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方法一: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方法一: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方法一: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测得该气体的密度为1.2572g/L.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______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______(填名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如图2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查阅资料】(1)NaNO2+NH4Cl △ . NaCl+N2↑+2H2O(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2)B部分中冰盐是冷凝作用【实验探究】①______;②20℃时,取含溶质0.21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③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0mL;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⑤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⑥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⑦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1)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①是______;(2)步骤④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3)计算生成氮气的质量和密度.(计算过程中以及最终数据均保留2位小数)______【解释与结论】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反思与评价】(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防止溶液冲入U形管(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______.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方法二:空气中除了氮气、氧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为保证所得氨气尽可能纯净,要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杂质,可以通过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吸收水;
【实验探究】
①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NaNO2+NH4Cl
| ||
(3)设反应生成N2的质量为x
NaNO2+NH4Cl
| ||
53.5 28
0.21g x
53.5 |
28 |
0.21g |
x |
解得x=0.11g;
生成氮气的体积为:100ml-12ml=88ml=0.088L
生成氮气的密度为:
0.11g |
0.088L |
【解释与结论】
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只是除去了氧气,其中还含有稀有气体等杂质,由于稀有气体的密度比氮气密度大,所以导致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因为该反应放热,增加蒸馏瓶内压强,不用导管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不能滴入蒸馏瓶中.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所以我们应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态度.
答案:
【方法二】E 碱石灰
【实验探究】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防反应物冲出
(3)0.11g;1.25g/L
【解释与结论】
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反思与评价】
(1)C
(2)AC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