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主任,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首先,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人来看。俗语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且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师,对学生不能有成见,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
教师得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教师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当有信心。教师应当学习、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去教育学生。
其次,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独特的人来看待。正如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与其他的学生不一样,有自己的独特性。
不光如此,学生与成人之间也有巨大的差异。学生在观察、思考、选择、体验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人对待,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学生还是完整的人,教师不能片面地看待学生,应当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看待。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任何人的附属体。学生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也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而只能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应当保护学生享有的权利,也应当引导学生自己承担行为所带来的责任,包括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等。
扩展资料:
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素养
一、个人素养
(一)高尚的道德素养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纵有高超的管理技能,但没有相应的道德品质为主导,也无法把他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班主任的道德素养主要包括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及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良好的心理品质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必要条件。班主任的心理品质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三个方面。热爱学生的班主任,言行中无不流露着关爱。
理智的班主任,不会感情用事,不会与学生斗气、记私仇或迁怒学生,即使在心情不佳的时候,也能客观、正确地对待学生。
有耐心的班主任会把学生“缓慢”的进步视做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然后换一种更适当的方式,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机会体会成功的滋味。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以下个性品质:良好的性格、富有创新精神、轻松自如的心态。
二、专业素养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随时随地注意学习,使自己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作为特殊的专业人员,还必须掌握相当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现代教育观念。
(二)较强的工作能力
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包括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班级组织能力、比较全面的管理能力、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及较强的开拓能力等。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所以,与学生的交往中,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很难想象一个说话含混不清,言辞不达意的人会成为一名好的班主任。
语言的组织依赖与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是师生在课内外进行交流的前提条件。班主任的组织能力除了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有条理之外,还表现在对班级集体的管理过程中,如课堂秩序的维护、班干部的任用选拔、团队活动的组织、班级计划的制定实践等。
班主任的组织能力除了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有条理之外,还表现在对班级集体的管理过程中,如课堂秩序的维护、班干部的任用选拔、团队活动的组织、班级计划的制定实践等。
三、职业道德与工作热情
(一)较高的职业道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作为一名教师,职业道德甚至比专业技能更重要。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教师应自觉加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团结、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进行社会发展规律和观点的教育;进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二)饱满的工作热情
热爱工作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热爱学生。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中心,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榜样以及心灵的培育者。班主任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就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还需要努力调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主任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教育意义】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潜能。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教育意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教育意义】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