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应该学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又是一年毕业时,上期《彭博商业周刊》特刊是留学主题,写了从爱尔兰到香港到荷兰到澳洲到美国到英国的各种游学骄子与留学生的经验心得与记录。从留学保险到申请流程,到教学方式,到寻找实习,到异国他乡打官司的经历,很丰富。但怎么说呢?这些留学僧生都是精英,文笔也算不错,但总觉得字里行间少了点什么,有点太像攻略风格了,少了一点气质。
偶然看了躺在方老师柜子上的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是《追求真理或行道于邦——哈佛大学:从绅士到精英》,这个封面故事由5篇为一组的文章写成。浩浩荡荡几万字,那种人文气质与情怀呼之欲出。尤其是开篇引用阿兰·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的那段名言——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大学岁月的重要性是怎么估计也不会过分的。它们是使他文明开化的唯一途径……面对这样一个行将接受教育的人,我们必须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他能够被称为受过大学教育,他应当学习什么?
是的,大学教育应当学什么?追求真理?还是行道与邦?作为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多年的我从未考虑过这样的问题,真是惭愧。当看到“通识教育”、“自由选修制”等熟悉的名词,不觉感慨这期主题的视角如此寬且深。是啊,以哈佛为代表的全球顶级大学,他们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最顶级的硬件和师资,而是最先进和博大的教育思想。他们对教育理解的深度,以及施教于人的广度,才是真正培养出无数绅士与精英的灵魂。
他们教育的不止是学生,而是国家!
他们教会学生准确自由地表达思想、清晰地思考、严密地分析问题,富有道德感,对国家大事敏感而有见地,这样的教育之下,大众教育成了美国民主的基础,培养了无数有责任的公民,社会收益无穷。
强烈推荐三联这期杂志,层层叠叠,横看成岭侧成峰,各种收获与感受真是说不完。
不过,商业周刊与人文杂志本身就有太多差异。也许彭博这期特刊就是那么定位的,实用也是一种风格。李劭康的文章的一个细节里也让我眼前一亮,他特别提到最富盛名的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独特的教学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这和大学时候突然领会到的研究式学习有点相像,但段位更高一些。可惜文中没有太多笔墨介绍PBL教学法,以及对比之于国内的差异与收获。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查阅和研究,非常厉害的一种教学法。
昨天和老池聊天,也说起这份感慨:
以前觉得大学毕业就是终点,以为此后一生终于不用挑灯夜战勤学苦读了。后来才发现,从学校毕业只是一次期中考试,只是一个起点。生活才是一座真正的高山,在社会中沉浮,仍然是一生的学习啊!原来“以终为始”这么有深意。
PBL教学法在三联那组报道中也提到,这种学问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真的是让人受益无穷。海外名校的教育之所以很先进,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过程。那种教育方式真的意蕴无穷,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人才之所以优秀,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求知过程的无穷魅力,以及智慧本身作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的真谛。也许他们毕业时仍未感受到真正的收获,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相信几年后经过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反思,会更加清楚的感受到这段教育经历中真正深远的影响。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国留学,除了学到的是知识,见到的世面,开拓的视野,还有最重要的那种游历各方的广博情怀。好遗憾毕业时虽然攒好了费用,但最终没有计划好何时何地出国一次,年轻时经历这些是很不一样的感受呢,颇有重建三观的那样壮观的颠覆性。
偶然看了躺在方老师柜子上的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是《追求真理或行道于邦——哈佛大学:从绅士到精英》,这个封面故事由5篇为一组的文章写成。浩浩荡荡几万字,那种人文气质与情怀呼之欲出。尤其是开篇引用阿兰·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的那段名言——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大学岁月的重要性是怎么估计也不会过分的。它们是使他文明开化的唯一途径……面对这样一个行将接受教育的人,我们必须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他能够被称为受过大学教育,他应当学习什么?
是的,大学教育应当学什么?追求真理?还是行道与邦?作为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多年的我从未考虑过这样的问题,真是惭愧。当看到“通识教育”、“自由选修制”等熟悉的名词,不觉感慨这期主题的视角如此寬且深。是啊,以哈佛为代表的全球顶级大学,他们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最顶级的硬件和师资,而是最先进和博大的教育思想。他们对教育理解的深度,以及施教于人的广度,才是真正培养出无数绅士与精英的灵魂。
他们教育的不止是学生,而是国家!
他们教会学生准确自由地表达思想、清晰地思考、严密地分析问题,富有道德感,对国家大事敏感而有见地,这样的教育之下,大众教育成了美国民主的基础,培养了无数有责任的公民,社会收益无穷。
强烈推荐三联这期杂志,层层叠叠,横看成岭侧成峰,各种收获与感受真是说不完。
不过,商业周刊与人文杂志本身就有太多差异。也许彭博这期特刊就是那么定位的,实用也是一种风格。李劭康的文章的一个细节里也让我眼前一亮,他特别提到最富盛名的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独特的教学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这和大学时候突然领会到的研究式学习有点相像,但段位更高一些。可惜文中没有太多笔墨介绍PBL教学法,以及对比之于国内的差异与收获。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查阅和研究,非常厉害的一种教学法。
昨天和老池聊天,也说起这份感慨:
以前觉得大学毕业就是终点,以为此后一生终于不用挑灯夜战勤学苦读了。后来才发现,从学校毕业只是一次期中考试,只是一个起点。生活才是一座真正的高山,在社会中沉浮,仍然是一生的学习啊!原来“以终为始”这么有深意。
PBL教学法在三联那组报道中也提到,这种学问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真的是让人受益无穷。海外名校的教育之所以很先进,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过程。那种教育方式真的意蕴无穷,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人才之所以优秀,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求知过程的无穷魅力,以及智慧本身作为“有缘之水、有本之木”的真谛。也许他们毕业时仍未感受到真正的收获,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相信几年后经过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反思,会更加清楚的感受到这段教育经历中真正深远的影响。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国留学,除了学到的是知识,见到的世面,开拓的视野,还有最重要的那种游历各方的广博情怀。好遗憾毕业时虽然攒好了费用,但最终没有计划好何时何地出国一次,年轻时经历这些是很不一样的感受呢,颇有重建三观的那样壮观的颠覆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