己并不适用的产品,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欺骗。当客户冷静下来,就会觉得自己被骗了,从而觉得企业缺乏道德而产生强烈的憎恶。这种方法显示了企业的短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我们不否认营销需要技巧,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营销都不能够偏离产品本身。产品的核心价值是营销的基础。

营销的本质是一种沟通,就是将产品的价值有效传达给消费者。所谓有效传达,就是能够和客户之间产生共鸣,让产品的价值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成功的营销是将好的产品卖得卓越,将卓越的产品卖成伟大的品牌,而不是趁口舌之利,耍小聪明,更不是欺骗。这也是老鞠所讲的战略单品存在的价值基础。

云云说教育
2020-01-22 · 教育领域爱好者
云云说教育
采纳数:630 获赞数:40352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还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那人对和尚说:“你是个很好的修道士,书法很有造诣。如果你在梳子上刻上自己的文字,为朝圣者刻上一些“平安梳”和“积善梳”,你不仅会弘扬佛教,还弘扬了书法。老和尚笑了,无量佛!买了1000把梳子。

把梳子卖给和尚,它展示的是一种说服技巧,是凭“三寸不烂之舌”的力量,近乎于欺骗,而不是有效传达产品的有效价值。

在这个故事中,把梳子成功卖给和尚的方法是成功说服和尚将梳子包装成礼品,赠送给信徒。这是讲故事的人利用梳子和光头之间的常识落差,而故弄玄虚。不是梳子,其他东西也可以当做礼品赠送给信徒。







扩展资料

如果一个企业经营者坚信“把梳子卖给和尚”的理念,会将自己的企业引入单纯以赚钱为目的,不择手段追求销量的误区,从而忽视了恰当表达产品的功能诉求来打动消费群体的方法。

把梳子卖给和尚,确实足够新奇,能够起到哗众取宠的效果,当个故事讲讲可以,但是如果奉为经典,去引导企业的营销工作,那就是个笑话,也只能反映出营销者的无能。违背常理的事情能够出彩,但却难以长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2020-11-03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万
展开全部

销售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做到卖一把梳子给和尚?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说有个销售员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那人对和尚说:“你是个很好的修道士,书法很有造诣。如果你在梳子上刻上自己的文字,为朝圣者刻上一些“平安梳”和“积善梳”,你不仅会弘扬佛教,还弘扬了书法。老和尚笑了,无量佛!买了1000把梳子。

小编认为,销售的本质是一种沟通,就是将产品的价值有效传达给消费者。所谓有效传达,就是能够和客户之间产生共鸣,让产品的价值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成功的销售是将好的产品卖得卓越,将卓越的产品卖成伟大的品牌,而不是趁口舌之利,耍小聪明,更不是欺骗。这也是专家所讲的战略单品存在的价值基础。

从这个角度出发,卖一把梳子给和尚,它展示的是一种说服技巧,是凭“三寸不烂之舌”的力量,近乎于欺骗,而不是有效传达产品的有效价值。在这个故事中,把梳子成功卖给和尚的方法是成功说服和尚将梳子包装成礼品,赠送给信徒。这是讲故事的人利用梳子和光头之间的常识落差,而故弄玄虚。不是梳子,其他东西也可以作为礼品赠送给信徒。

如果一个企业经营者坚信“把梳子卖给和尚”的理念,会将自己的企业引入单纯以赚钱为目的,不择手段追求销量的误区,从而忽视了恰当表达产品的功能诉求来打动消费群体的方法。把梳子卖给和尚,确实足够新奇,能够起到哗众取宠的效果,当个故事讲讲可以,但是如果奉为经典,去引导企业的营销工作,那就是个笑话,也只能反映出营销者的无能。违背常理的事情能够出彩,但却难以长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9-05
展开全部
这是奇妙公司创业之初发生的一个故事。为了选拔真正有ABC效能的人才,公司要求每位应聘者必须经过一道测试:以赛马的方式推销100把奇妙聪明梳,并且把它们卖给一个特别指定的人群:和尚。这道立意奇特的难题、怪题,可谓别具一格,用心良苦。

  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怀疑: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怎么可能呢?搞错没有?许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还是有甲、乙、丙三个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一个星期的期限到了,三人回公司汇报各自销售实践成果,甲先生仅仅只卖出一把,乙先生卖出10把,丙先生居然卖出了1 000把。同样的条件,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公司请他们谈谈各自的销售经过。

  甲先生说,他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无数次和尚的臭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住持认为有理。那庙共有10座香案,于是买下10把梳子。

  丙先生来到一座颇富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 000把梳子。

  公司认为,三个应考者代表着营销工作中三种类型的人员,各有特点。甲先生是一位执著型推销人员,有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真诚感人的优点;乙先生具有善于观察事物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能够大胆设想、因势利导地实现销售;丙先生呢,他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有效策划,开发了一种新的市场需求。由于丙先生过人的智慧,公司决定聘请他为市场部主管。

  更令人振奋的是,丙先生的“积善梳”一出,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香火更旺。于是,方丈再次向丙先生订货。这样,丙先生不但一次卖出1 000把梳子,而且获得长期订货的优异成果,实现了营销工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而对于公司而言,最大的收获还不是订货单,而是丙先生这位创建非常之功的非常人才。

把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推销术,却有不同的结果。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来,那才是真正的营销高手。

卖木梳给和尚这个题目初听觉得很矛盾,这是因为我们的定性思维告诉我们木梳的功效是用来梳头发的,和尚没头发,不能卖。客户群为零。卖的一把也只是给人挠养,梳的最基本的功能都没发挥,等于卖了一个挠养耙给人,把梳的价值转向到最小一部分,并且很难遇到。

再看:和尚没头发,来庙的人是有头发的,在这里你能向佛求你的所愿,人们有所求时必定是恭敬的,形象当然要注意,给香客整理整理头发也好,基本发挥了梳的最基本的功能梳发。理论上这部分客户群很小,一庙一梳也就可以了。现实中庙里不大可能有这种梳子。

再看:和尚没头发,庙也没头发,庙里来的人都头发,但大家来庙里不是来买梳的,而是求富贵求平安求爱情求健康,有求必有所付出,佛说要积善,积善可以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但最好有个载体能时时提醒,(还有一例是说这梳子是经过开光,可以梳尽三千烦恼丝)这时的梳子已经不是梳子,而是积善的符号和形象,是解除烦恼的心理工具,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价值,是一种无形的价值。无形价值肯定大于功效大于无效价值。但现实中人们买的可能性很小,梳子是俗物,庙里卖俗物,再多的无形价值也和其精神本质有冲突。

这个故事设计的很特别,目标市场很小,产品与客户群对立。做的再好还是很小的市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信佛,信佛的人不一定会买。

可能是给我们以启发,给我们以思维的冲击。

故事讲的符不符逻辑不重要,卖什么不重要,怎么卖很关键,这种思维我们要多学习,故事是死的,人是活的,能不能活用,看各自造化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12
展开全部
你的问题以前有过的 。我估计你是在找新的答案,楼上说的答案是常规的回答。我们现在的营销不同以前,所以我们要找到新的方法。1.要让买梳子的和尚觉得有利可图。2.要让买梳子的和尚认为,只要能把梳子卖出去就可以给寺庙提高声誉。3。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帮和尚找到买梳子的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