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被分成东德和西德期间, 东德人都想往西德跑,是因为高压政治,管制太多 生活太穷之类的...我 40

德国被分成东德和西德期间,东德人都想往西德跑,是因为高压政治,管制太多生活太穷之类的...我想问问当时的社会主义政府的高压政治管制太多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德国被分成东德和西德期间, 东德人都想往西德跑,是因为高压政治,管制太多 生活太穷之类的...我想问问 当时的社会主义政府的高压政治 管制太多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展开
 我来答
pumpkinlatern
2015-05-10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37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976万
展开全部
东德人为什么要跑? 程映虹 一个社会的普通百姓有汽车,有乡间木屋,享受度假津贴,基本生活物资受政府物价补贴,教育和医疗有保障。这样的制度为什么不能维持下去呢? 这是参观德国柏林的东德社会展览馆(DDRMuseum)后的感想。 这个博物馆坐落在柏林的李卜克内西大街一号。李卜克内西是德国共产党的领导人,1919年被右派暴徒杀害。两德统一后,很多由原东德沿袭的反映了社会主义历史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地名都没有改变,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广场,罗莎卢森堡广场等等,体现了统一国家对历史的尊重。中国网上有一篇德国游记,作者根据一本旧的柏林介绍就这些街名议论道:“书上写的这些当然是东西德合并前的名称,我估计现在大街依旧,但名称大致都改了。马克思、列宁、‘解放’、李卜克内西对西德一些人不是太刺激了吗?”事实上,这些地方地名依旧,而且就在作者的脚下。 东德社会展览馆有两个特色。第一是它主要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介绍那个已经消失的制度,第二是它的多数展品都可以和观众互动,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展品和启动电子装置来让展品“复活”,从而对那个时代获得更真实的感受。 进入这个展览馆后,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一辆东德生产的家用汽车。东德家用汽车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当时东德党的一位政治局委员提议:西德大众汽车公司生产了甲壳虫小型家用汽车,东德也要拿出类似的产品。1958年东德的这个叫做Trabi的产品投产,很快就上市。这个Trabi非常小,很难想象平均身材都很高大的德国人如何能舒服地坐进去。 但空间狭小并不是问题,真正成问题的一是汽车的售后服务。修理非常昂贵,零部件极端短缺,修车铺如果要换零部件,常常要车主自己去想办法。为了省钱,很多德国人自己动手修车,用展出说明中的话:很多德国人家中的餐桌就是修车的工作台。二是车的价格,对于多数东德人来说汽车是奢侈品。最后是排队等候购买证,一般要十六年(这是展出说明中的,令人难以置信)。但尽管如此,令人惊奇的是,很多东德家庭还是想方设法存了钱耐心地等上十多年去买车。到1985年,东德一半家庭有了汽车。这个比例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今天的世界上也可以说是发达国家的水平。 其实,就满足日常交通来说,东德人没有必要购车。东德的铁路公路和城市公交发达,由于国家补贴,费用非常便宜,有时甚至免费。虽然火车陈旧,行驶缓慢,汽车也是如此,经常误点;但和世界上很多交通工具不足的地方相比,东德人的条件应该是不错的。 东德人应该感到满足的还有很多东西。最基本的食品,主要是面包,价格低到一些人拿来喂狗的地步。虽然其他商品,尤其是肉类和水果还是非常短缺。教育和医疗都是免费的,虽然设施和服务并不理想。东德人普遍享受每年外出度假的福利,度假地可以远到波罗的海的沿岸地区和其他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甚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如果在国内度假,政府向度假者发放度假优惠券,在交通和住宿上提供很大的折扣,低工资者甚至只要付三分之一的费用。1982年时,德国工会在全东德有六百九十五所度假村,向工人兄弟提供度假服务。东德的工会不是只管理度假、单位食堂和发电影票这些福利,它们在工资待遇上也和政府或者工厂领导有一点讨价还价的权利,虽然基本上是配合而不是为难领导。就业机会是公开的,工厂招人都直接在厂门口贴出告示公之于众,中国人在“文革”后期渐渐习惯的走后门和顶替这些途径,在东德似乎并不常见。劳动局和人事局这些政府部门对就业的掌控和名额的分配看来或者不存在,或者不重要。 此外,东德很多城里人在郊外和乡下有自己的度假小屋,和苏联一样,叫dacha.他们在那里不但过假日和周末,而且开派对,吃烧烤。东德人普遍奉行天体主义,很多海滨河滩和公园在周末和假日熙熙攘攘地都是一丝不挂的人群,这方面比西方还自由。展览馆中有很多这方面的照片。对此政府开始是反对的,后来也就容忍了。东德青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的收录机和照相机品种很多,都是本国生产的,质量很不错,比苏联的要好多了。 如果拿东德和西德在物质生活上相比,就所谓硬件来说,上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其实差别不大。当时东西德家庭的陈设,如果只看家具和电器,双方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差异。展览中有两张照片,一张是东德家庭的起居室,另一张是厨房,其设备和布局,用今天中国城市家庭的平均水平来衡量,可能也不见得差吧? 那么,为什么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后,数百万东德人要开着他们的汽车——这曾经是他们在社会主义体系内比其他国家要优越的象征——越过边界去西德呢?和其他一些前东欧国家不一样,东德的体制不是被革命革掉的,也不是被改革慢慢腐蚀掉的,而是被去国的洪流冲垮的。而在柏林墙垮掉以前,匈牙利的自由化已经造成了东德人涌去匈牙利的奇观。在后冷战的叙述中,柏林墙的垮掉常常被误以为是东欧革命的标志,其实它不是,东德人被过奖了。历史就是这样夸大象征性标志的意义。真正的革命发生在罗马尼亚和波兰这些国家。东德发生的是墙倒众人推,墙倒大伙走,胜利大逃亡。 物质生活的很多方面可以说还不错的东德为什么垮掉。这个问题很大,今天的人可能也都会有一个很抽象的答案,但这个展出馆的内容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线索。例如,在一个角落有一个关押政治犯的囚室,说明文字中提到从1949年到1985年,东德一共关押了二十五万政治犯,平均每年将近七千人。东德从建立到瓦解,人口一直没有超过两千万,那这个比例是很惊人的了。大量关押政治犯一直是封闭国家得以维持的主要方法,东德看来不但不例外,而且很突出,也可能是它没有发生激烈革命和顽强的反抗运动的原因。与此相比,西德就没有政治犯。不但没有,六十年代还闹过轰轰烈烈的新左派运动,中心就在被东德包围的西柏林。当时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毛泽东和格瓦拉,这些革命家都曾经是青年的偶像。对比之下,那些新左派,没有一个由于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问题被关进过监狱。 又如,一个依靠国家补贴基本生活物资的社会,其内里也很可能是一个特权横行的制度,而不会像表面上那么平均主义。展览馆里有一个冰箱,是东德高级干部家庭的,里面放的是各式名酒和新鲜水果,这是生活在短缺经济和配给制度下的一般东德人无法想象的,尽管他们每天的面包非常便宜。有人可能会问:这个冰箱会不会是虚构的,目的是抹黑东德的红色政党呢?可以肯定,和其他展品不一样,这个冰箱不可能是从哪个干部家中抄家搬来的原件,那些水果都是蜡制的。但是你可以这么想:如果在一些物资丰富,消费品的供应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仍然存在着特供的话,那么,在一个物资短缺的配给制下的消费品特权难道不是更不可避免的吗?苏联东欧历史上的“小白桦商店”就是那些特供品的发放地。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东德建立后的四十年中,尤其是柏林墙建立后的近三十年中,无数人甘愿冒坐牢甚至生命的危险企图逃离这个地方前往西德。从他们逃离的方法中,今天的人们也可以看到当年东德的一般生活水平其实要高出很多国家。例如,把汽车的后备箱甚至座椅加以改装,把人藏进去;自制人力飞机和热气球;自制简易潜水艇和划艇(有人从波罗的海漂去北欧国家);挖地道(最成功的逃亡方式,有一条从东柏林到西柏林的地下通道曾经在两个晚上让五十七个人逃走)等等。这些都需要相当程度的机械工具、设备和其他条件,而它们多半是由这些逃亡者在他们自己家中完成的。虽然在逃亡者中,多数没有达到目的,而是被送进了监狱,成为每年平均七千名政治犯的重要来源,但毕竟还是有很多人如愿以偿,来到西柏林或者西德。 可以想象,在一个物资极端贫乏,人民家中四壁空空的社会,一个老百姓家中最多只有榔头和老虎钳这些最基本工具的社会,一个一举一动都被邻居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隐私的社会,这样的逃亡只能是奢侈的空想甚至神话。这些逃亡者除了靠长途跋涉和游泳这些最原始的手段,恐怕没有其他的办法。用这些社会的标准来衡量,东德已经是发达社会主义(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话)的天堂而不是初级阶段的小康了,除了那些国家福利,这些自制的逃亡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技术和材料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这样一个社会中的人对东德人的拼死逃亡可能会这么想:住在这样一个天堂里还不满意,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往外跑,除了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有什么可以解释的呢?相反,在东德人的眼中,和那些认为他们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去解释“自由”这两个字,可能就像夏虫不可语冰吧?(RFA)经历过希特勒和东德两次极权主义专制德国社会,尤其是那些曾经经历过残酷迫害的人对于青少年一代不了解东德的历史情况感到忧虑。中德意志电台举办公开座谈讨论,讨论青少年与东德历史教育问题。 德国从三十年代到八九年,大约六十年的时间经历了希特勒和共产党两次极权主义专制。很多人自己或者亲友都亲身经历过这两个专制的迫害。 为此,这些人及德国社会对于专制如何欺骗了一般民众,如何残酷有着深刻的体会。现在在柏林墙倒塌,德国彻底实行民主制二十三年后,很多人对于离德国远去的专制并没有丧失警惕。 三月五号,同一天就有两个活动要求人们时刻不要忘记对东德专制的警惕。一个是在柏林民众要求柏林市政府,不要拆除位于市中心的有代表性的一段柏林墙遗址,以让人们不断看到当年的历史。 一个是中德意志电台公开举行了一个有关青少年和共产党东德历史教育问题讨论会。讨论会的题目是,“不要跟我说东德”。 这个讨论会参加的人有秘密警察档案管理研究部门负责人雅恩,柏林自由大学专门研究共产党社会问题的社会学家施罗德教授,萨克森安哈特州文化部长道格尔罗和以前是中学教师,现在在莱比锡学生博物馆工作的乌尔班女士。 在讨论会一开始,主持人就开章名义地问施罗德教授。 “施罗德先生,听到很多学生不能够区别民主和独裁专制的不同,您觉得这有多危险?” 对此,施罗德教授明确地回答说:“对于独裁专制的蛊惑,如果人们没有足够的清醒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它会慢慢占领你整个的身心。如果你没有从历史中了解独裁专制的标志,他们曾经具体做了些什么,民主对于一个经过专制活过来的人的意义,他们是如何评价民主的,那是十分危险的。今天民主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回顾历史,如果想象今天在德国生活的人那样,有那么多的自由空间,那么多的发展可能,却绝对不是那么天经地义的事情。” 根据施罗德教授的调查研究,现在有三分之一学生以为在东德当年也有自由选举,三分之二的青少年甚至认为东德不是独裁专制。为此,这个讨论会让大家都看到,必须在学校加强对于东德认识的历史教育。 以上是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renxueaiw
2016-08-16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58
采纳率:73%
帮助的人:160万
展开全部
东德的高压体制。史塔西这个恐怖情报组织的存在,限制了人们的自由,限制了人们的言论,甚至连军队都畏它们如豺狼虎豹……这个恐怖的组织无处不在,并以此为荣,感觉比中国明朝的锦衣卫更加恐怖,权力更加大。自称是’党的剑与盾‘。1950年至1989年之间,史塔西管辖有十七个监狱,约九万一千名正式聘用的探员,十七万五千名位在民主德国国内的正式的通报合作者,即著名的“IM”,另有两万名“IM”通报合作者位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所以史塔西共拥有二十八万六千名合作探员,情报网绵密。如此恐怖的存在,可以想像人民生活怎样的不安之中。东德西德本是一家,可在这样的国家,只要露出丁点,相念西德的家人,或者东德西德不能共存的思想,就会被视为异类抓起来或抹杀其存在(将人杀人,资料抹去)……这样的国家反对民主和自由…… 国内矛盾不断激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疯a人z封r心
2015-05-10 · TA获得超过21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7万
展开全部
经济方面,西德比东德富裕太多,东德人当人要过去
思想方面,东德书籍方面有限制,很多的东德人到西德都会走私书籍回来,这在当时是死罪。没有了书人的思想也就停止了
然后还有就是因为柏林墙阻隔的太严,当时相邻的亲戚或者恋人或者出差的家人或者两德的朋友无法相见,所以有很多人采取各种措施。比如各种地道,到处都是,然后一个老人,把他家屋顶做成了一个斜面,开汽车冲过去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刚荣q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8-03-08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3.8万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5946万
展开全部
在于政府官员的计划经济可以要求国民生活水平下降,官员却无人负责。东德和西德两相比较,东德人民在看不到希望,也就往西德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nvictus枪手
2015-05-10 · TA获得超过807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0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82万
展开全部
东德号称警察国家 东德的警察无处不在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那东徳是不是治安很好?
追答
斯塔西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对 内情报组织与秘密警察机构,自建立之 初,它的使命就是不是保障宪法和公民 权益,而是不惜代价维护政权的稳固, 肃清任何可能的敌人。这个可怕的组织 曾经监视监控超过全国三分之一人口的 公民;在80年代,平均每天就有八人被 斯塔西秘密逮捕,很多人从此下落不 明。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执行效率,在 历史上从无出其右者。

回到上世纪80年代,环保主义者 迈克尔·贝雷特斯在他祖国的生活犹如 奥威尔式的黑暗,恰好可以说明斯塔西 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人民——在大学,他 的学业被无缘无故地中断,在学术上的 努力从来无法得到任何回应,不能出国 旅行,也永远无法得到任何晋升机会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祖国就像一 个深渊。而暗中为他设计这样的生 活的,正是无所不在的斯塔西。

在柏林墙倒下之前,贝雷特斯只是 一个温和的改良主义者,并不属于任何 一种激进的反对派。作为一个环境保护 分子,他从未尝试挑战党与政府的权 威,只是积极地提出自己对于社会与自 然的看法——作为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人 民一员,他当然明白如果他对政府叫板 的后果,因此他谨慎地拿捏着自己活动 的界限。然而他当时并不知道,他仍然 被斯塔西暗中监视,而执行这些任务的 却都是他的平日熟人。而所有针对他的 惩罚,诸如出境限制,同样也是秘而不 宣的。

1992年,贝雷特斯“有幸”成为了前 东德地区第一个阅读自己绝密卷宗的 人,在这本由斯塔西在两德统一前为他 秘密写下的档案中,他的任何私下的不 良言行都被记录下来,经由亲人、朋

同学、同事一一向组织汇报。像这 样的个人秘密档案,有超过600万份, 而当时东德总人口仅仅1800万人。通 过广泛、细密、有效的组织工作,斯塔 西早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肌体,从上至 下,层层布控,有效预防,对公民一切 可能危及政权稳定的言行实行全面监

自1950年创设以来,斯塔西的雇 员始终在稳定增长。

已有全职员工55718人,1980年有 75106人,到1989年,则达到91000 人。这些人的亲友往往知道其身份。而 像贝雷特斯身边的这些“非正式合作 者”(常简称“IM”),更是数以十万计。

[学者约翰·科勒在其《斯塔西:东 德秘密警察秘史》一书中认为,IM的 总人数可能接近50万,而另据一位匿 名的前斯塔西上校的估计,若将临时线 人也计算在内,则IM总数可能高达200 万人。这意味着每6.5个东德公民中, 便有一人为秘密警察工作。

灵魂的寻人启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