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特点 任选其一

 我来答
poseLiu_shine
2015-12-21 · TA获得超过913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63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99.5万
展开全部
人物:稚气,童真,正义,满脑子幻想,敢想敢陆芦做。
写作手法:倒叙,插叙。
语言:幽默,深入浅出,构思独特 。
性格:敢说敢做。学习令人担忧。满脑子鬼主意。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内容简介: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答稿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清悉孝。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帐号已注销
2015-12-12 · TA获得超过18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34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373万
展开全部
汤姆索亚:
一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洞历的集合,足智多谋缓袜,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小说塑造的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的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波莉姨妈:
心地善良,担负着抚养汤姆的责任 ,一个充满同情心、纳哪搜善良、热情的老太太,可有时候热情过了头,经常被汤姆的顽皮弄得无可奈何,但往往又不禁泛起慈爱,对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希德:
汤姆的弟弟,他是个一声不响的孩子,从不惹什么麻烦

哈克贝利·费恩:
本镇一个酒鬼的儿子,汤姆的好友

乔·哈帕:
汤姆的死党

汤姆、贝基·撒切尔:
汤姆的同学,汤姆十分喜欢她

印第安·乔:
心狠手辣的杀人凶手

鲁宾逊医生:
被印第安·乔杀害

莫夫·波特:
村里的酒鬼和糊涂鬼,被印第安·乔诬蔑

道格拉斯寡妇:印第安·乔准备杀害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仇小风1
2015-12-02 · TA获得超过31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8万
展开全部
摘自《文学报》 作者:彭 懿

说到儿童文学中的经典顽童形象,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可是这个形象并不是马克•吐温的首创,它的梁隐差开山鼻祖是另一位美国作家托马斯•巴雷•奥尔德里奇,他那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坏孩子的故事》比《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整早发表了七年。它的原书名是The Story of a Bad Boy,讲的是一个善良的坏男孩的故事——他并不坏,没有犯下什么令人发指的越轨行为,他的坏,只是相对于他身边的那些好孩子而言。
  那么,汤姆这样一个顽童,到底对大人和社会做出了怎样的挑战呢?
  先让我们来看看汤姆几岁了。很奇怪,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没有为汤姆设定年龄,我们只能推测。这是发生在一个夏天里的故事。故事开始时,汤姆似乎不大,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小孩,因为他的那些所作所为实在是太幼稚、太让人哭笑不得了:给别的孩子刷木板篱笆的机会,换来的东西却是一把什么也开不了的钥匙,两条蝌蚪,四块橙子皮;在姨妈的眼皮底下偷糖吃﹔在教堂里逗狗跟甲虫咬架……可到了后来,汤姆却又像是一个成熟而又冷静的大男孩,比如最后他和心爱的女孩蓓姬身陷迷宫般洞窟那场戏,饥饿、干渴、黑暗,再加上恐惧,换作一个小小孩早就绝望地放声痛橡皮哭了,但汤姆表现得比大人还理智、坚强,给人的感觉完全是一个心智成熟的少年。这样推测下来,汤姆的年龄应该是界于十至十二岁之间吧。
  汤姆绝不仅仅是一个逗人发笑的顽童,作为马克•吐温用来颠覆当时流行的说教式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一个角色,他首先反抗的就是大人社会的道德标准。比如,他蔑视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即便是他的种种恶作剧和冒险,如果细细追究起来,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渴望别人承认,要成为一个英雄。
  这本书争议最大的是结尾。因为在故事最后,一直反抗大人世界的汤姆居然妥协了,被一直渴望逃离的所谓文明社会收编了,和大人站到了一起,不但自己成为了一个好市民,还把逃走的哈克贝利找了回来,规劝他做一个体面人,接受那个有钱携冲寡妇的收养,不然连他汤姆自己都会被人瞧不起。这,显然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然而,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汤姆的这种变化,这本书的原版编者约翰•
  C•葛伯就指出:“作品其实是对成长进程的一种嘲讽性的说明,因为汤姆最后更接近于圣彼得堡的成人,这些成人往好里说是虔诚而善感﹔往坏里说则遇事不能容忍,生性残酷……马克•吐温很可能是想提醒我们: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往往越来越看重社会习俗和社会的赞许与否,越来越丧失我们对个人自由的热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吻别过去
2009-12-21 · TA获得超过47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36万
展开全部
语言嘛,马克。吐温的小说都是诙谐幽默,这篇小说里又充满了童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9-12-22
展开全部
性格:敢说敢做。学习令人担忧。满脑子鬼主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