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纸是在什么时期发明的?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在前人造纸术的基础上,改革和推广了造纸技术,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了纸,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
在蔡伦造纸术出现之前,在中国,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牍、缣帛作为记事材料。
汉代,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寻求新的书写材料已成为时势所趋,造纸术就因此应运而生。
扩展资料
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
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
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人的造纸中心。阿拉伯最早的造纸工场,是由中国人帮助建造起来的,造纸技术也是由中国工人亲自传授的。
10世纪造纸技术传到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埃及的开罗和摩洛哥。在造纸术的流传中,阿拉伯人的传播功劳不可忽视。
欧洲人是通过阿拉伯人了解造纸技术的,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的欧洲国家是一度为阿拉伯人,摩尔人统治的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
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场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
法国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东南的特鲁瓦附近建立造纸场。此后又建立几家造纸场,这样法国不仅国内纸张供应充分,而且还向德国出口。
德国是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场。英国因为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造纸技术传入比较晚,15世纪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
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于1635年开始造纸,1690年建于奥斯陆的造纸厂是挪威最早的纸厂。到了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
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最先在美洲大陆建立了造纸厂,墨西哥造纸始于1575年。美国在独立之前,于1690年在费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
到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五洲各国。
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杜尔阁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耶稣会教士刺探中国的造纸技术。乾隆年间,供职于清廷的法国画师、耶稣会教士蒋友仁将中国的造纸技术画成图寄回了巴黎,中国先进的造纸技术才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
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用机器造纸的方法,从蔡伦时代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000年的造纸术终于被欧洲人超越。
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
早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在蔡伦造纸术出现之前,在中国,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用竹简、木牍、缣帛作为记事材料。
汉代,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寻求新的书写材料已成为时势所趋,造纸术就因此应运而生。
扩展资料
早期纸的使用
西汉劳动人民所造的纸并经过东汉的蔡伦改进以后,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对于蔡伦来说,改进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东汉末年,山东人左伯,就是一个以造纸精美而闻名,当时的书法家都十分推崇左伯的纸,这就是说,在东汉末年,造纸技术大大提高。
公元2世纪4世纪,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其使用的比列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期,纸张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
总之,在纸张得到广泛应用之后,使书写材料重量大大的减轻,从而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写字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
早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张,很大可能是起源于中国南方,并且和岭南地区特别是环珠江口周围6000多年前涌现的丰富的树皮布文化体系有密切关系。
南中国在6000年前已经发现丰富树皮布文化,树皮布在植物上采用构树(楮树)、榕树等,前者也是中国造纸所采用重要的植物。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环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的不同时期石拍,科学测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树皮布制作石拍,揭示出中国岭南地区是世界树皮布文化起源地。纸张发明的时间大大向前推进。
扩展资料
蔡伦造纸
当时蔡伦主要就是负责宫中御用的军械、还有一些用具和器皿类的东西。他本来就喜欢发明,如今给他这样的职位正好让他满意。他认为当时用来写字的那些绢帛太贵了,而且那些稍微一点丝棉纸也不便宜。
如果是用竹简来书写的话太过笨重,而且又不好书写。所以就想要制作出一种比较廉价又容易书写的东西出来。要想制作出这样的东西首先就得要调查研究,他先研究了麻纸的制作,发现这种制作是很简单的。
他发现只要把麻捣烂在经过一些程序就可以做出纸张来,但是这种纸张比较粗糙,也不太适宜用来写字。后来他又思考麻能做成这样是因为里面含有纤维,那么就可以用相关的其它的一些东西来代替。
经过长时期的反复研究之后,他就找到了更好的方法来制作纸。最终制作成功那种细腻的能够用来书写的纸张。他的发明对于历史上每一个时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105年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发明上报给皇上。
皇上非常的高兴,让他继续这项作业,希望他能够制作出更多的好用的纸出来。他的技术很快就传到全国去,人们慢慢的开始改变,很久之后这种纸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东西,皇帝为了表扬他封他为侯,后来人们称他的这种纸为蔡侯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
2013-11-17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东汉蔡伦开始造纸。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蔽布、鱼网以为纸”,献给皇帝,受到嘉奖,“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是史籍关于发明造纸术的记载,也是历来认定纸在东汉时由蔡伦发明的惟一文献记载。
二十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已造出了植物纤维纸,1933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西汉亭燧遗址中发现了一片西汉古纸,人们称之为“罗布淖尔纸”,属西汉中后期产,纸面存有麻筋。不幸的是,此纸毁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火,而未能进行科学分析。1974年,甘肃居廷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了古纸,人称“金关纸”,属西汉晚期,该纸内尚存麻筋及线头、麻布的残留物;1978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窖藏出土古纸,称“中颜村纸”,属西汉中期产,纸内含有较多的麻类纤维束及未打散的麻绳头;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汉代亭燧出土古纸,称“马圈湾纸”,属西汉中后期,纸面麻类纤维分布不匀;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早期墓出土古纸,称“放马滩纸”,造纸原料亦为麻类,该纸残片纸面平整光滑,纸上有用细墨线勾画的山川道路图形,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张纸地图。
上述五种西汉纸比蔡伦所造之纸分别早300~100年。总的看来,这些纸质地还较粗糙,结构也较为松散,制造技术明显处于初级阶段。同中国古代的其他发明创造一样,造纸术并不是蔡伦个人的突然发现,西汉植物纤维纸为蔡伦造纸打下了基础。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总结和改进,不仅扩大了造纸原料,更重要的是,他对纸之推广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过蔡伦对造纸技术的改进和推广,东汉造纸业日益发展,汉末出现了一些著名造纸工匠,其中,佼佼者当首推左伯,所造之纸称“左伯纸”。东汉后期已较多地用纸书写文字,当时官府习惯用纸书写文告,库存颇多,有专人负责其事。如少府守宫令“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尚书令右丞主管纸墨诸财用库藏。史书中亦屡见用纸抄录文稿的记载。9g&Z8A9vf.u_
近百年来考古活动中曾多次发现东汉纸。1901年,在新疆发现的东汉末年纸,上面写有诗文。同年,又在甘肃敦煌发现用墨书写的东汉信纸。1942年,在内蒙古额齐纳河东汉烽燧遗址出土东汉纸,上面亦有文字。1959年新疆民丰县东汉墓出土古纸,但其表面粘附黑色物质,有无文字难以分辨。1974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东汉晚期墓出土带字纸,文字用墨书写,多数因纸的破碎而笔划不全,清楚可识者有“青”、“贝”等字,经显微镜观测及化学测试,此纸甚薄,其厚度仅为0.07毫米,表面光滑,纤维组织紧凑而且均匀,是一种较好的纸。1978年在甘肃兰州伏龙坪东汉墓出土古纸,纸上墨书文字,字体在楷隶之间,字数较多,可辨识者有“妇悉履……奈何当奈何……”八字。上述诸件除“民丰纸”因污染严重一时难辨外,其他五纸均写有字,或为诗文,或为信函,或记有其他内容。出土的实物也可以证明东汉后期已较多地用纸写字。
东汉、三国、西晋的墓中,不断出土竹简、木牍,表明当时还处在纸简并用阶段。纸简并用说明,一方面,当时纸的产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人们用简牍的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改掉。这种情况到了晋朝就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晋代已能够造出大量洁白平滑而又方正的纸,人们就不再使用昂贵的缣帛和笨重的简牍来书写了。X/V0sm/kcY
晋代造纸业中,还出现了用横帘、竖帘捞纸的方法。帘床由可舒卷的竹编条帘、框架以及边柱组成,可随时拆装,且长短自由。用帘床抄纸,产品薄而均匀,又可减少工时。这一技术被长期延用,甚至欧洲一些国家在十八至十九世纪造纸使用的长网结构,也是由此发展而来。这一时期还采用了纸的施胶技术,后秦白雀元年(公元384年)款施胶纸是现今发现最早的施胶纸。它是在纸的表面均匀地涂一层淀粉糊剂,再以细石砑光,以此来增加纸的强度及抗水性能。类似的加工纸还有一种,称涂布纸,即将矿物粉(高岭石)或淀粉或其他胶粘剂均匀地涂在纸上,用以增加纸的平滑度与洁白度。据新疆出土的前凉建兴三十六年(公元349年)文书判断,涂布纸可能是在四世纪前半期出现的。J*|5dfqo9n]
晋代纸的加工还染色,称为“潢”,是以黄檗为染剂,染出的纸呈黄色,故又叫黄纸。晋时染潢有两种方式,或者是先写后潢 ,或者是先潢后写。关于染潢所用的染料,古书中也有明确记载。黄纸不仅为士人写字著书所用,也为官府用以书写文书。不少都经染潢。现在各博物 馆和图书馆收藏的魏晋南北朝写经纸中,有不少是染潢纸。这种风气后来到隋唐时尤其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喜欢用黄纸的原因是:第一,黄柏中含有生物大碱,即是染料,又是杀虫防蛀剂。能延长纸的寿命,同时还有一种清香气味。第二,按照古代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于五方中的中央和五色中的黄,黄是五色中的正色,所以古时凡神圣、庄重的物品常饰以黄色,重要典藉、文书也取黄色。第三,黄色不刺眼,可长期阅读而不伤目。如有笔误,可用雌黄涂后再写,便于校勘。这种情况在敦煌石室写经中确有实物可证。造纸术的改进使造纸原料也随之扩大,许多植物纤维都可以用于造纸。“苔纸”、“剡纸”都是当时的名纸。所谓“苔纸”,是以水草作原料,因其纹路侧斜,又称“侧理纸”。“剡纸”是以剡县(今浙江嵊县西南)所产的野藤为原料生产的。除传统的麻类植物外,当时还用桑皮、楮皮造纸,出现了“桑皮纸”等,这实质上开了“皮纸”制造的先河。不过,这一时期的纸以麻类纤维纸为主,潘吉星先生对魏晋南北朝近百种古纸检验,发现90%以上都是麻纸。由汉至唐近千年间传世的书法绘画作品,绝大多数用的是麻纸。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陆机等人都以麻纸挥毫,陆机的书法真迹《平复帖》就是在白麻纸上书写的,并流传至今。
当时,人们还用纸作画。1964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地主生活图》,纵47厘米,横106.5厘米,就是在6张纸相接的一张大纸上绘成的。这可能是迄今最早的纸本画卷。同时,又在纸上写经,敦煌千佛洞就曾发现大量的这一时期的纸本手抄经文。官方用纸书写各类文书,在吐鲁番阿斯塔那曾发现了若干唐代和十六国时期的纸本文书。*qB:},qXY&UV
隋唐五代是中国封建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造纸技术亦相应提高。对造纸原料处理增强沤泡措施,然后用碱水蒸煮,能比较好地清除胶质。臼捣原料亦更加精细,加大了纤维的分散度,经搅拌后,纤维交结紧密而且均匀,故纸的质量又比以前提高。据李林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欧阳修《新唐书·地理志》、杜佑《通典·食货典》三书的记载,唐代各地贡纸者有常州、杭州、越州、婺州、衢州、宣州、歙州、池州、江州、信州、衡州等十一州邑。当然这是个很不完全的统计。在《唐六典》卷二十太府寺条,按李林甫注,进献者应该还有益州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细黄状纸,均州大模纸,宣州、衢州案纸、次纸,蒲州细薄白纸。
李肇《国史补》卷下说:“纸则有越之剡藤、苔笺,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扬之六合笺,韶之竹笺,蒲的白薄重抄,临川之滑薄。”除常用的麻纸、皮纸外,唐代又用竹料来造纸。当时,不断的创新造纸工艺,生产出众多名纸,如施胶纸、蜡质涂布纸、金花纸、水纹纸、宣纸等。唐代所造纸中,以硬黄纸最为著名。除硬黄外,云蓝纸也很有名气,据说,此纸为段成式所造,质地均佳,时人极为推崇。又据《博物志》记载,蜀妓薛涛所造十色花笺,深为当时社会所宝重,当时文人如元稹、白居易、牛僧孺、杜牧、刘禹锡等二十余人与涛唱和率用之,薛涛花笺遂名传千古。唐代的日常用纸,则有短白帘粉、蜡纸、布丝藤角纸、黄麻纸、白麻纸、桑皮纸、桑根纸、鸡林纸、苔纸、建中女儿青纸、卵纸、宣纸、松花纸、流沙纸、彩霞金粉龙凤绫纹纸、松皮纸、密香纸、一蛮纸、笈皮纸、竹纸、楮皮纸、凝霜纸、麦秸稻纸、由拳纸等,种类之多,不胜枚举。
唐代纸的产量已相当可观,种类亦多,用途广泛。除供书写、绘画外,又有其他之用。据文献记载,当时已用纸来做灯笼,糊窗户,做衣服、帽子、帐子,甚至做铠甲。20世纪7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先后出土纸鞋、纸棺,更是唐代多方面用纸的实证。5a|A)ur/Ov
五代时期战乱不断,但南方一些地区仍相对比较稳定,造纸业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特别是南唐后主李煜,他酷嗜文事,对造纸亦极为经心,当时的徽州地区成为造纸中心,所产澄心堂纸最受士林欢迎。会府纸,长二丈,宽一丈,厚如数层绘帛,更是前所未有。鄱阳白纸,长如匹练,也是当时的新产品。另外浙江造纸也有发展,吴越王曾雕刻《陀罗尼经》八万四千卷。"M `c},l
宋元时期造纸技术更加成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以前名纸,无不仿造,尤以澄心堂纸为最佳,宋代的许多著名书画家多用此纸。除此之外,张有自造纸也很有名。至于笺纸、匹纸、各色笺纸和藏经纸更是名目繁多,不可屈数。元代造纸中之特异者,有白鹿纸、黄麻纸、铅山纸、常山纸、英山纸、观音纸、清江纸、上虞纸,笺纸则有彩色粉笺、蜡笺、黄笺、花笺、罗纹笺等。造纸原料进一步扩大,出现了麦茎纸与稻秆纸,并收集旧纸,与新料掺在一起,打出混合纸浆造纸,称之为“还魂纸”。当时还发明了纸药,即用植物的汁(常用的有黄蜀葵、杨桃藤等)放入纸浆中,作为飘浮剂。宋代能生产三丈余长的巨幅纸,称为“匹纸”。宋元名纸众多,有浙江海盐金粟寺所造的“金粟山藏经纸”及谢景初所造十色信笺(被称为“谢公笺”)等。:Dw8c2I ]G0o3M#[
元代名纸则有“明仁殿纸”等。U*ju!\E5S4O?
宋元时期大量用纸印刷书籍,虽有若干因年久或战乱而不存,但现今保存下来的仍多处可见。此外,用纸作画、写经较前更为普遍,亦有不少流传至今。当时纸的用途广泛,甚至用以包裹火药,制造火枪上的火药筒。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造纸技术集大成时期,总结了历代造纸技术,创造了染色、加蜡、砑光、描金、洒金银和加矾胶等各种技术,生产出大量品种繁多、质量上乘的纸张,包括仿造历代名纸以及研制出一些新品种的加工纸。明代纸类尤全,凡以前名纸均能仿造,政府对造纸业也很重视。永乐时期,江西西山设置官局,专门制造官纸,其中尤以“连七”、“观音”纸最为著名。还有秦本纸、榜纸、小笺纸、大笺纸以及大内所用的细密洒金五色粉笺、五色大帘纸、印金花五色笺、白笺、磁青纸、高丽茧纸、皮纸、松江潭纸、新安笺等等,都是当时的名纸。当时,竹纸产量居第一位。有些素纸经过再处理,造出适合不同需要的加工纸。著名的“宣德贡笺”,上注“宣德五年素馨印”,与宣德炉、宣德瓷齐名。
既然是最早的纸,不管是不是粗糙,符合定义为纸:植物纤维制作,轻薄,可折叠卷曲,能记录文字的最早的纸。
1、世界史上最早的纸:5600年前,埃及使用的 纸草纸。现遗留下的埃及纸草纸文献至少有20万卷以上,被埃及和走私到各国的博物馆保存。
2、中国最早的纸: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