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 我来答
微光霸气0002
2013-10-14 · TA获得超过557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28万
展开全部
一、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
学习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的,它会受到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不同的学习对象具有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共同因素是指学习对象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两种学习之间所包含的共同要素越多,迁移也就越容易产生。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中也是这样,学习内容方面的共同要素越多,需要运用的相同原理越多,则正迁移现象就越明显。
(二)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
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它只是迁移产生的前提,但不是惟一的条件。根据概括化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也就是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原有的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也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反之,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就越小,效果也就越差。
(三)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基本概念原理,并不意味着学习迁移即由此发生,只有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迁移作用。因此两种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也是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
(四)智力水平
(五)定势心理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后继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势对学习迁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它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
定势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妨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心理活动表现出惰性,显得呆板,而不利于适应环境,有碍于解题的速度和灵活性。 二、教学方法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
学生习得的原理或技能应用于新情境中的迁移能力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通过教学实现的。要想使学生当前的学习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及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一)改革教材内容,促进学习迁移
各科教材都有基本概念、原理和逻辑结构,这些内容的组织形成教材体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知识的质量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还 要考虑教学时数以及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根据同化理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最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有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布鲁纳认为这样的概念和原理应放在教材的中心。奥苏伯尔指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可以产生新知识,有利于知识的运用。这种结构必须适合学习者的能力。这需要每一个知识领域内有造诣的教材教法专家和心理学家以及教师们的通力合作,尽可能编写出适合学生能力的最佳结构的教材。
(二)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
有利于学习迁移的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1、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教材的呈现或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表明: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细节,要比从已知的细节中概括出整体容易一些‘
。人们关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在头脑中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具有包容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的顶端,它下面是包容范围较小和越来越分化的命题概念及具体知识,因此,根据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自然顺序和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组织顺序,教材的呈现也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2、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依据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概念之间、原理之间、知识的前后连贯与单元纵横之间,应体现出向在的关系和联系。在呈现教材时,除了要从纵的方面遵循由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的原则以外,还要从横的方面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联系。实际上,许多
教学内容是彼此依赖的,前面的知识没有学会,后面的教学就不能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努力探讨观念之间的联系,指出它们的异同,消除学生认识中表面的或实际存在的不一致之处。3、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材组织应由浅人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实现迁移的重要条件是已有知识与新课题之间的相同点,因此教学次序要合理,尽量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复习旧的,知道新的。前面的学习是基础和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发展和提高。知识可以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还可分成若干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提供固定点。组织好的教材程序本身,就可以起到“组织者”的作用。最佳的序列要反映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现不断分化和融会贯通的原则,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技能发展水平。教师选择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也有利于促进概念、原理的学习迁移作用。
(三)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教学内容包括许多知识和技能,如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在教学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都包含某些一般原则和共同成分,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所谓基础知识是指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事实、概念和原理。基本技能是指运用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去完成某种动作或智力活动的基本行为方式和能力。就知识的结构来说,不过是概念和概念、原理和原理间所形成的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可以说,它们就是知识结构的“骨干”
,是教材的中心,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已经把有关的经验全部概括化,比个别经验和事实更具普遍性,更有实现正迁移的可能性。越是基本的东西,越具普遍,也越具概括性,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迁移。所以一个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就越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
只了解概念并不能保证迁移的发生,还必须有充分的应用机会,在学习情境以外的其他不同情境中正确地运用概念、原理,才能真正学会弄懂原理的性质,掌握概念,才能认识到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或巩固知识技能的重要方式。学生将已学过的概念、原理应用于实际课题的具体化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这样做有助于进一步加深理解。因为解决具体的、接近实际的课题比解答抽象问题要难得多。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掘其所隐含的抽象概念和原理,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会反过来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学生对间接经验的理解,只有与本人的直接经验相结合,互相印证,才具有实际意义,才能把基础知识同化于认知结构中。如何加强应用呢?在课时安排上给原理的应用以较多的机会;布置练习时,要有接近实际的作业量,将同类的和类似的内容归纳在一起来安排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进行适当练习;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而且种类应多样化,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还应加强学习指导,促进迁移。3、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只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把所学知识技能顺利地进行应用,促进更广泛更一般的迁移。
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学习方法包括概括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应用原理的方法、归纳总结的方法、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研究探讨的方法等等。学习方法这种经验中不仅包含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包括有关的技能。因此,掌握学习方法不仅仅是知晓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掌握必要的心智技能,如阅读技能、观察技能、解析技能、构思技能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之间的关系,寻找新旧知识或课题的共同特点,归纳知识经验的原理、法则、定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以促进更有效的迁移。
三七爱种花
高粉答主

2020-11-20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6万
展开全部

1、精选的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2、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4、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

5、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体现迁移规律。



扩展资料:

促进学习的迁移的注意事项:

1、某一单元或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从所要构建的心理结构的整体出发来考虑。同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明确而具体,不能含糊笼统,应让学生能够确切把握其涵义,以发挥它对学习材料的沟通作用。

2、应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横向联系,以达到“综合贯通”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努力探讨观念之间的联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消除学生认知的矛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oven的
2011-12-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5万
展开全部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迁移是指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它包含助益性和妨碍性两个完全相反的方面,故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知识系统性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困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善于继承传统的好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善于研究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把前后的知识结构有效地联系起来,紧紧抓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排除迁移中的干扰,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一.突出不同学习情境中的相同要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正迁移。
如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后,已掌握了有关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而后面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实质上是整数加减运算的一次拓宽,而计算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就是这两种不同学习情境中的共同要素。因此,在小数加、减运算的教学中,要强化并突出这一共同要素,引导学生抓住这一关键点,从而促进他们知识正迁移的产生,即把整数加减运算的法则扩展到小数加减运算中去,并加深对为什么必须把小数点对齐的理解。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和认识新、旧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相同要素,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正迁移的产生,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住关键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对相近概念的理解。
事物的性质是由其本质决定的,数学概念也是如此。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关键概念的本质特征,并由此产生知识的正迁移,去理解相近概念。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如果把“将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起来,其位于直线两侧的两个部分完全重合”这一轴对称图形所共同具有的本质特征抽象和提炼出来,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来突出这一教学重点,就可以促进学生由此产生知识的正迁移,从而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和圆的对称性,以及它们分别具有的对称轴的条数等知识的认识,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创造条件。
许多成功的教例表明,学生数学知识正迁移的产生,大多与教师的科学引导有关。因此,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从有利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数学知识的正迁移创造条件,应当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时,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于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的连乘积这一结论,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在教学时先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简单问题:小明向小英借2本科技书和5本连环画,或者2本科技书和3本文艺书,那么小英至少应准备每种书各几本,才能满足小明的需求?经过思考,学生不难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借助这一问题情境,就为学生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提供了经验背景,使他们在自己具有的经验基础上,感知到求并集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时再回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问题上来,学生知识的正迁移也随之产生,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
斯卡特金说:“孩子没有学习的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设想和方案都会化为灰烬,变为木乃伊。”因此,教师的教学设想,只有在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否则,教师教学“一团火”,学生却不以为然,“按兵不动”,教学注定要失败。
怎样才能使学生抱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数学产生广泛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去钻研,直觉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实现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的正迁移,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这不但有利于思维的和谐发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正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推荐于2017-11-26 · TA获得超过9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04万
展开全部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茹翊神谕者

2022-10-17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6万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1642万
展开全部

简单分析一下,详情如图所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