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下潜深度是多少?意义是什么
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
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
除中国外,其他4国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6527米,因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到达7020米海底,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从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下潜至7000米,说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
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6月3日,“蛟龙”出征以来,已经连续书写了5个“中国深度”新纪录:6月15日,6671米;6月19日,6965米;6月22日,6963米;6月24日,7020米;6月27日,7062米。
下潜至7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3年6月17日16时30分左右,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南海一冷泉区海底回到母船甲板上,三名下潜人员出舱,标志着“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任务顺利完成。
从2013年起,蛟龙号正式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2017年,当地时间6月13日,蛟龙号顺利完成了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最后一潜,标志着试验性应用航次全部下潜任务圆满完成。
截至2018年11月,蛟龙号已成功下潜158次。
2月2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国家深海基地试验水池,进行了大修与技术升级后的第一个测试下潜。这标志着“蛟龙”号大修与技术升级全系统勘验、维修、系统升级、总装联调等陆上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式进入一个了新的阶段。
下潜任务
1、南海
2010年5月31日至7月18日,蛟龙号在南中国海3,000米级的深海中共完成了17次下潜任务,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
共在水底作业9小时零3分,这使中国成为了继美国、法国、俄国、日本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在其中一次下潜任务成功后,潜航员利用机械手在南中国海海底插上了一面中国国旗。
2、东太平洋
2011年7月1日上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伴随“向阳红09”试验母船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启航,奔赴东太平洋执行为期47天的5,000米级海上深潜试验任务。
2011年7月21日凌晨3点,中国载人深潜进行5,000米海试,“蛟龙号”成功下潜。5时许,蛟龙号潜水器已达4,027米左右,突破去年创下的3,759米纪录。
经过5个多小时的水下作业,8时许,“蛟龙号”首次深潜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11年7月26日6时12分首次下潜至5038.5米,顺利完成5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这个下潜深度意味着“蛟龙”号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参加本次下潜的三位潜航员是叶聪、杨波和付文韬。
北京时间2011年7月28日9时07分,潜水器顺利下潜至5188米水深,再次创造了新的下潜深度,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环境下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
北京时间2011年7月30日,凌晨4时26分至13时02分,蛟龙号在完成第四次下潜并在海底布放标志物后顺利返回到“向阳红09”母船,历时近9个小时的下潜取得圆满成功。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深度5182米的位置坐底,并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一个木雕的中国龙,之后完成了海水、海底生物的提取以及锰结核采样等工作。
2011年8月18日,“向阳红09”船搭载着蛟龙号顺利返回并抵达了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3、马里亚纳海沟
2012年6月3日上午,“向阳红09”试验母船将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奔赴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执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来自中国18家单位的96名参试队员将挑战中国载人深潜历史的新纪录。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说,2012年6月中下旬,“蛟龙”号将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密克罗尼西亚海域进行7000米级载人深海潜水试验,试验将面临最大设计水深,高水压、低温等挑战。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北京时间6月27日5点29分,“蛟龙”号开始了第五次的下潜试验。
5点18分,蛟龙号顺利布放入水,5点29分,蛟龙号开始下潜,以每分钟41米的速度往海底前行。今天蛟龙号的目的地还是7000米至7100的深度。8点39分蛟龙号完成第一组抛载,几分钟之后在7009米水深成功坐底。
北京时间9点50分左右,蛟龙号下潜深度再创历史,达到7059米并重新坐底。11点47分左右到7062.68米。是目前同类潜水器到达的最大深度。
蛟龙”号今天在7062米海底取得了3个水样,2个沉积物样品和1个生物样品,完成了标志物布放,进行了潜水器定高、测深侧扫和重心调节试验。还利用诱饵吸引了很多生物过来,抓拍了大量照片和视频。完成了全流程验证计划。
12点左右蛟龙号开始上浮。下午四点多返回母船。
蛟龙号下潜意义
我国是第五个成功研制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除中国外,其他4国的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过6500米,经常下潜深度也不过5000米。
“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证明它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实现较长时间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摄像、沉积物和矿物取样、生物和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是我国深海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逐步完成海上试验,将转向业务化运行,实现其业务化共享使用等问题将逐步提上日程,将在未来3至5年开展“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通过试验性应用航次,一方面尽快满足国内科技界对“蛟龙”号的急切需求,尽快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形成“蛟龙”号的业务化运行能力,探索出一套面向全国开放的应用机制。
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蛟龙号”“具有强大的军事潜能”,可用于核潜艇外壳改进,水下通讯升级和破坏他国对中国的水下监听系统。
英国路透社分析说,“蛟龙号”虽然表面上看是国家海洋局的项目,但实际上中国一直在积极发展强大海底实力,军方很可能也会密切关注深潜技术的发展。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蛟龙号”另有所图,这台潜水器可用于截获或剪断海底线缆,回收海床上的外国武器,或维修、救援海军潜艇。
中国专家也表示,虽然“蛟龙号”主要用于科研试验,但在通信遥控、电子、机械等方面的技术突破都可用于军事,尤其是用于深海潜艇的研制。
“蛟龙”号的抗压材料也可被用于潜艇研究。目前世界上潜水深度最深的潜水艇最大潜水深度是俄罗斯的SⅡ级攻击核潜艇:750米(钛制艇体),美国海狼级攻击核潜艇:650米。中国的093潜艇目前只能下潜到300米;094潜艇估计在450米。
“蛟龙”号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可保障潜水器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其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将有助绘制高精度的海床地图,并可在深海拦截敌方的机密通信,从而大大提高潜艇的大洋行动力。
当前,中国无论在东海还是南海都面临严峻的海权争端。不仅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一再在海洋问题上兴风作浪,美国、印度等也在积极插手,试图乱中取利。
“蛟龙”号的海试活动既有助提升中国对海底资源的勘探开发水平,同时又可以帮助海军力量的建设。海底军事技术的提高,将使解放军的海洋立体作战体系更加完备,从而更好地维护海权。
蛟龙号的问世,代表着中国对深海领域的探索又更进一步,而目前蛟龙号所能够下潜到的深海深度已经达到了7300米,这是一个非常骄傲的数字,并且刷新了世界下潜深海的深度记录,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深海探索技术。
北京时间6月27日5点29分,“蛟龙”号开始了第五次的下潜试验。
5点18分,蛟龙号顺利布放入水,5点29分,蛟龙号开始下潜,以每分钟41米的速度往海底前行。今天蛟龙号的目的地还是7000米至7100的深度。8点39分蛟龙号完成第一组抛载,几分钟之后在7009米水深成功坐底。
北京时间9点50分左右,蛟龙号下潜深度再创历史,达到7059米并重新坐底。11点47分左右到7062.68米。是目前同类潜水器到达的最大深度。
蛟龙”号今天在7062米海底取得了3个水样,2个沉积物样品和1个生物样品,完成了标志物布放,进行了潜水器定高、测深侧扫和重心调节试验。还利用诱饵吸引了很多生物过来,抓拍了大量照片和视频。完成了全流程验证计划。
12点左右蛟龙号开始上浮。下午四点多返回母船。
蛟龙号下潜意义
我国是第五个成功研制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更少,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除中国外,其他4国的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过6500米,经常下潜深度也不过5000米。
“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证明它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实现较长时间的海底航行、海底照相和摄像、沉积物和矿物取样、生物和微生物取样、标志物布放、海底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是我国深海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逐步完成海上试验,将转向业务化运行,实现其业务化共享使用等问题将逐步提上日程,将在未来3至5年开展“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通过试验性应用航次,一方面尽快满足国内科技界对“蛟龙”号的急切需求,尽快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形成“蛟龙”号的业务化运行能力,探索出一套面向全国开放的应用机制。
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蛟龙号”“具有强大的军事潜能”,可用于核潜艇外壳改进,水下通讯升级和破坏他国对中国的水下监听系统。
英国路透社分析说,“蛟龙号”虽然表面上看是国家海洋局的项目,但实际上中国一直在积极发展强大海底实力,军方很可能也会密切关注深潜技术的发展。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蛟龙号”另有所图,这台潜水器可用于截获或剪断海底线缆,回收海床上的外国武器,或维修、救援海军潜艇。
中国专家也表示,虽然“蛟龙号”主要用于科研试验,但在通信遥控、电子、机械等方面的技术突破都可用于军事,尤其是用于深海潜艇的研制。
“蛟龙”号的抗压材料也可被用于潜艇研究。目前世界上潜水深度最深的潜水艇最大潜水深度是俄罗斯的SⅡ级攻击核潜艇:750米(钛制艇体),美国海狼级攻击核潜艇:650米。中国的093潜艇目前只能下潜到300米;094潜艇估计在450米。
“蛟龙”号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可保障潜水器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其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将有助绘制高精度的海床地图,并可在深海拦截敌方的机密通信,从而大大提高潜艇的大洋行动力。
当前,中国无论在东海还是南海都面临严峻的海权争端。不仅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一再在海洋问题上兴风作浪,美国、印度等也在积极插手,试图乱中取利。
“蛟龙”号的海试活动既有助提升中国对海底资源的勘探开发水平,同时又可以帮助海军力量的建设。海底军事技术的提高,将使解放军的海洋立体作战体系更加完备,从而更好地维护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