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自己更有定力? 10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在静修中,敲钟的师父要时常地请钟响起来,此前他要默诵一首偈子:
身语意合一
心随钟声起
闻者醒迷梦
离苦趋正觉
然后他(她)呼吸三次, 请钟响起来。我们其他人听到钟声的时候,也要停止思虑,呼吸三次,默诵下面这几句话:
听呵,听呵
这悠扬的钟声
将我带回真正的自我
修习禅定是为了清楚在你体内、感觉上、意识中、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佛教中最珍贵的修行就是禅定。以一种好的心态来练习禅定是很重要的。为了能修禅定,我们必须多微笑。旨在提起正念的钟声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假设我们有个儿子,变成了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年轻人。对我们来说,要爱他也许是困难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人只有可爱才会被爱。如果我们的儿子已经变得很难让人爱他,我们会很不快乐。我们希望自己能爱他,那么这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理解他,理解他的处境。
我们只好把空观或其它课题暂时置之一旁,而把儿子当作禅修的具体课题。首先我们要终止感情和思想对我们的干扰,因为它们会削弱我们在禅定中的力量;同时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定力,在梵文中,我们称之为samadhi(三摩地)。孩子想做作业的时候,必须停止嚼口香糖、听收音机,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如果我们想理解儿子,我们就必须学会使那些能转移人注意力的事情停止发生。定(三摩地)是禅修中的第一个修行步骤。
现在我们有一个灯泡。为了使光不分散、集中起来,我们需要一个灯罩。光集中到书上,我们读书就容易多了。习定就像得到一个灯罩,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物上。坐禅、行禅时,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安住当下,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定力,借助定力我们可以深入地观察问题。这就是禅悟。首先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问题上,然后我们深入地观察它,以了解它的本性 在现在这种情形下,即了解我们的儿子为何不快乐的根源。我们不想责备儿子,而只想知道他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通过禅定的方法,我们发现了所有导致他目前这种生存状态的远近因。我们观察得越多,就越理解他,越理解他,就越容易对他产生悲悯和爱的情感。理解是爱的根源,理解就是爱本身。理解是爱的别名,爱是理解的别名。我们学佛时,这样修行是有益的。
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 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儿子。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棵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永远不要责备,永远不要试图用理由和论辩来说服,它们不会产生任何积极效果。这是我的经验。不要辩论,不要申诉,不要责备,只须努力去理解。如果你理解了,而且你表现出你理解了,你能够爱,情形就会改观。
悠扬的钟声是佛呼唤我们回归自我的声音,我们必须尊敬那声音, 停止思虑和谈话,借助微笑和呼吸回归自我。这不是我们身外的佛、而是我们的自性佛在呼唤我们。如果我们听不到钟声,也就听不到来自自性佛的其它声音,如风声、鸟声乃至汽车声或婴啼。它们都是自性佛让我们回归自我的呼唤。借助于钟修行是有益的,一旦你能借助钟修行,你就能借助风声或其它声音来修行 。从此以后你不仅可以借助声音修行,你还可以借助色法修行。透过窗户的阳光就是一种来自法身(Dharmakaya)的呼唤,呼唤佛身(Buddhakaya)和僧身(Sanghakaya)的现前。
"安静,微笑,当下一刻,美妙一刻"。坐禅时,你可以背诵它,行禅时你也可以用它。你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像数息:吸,一,呼,一;吸,二,呼,二;吸,三,呼,三……,直到十 。然后你再倒着数:十、九、八、七……,数息是一个帮助你专心致志、进入三摩地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定力,你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实现修行上的突破,就不能够契入禅机。因此呼吸、行禅、坐禅和其它修行首先就是为了帮助你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定,这叫做"止"。"止"是为了专心致志。就像灯罩防止灯光扩散使你更容易阅读一样,禅定的第一步是"止",止住散乱,集中到一个事物上。最好的事物、最有价值的事物莫过于你的呼吸。呼吸很妙,它把身心联系在一起。不管你是数息还是仅仅随息,都是为了"止"。"止"和"观"是非常紧密的。一旦你止住了,书页上的字就变得更清楚了,我们的儿子有什么问题也就变得清楚了。"止"和"观",就是禅定,就是禅悟。顿悟的意思是你有洞察力,对实相的洞察力。"止"也是为了"观",反过来,"观"可以帮助"止"。这两者是二而一的。我们做那么多事,跑得那么快,形势那么糟糕,因此很多人会说:"不要光坐在那儿,干点儿什么吧!"但是做得越多可能形势越糟。所以你应该说:"不要总是忙忙碌碌的,坐下来吧。"坐在那儿,止住,首先成为你自己,然后再从头开始。这是禅修的意义所在。你可以在禅堂、家里或其它任何地方如此这般试一试,但你必须真正地坐,仅仅坐着是不够的,既要坐,又要"是(安住当下 译者注)"。坐禅没有"是"就不称其为坐禅。是什么呢?是"止"和"观"。
"止"和"观"有很多方法。聪明的老师能够发明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携你。据说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以助你契入实相。法门是修行的方法。当我们骑着一匹失控了的马的时候,我想,我们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停下来。怎么停下来呢?我们必须控制速度,保持镇定,因此我们必须组织抵抗。茶禅中把两个小时花在一杯茶上就是一种抵抗行为,一种非暴力抵抗行为。我们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有僧团。我们可以一起做,一起来抵制这种使我们丧失自我的生活方式。行禅、坐禅都是我们的抵抗。所以如果你想停止军备竞赛,你就必须去抵制,并且从你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抵制。我在纽约看见过一辆小汽车,保险杠上有这么一条标语:"让和平从我开始",这是正确的。"让我从和平开始",这也是正确的。行禅可以是很有乐趣的。我们慢慢地走,一个人或与朋友一起,如果可能的话,选择一些风景优美的场所。行禅是真正地在享受行走,不是为了到达某个目不暇接的目标,而只是为了行走本身。目的是活在当下,享受你迈出的每一步。因此你必须甩掉所有的焦虑和烦恼,不想将来,不想过去,而只是享受当下一刻。行禅时你可以牵着一个小孩子的手。你走着,一步一步地迈进,就仿佛你是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一直在走路,但是我们走路往往更像跑步。当我们那样急匆匆地行走时,我们就是在把焦虑和痛苦印在大地上;我们必须这样走 只把和平和宁静印在大地上。倘若我们渴望和平和宁静,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应该选择后一种方式行走。这一点,每一个小孩都可以做到。如果我们能那样走一步,那我们就能走两步、三步、四步、五步。当我们能够平和愉快地走路时,我们就是为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作着贡献。行禅真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佛陀关于禅定的基本教法是《四念处经》(The Satipatthana Sutta)。有巴利文、中文以及其他多种语言(包括英文和法文)等版本可资利用。根据这部经文,禅定就是对在你身体、感觉意识中以及作为意识之对象的外界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很清楚正在发生什么,那么当问题出现时你就能够看得很清楚,并且有助于防止问题的进一步产生。当事情爆发出来了,那就太晚了。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感受、言谈,如何处理日常事务,这就是禅修。我们必须学会把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容易的事情可以尝试着去做。比方说,吃晚饭前,大家可以围坐在桌前,练习深呼吸三次。这样做是为了使你恢复自我,成为真正的自己。我相信每次深呼吸都可以使你重新成为完整的自己。其次开始吃饭前你可以微笑着看看大家,每个人看两、三秒钟即可,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我们总是没有时间互相看对方,包括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一旦无常,很快一切都会太晚了。毫不掩饰地去欣赏自己家里的每个成员,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在静修中,敲钟的师父要时常地请钟响起来,此前他要默诵一首偈子:
身语意合一
心随钟声起
闻者醒迷梦
离苦趋正觉
然后他(她)呼吸三次, 请钟响起来。我们其他人听到钟声的时候,也要停止思虑,呼吸三次,默诵下面这几句话:
听呵,听呵
这悠扬的钟声
将我带回真正的自我
修习禅定是为了清楚在你体内、感觉上、意识中、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佛教中最珍贵的修行就是禅定。以一种好的心态来练习禅定是很重要的。为了能修禅定,我们必须多微笑。旨在提起正念的钟声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假设我们有个儿子,变成了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年轻人。对我们来说,要爱他也许是困难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人只有可爱才会被爱。如果我们的儿子已经变得很难让人爱他,我们会很不快乐。我们希望自己能爱他,那么这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理解他,理解他的处境。
我们只好把空观或其它课题暂时置之一旁,而把儿子当作禅修的具体课题。首先我们要终止感情和思想对我们的干扰,因为它们会削弱我们在禅定中的力量;同时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定力,在梵文中,我们称之为samadhi(三摩地)。孩子想做作业的时候,必须停止嚼口香糖、听收音机,这样他才能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如果我们想理解儿子,我们就必须学会使那些能转移人注意力的事情停止发生。定(三摩地)是禅修中的第一个修行步骤。
现在我们有一个灯泡。为了使光不分散、集中起来,我们需要一个灯罩。光集中到书上,我们读书就容易多了。习定就像得到一个灯罩,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物上。坐禅、行禅时,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安住当下,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定力,借助定力我们可以深入地观察问题。这就是禅悟。首先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问题上,然后我们深入地观察它,以了解它的本性 在现在这种情形下,即了解我们的儿子为何不快乐的根源。我们不想责备儿子,而只想知道他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通过禅定的方法,我们发现了所有导致他目前这种生存状态的远近因。我们观察得越多,就越理解他,越理解他,就越容易对他产生悲悯和爱的情感。理解是爱的根源,理解就是爱本身。理解是爱的别名,爱是理解的别名。我们学佛时,这样修行是有益的。
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 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儿子。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棵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永远不要责备,永远不要试图用理由和论辩来说服,它们不会产生任何积极效果。这是我的经验。不要辩论,不要申诉,不要责备,只须努力去理解。如果你理解了,而且你表现出你理解了,你能够爱,情形就会改观。
悠扬的钟声是佛呼唤我们回归自我的声音,我们必须尊敬那声音, 停止思虑和谈话,借助微笑和呼吸回归自我。这不是我们身外的佛、而是我们的自性佛在呼唤我们。如果我们听不到钟声,也就听不到来自自性佛的其它声音,如风声、鸟声乃至汽车声或婴啼。它们都是自性佛让我们回归自我的呼唤。借助于钟修行是有益的,一旦你能借助钟修行,你就能借助风声或其它声音来修行 。从此以后你不仅可以借助声音修行,你还可以借助色法修行。透过窗户的阳光就是一种来自法身(Dharmakaya)的呼唤,呼唤佛身(Buddhakaya)和僧身(Sanghakaya)的现前。
"安静,微笑,当下一刻,美妙一刻"。坐禅时,你可以背诵它,行禅时你也可以用它。你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像数息:吸,一,呼,一;吸,二,呼,二;吸,三,呼,三……,直到十 。然后你再倒着数:十、九、八、七……,数息是一个帮助你专心致志、进入三摩地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定力,你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实现修行上的突破,就不能够契入禅机。因此呼吸、行禅、坐禅和其它修行首先就是为了帮助你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定,这叫做"止"。"止"是为了专心致志。就像灯罩防止灯光扩散使你更容易阅读一样,禅定的第一步是"止",止住散乱,集中到一个事物上。最好的事物、最有价值的事物莫过于你的呼吸。呼吸很妙,它把身心联系在一起。不管你是数息还是仅仅随息,都是为了"止"。"止"和"观"是非常紧密的。一旦你止住了,书页上的字就变得更清楚了,我们的儿子有什么问题也就变得清楚了。"止"和"观",就是禅定,就是禅悟。顿悟的意思是你有洞察力,对实相的洞察力。"止"也是为了"观",反过来,"观"可以帮助"止"。这两者是二而一的。我们做那么多事,跑得那么快,形势那么糟糕,因此很多人会说:"不要光坐在那儿,干点儿什么吧!"但是做得越多可能形势越糟。所以你应该说:"不要总是忙忙碌碌的,坐下来吧。"坐在那儿,止住,首先成为你自己,然后再从头开始。这是禅修的意义所在。你可以在禅堂、家里或其它任何地方如此这般试一试,但你必须真正地坐,仅仅坐着是不够的,既要坐,又要"是(安住当下 译者注)"。坐禅没有"是"就不称其为坐禅。是什么呢?是"止"和"观"。
"止"和"观"有很多方法。聪明的老师能够发明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携你。据说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可以助你契入实相。法门是修行的方法。当我们骑着一匹失控了的马的时候,我想,我们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停下来。怎么停下来呢?我们必须控制速度,保持镇定,因此我们必须组织抵抗。茶禅中把两个小时花在一杯茶上就是一种抵抗行为,一种非暴力抵抗行为。我们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们有僧团。我们可以一起做,一起来抵制这种使我们丧失自我的生活方式。行禅、坐禅都是我们的抵抗。所以如果你想停止军备竞赛,你就必须去抵制,并且从你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开始抵制。我在纽约看见过一辆小汽车,保险杠上有这么一条标语:"让和平从我开始",这是正确的。"让我从和平开始",这也是正确的。行禅可以是很有乐趣的。我们慢慢地走,一个人或与朋友一起,如果可能的话,选择一些风景优美的场所。行禅是真正地在享受行走,不是为了到达某个目不暇接的目标,而只是为了行走本身。目的是活在当下,享受你迈出的每一步。因此你必须甩掉所有的焦虑和烦恼,不想将来,不想过去,而只是享受当下一刻。行禅时你可以牵着一个小孩子的手。你走着,一步一步地迈进,就仿佛你是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人。
我们一直在走路,但是我们走路往往更像跑步。当我们那样急匆匆地行走时,我们就是在把焦虑和痛苦印在大地上;我们必须这样走 只把和平和宁静印在大地上。倘若我们渴望和平和宁静,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应该选择后一种方式行走。这一点,每一个小孩都可以做到。如果我们能那样走一步,那我们就能走两步、三步、四步、五步。当我们能够平和愉快地走路时,我们就是为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作着贡献。行禅真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佛陀关于禅定的基本教法是《四念处经》(The Satipatthana Sutta)。有巴利文、中文以及其他多种语言(包括英文和法文)等版本可资利用。根据这部经文,禅定就是对在你身体、感觉意识中以及作为意识之对象的外界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很清楚正在发生什么,那么当问题出现时你就能够看得很清楚,并且有助于防止问题的进一步产生。当事情爆发出来了,那就太晚了。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感受、言谈,如何处理日常事务,这就是禅修。我们必须学会把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容易的事情可以尝试着去做。比方说,吃晚饭前,大家可以围坐在桌前,练习深呼吸三次。这样做是为了使你恢复自我,成为真正的自己。我相信每次深呼吸都可以使你重新成为完整的自己。其次开始吃饭前你可以微笑着看看大家,每个人看两、三秒钟即可,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我们总是没有时间互相看对方,包括那些我们所爱的人。一旦无常,很快一切都会太晚了。毫不掩饰地去欣赏自己家里的每个成员,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