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佛教的一点小问题
我们化学老师说信佛可以让人的心变的澄净下来,可以排除一切杂念,但是它有一个局限性,会让人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思想。我信佛,我觉得信佛并不是种迷信,它与科学并不矛盾,它是一种...
我们化学老师说信佛可以让人的心变的澄净下来,可以排除一切杂念,但是它有一个局限性,会让人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思想。
我信佛,我觉得信佛并不是种迷信,它与科学并不矛盾,它是一种修身的方式,它甚至改变了我整个人,真的让我心完全静下来,远离浮躁,我对我们老师说的前半句话非常赞同,但是后半句,我觉得他说的不对,但是也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驳他。难道信佛真的会让人没有进取心,丧失斗志? 展开
我信佛,我觉得信佛并不是种迷信,它与科学并不矛盾,它是一种修身的方式,它甚至改变了我整个人,真的让我心完全静下来,远离浮躁,我对我们老师说的前半句话非常赞同,但是后半句,我觉得他说的不对,但是也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驳他。难道信佛真的会让人没有进取心,丧失斗志? 展开
20个回答
展开全部
1、信佛的进取心是求得众生共同的幸福。而且是超越来生。
2、而世人的进取心常常只为几个人,而结局常常不妙。
⊙什么是佛?
能觉是佛。
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具一个能够觉知万事万物的心性,这个能觉的心性就叫做佛。你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吗?你相信自己会有一天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洞察无碍吗?如果你相信的话,那你就相信自己就是一个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个未来的觉悟者。如果你不相信,你还是一个未来佛,为什么呢?因为不管经过多少磨难,你总有一天会觉悟,因为能觉的心是我们本具的,所谓天真自然佛,人人本具之。
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了、完全清楚了。这样的人我们称他为佛。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教育。
用这个自性本具的能觉之心来教化自性暂迷的迷惑之心就叫做佛教。虽然我们说佛教是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常常误会,以为有一个他来教育我,而实际上是把我们自己的觉悟之心显扬出来。佛像、经典、僧众只是起了一个增上缘。就是帮你觉悟向上的一个好缘。
⊙学佛,谁是我们的老师和榜样?
释迦佛是我们自性本觉的榜样和老师
虽然自性本觉,佛教本有,但仅仅靠自己独觉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大多数众生是需要导师和榜样的,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导师的指引、善知识的指点,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不走弯路。释迦牟尼就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称他为本师。
⊙老师的使命是什么?
老师的使命就是帮助我们开启自性的智慧
释迦牟尼佛并不是自己发明了什么真理,然后再灌到我们众生的脑子里来,不是的。而是告诉我们:智慧和德能是我们自性本有的,不需要向外去求,只要把妄想和执着去掉就可以了。
⊙佛陀四十九年说法,内容是什么?
四十九年说法无非是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说小说大、说渐说顿、说偏说圆、说有说空,无非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人生就是我们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佛能给人以祸福吗?
不能,没有学佛的人以为佛能给人以祸福,其实不是的。打个比喻,法官定案,他要以公正法律为依据,法官不能给人以祸福,佛也如是。一切因果报应就象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而然,没有谁在主宰。就象古人说的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其实是把宇宙间的祸福之理说尽了。就像现代的医学界也证实了,说慌的人体内会分泌毒素。
⊙佛能保佑我们不生病吗?
如果我们妄念连连、恶业不断,佛是无能为力的。佛只能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生病,如何避免。我们如果按照佛的话去做,身体自然会健康起来。就象父母随时随处护念儿女,但是不能保证儿女不惹祸,父母只能教育儿女怎么做。佛也如是,可见教育才是最大的保佑。再说我们天天念佛,心地平和,妄念减少,免疫力自然增强。我们可以在缘上下功夫,恶缘断了,恶果自然就不能结了。
⊙在灾难降临的刹那间,有可能感通佛菩萨而避免灾祸吗?
可能。因为心、佛、众生是三位一体的,可以说感通佛菩萨,也可以说是自心的“一心”所起的作用,自心就是佛。平常我们的觉悟之心被烦恼所复盖,智慧和德能都无法显现,现在临时抱佛脚,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音菩萨”自心的智慧显现了,能力也显现了,所以刹那间便消除了灾祸、你说这是自力还是佛力,实在说自力和佛力是同一个力,自他不二么。释迦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第一句话就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可知众生和佛相比,就多了一点烦恼。
⊙修行,以什么为标准?
佛经是我们修行的标准
我们的自性是否觉悟了?觉悟到什么程度?我们本具的正知正见是否具备了?具备的是否圆满?我们自性的清净心是否现显了?现显了多少?我们要用佛经来印证,来对照,来检查。看一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日常生活起居、待人接客是否与佛经吻合。如果不相应,就要修行。
⊙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
⊙什么是住持三宝?
就是佛像、佛经、僧众。如果没有住持三宝,如来的家业就不能传承和弘扬了,我们修行交流也缺少了方便。佛像是提醒我们自性要觉悟,因为没有一个人每天跟在你的背后,要你觉悟。而佛像就有这个妙用,我们每天拜佛,看到佛像就知道要像佛一样觉悟。如果你拜佛不是为了觉悟,那就不是修行。经典是帮助你树立正知正见,正知正见虽说是你自性本具,但是你现在迷了自性,分不清对错、好恶、正邪,所以暂时需要用外面的经典帮你打开自性的法宝。佛经好比是一条渡船,你到了对岸,渡船你就不需要了。僧众是和合僧团,是佛法的承传者、传播者、带动者。我们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我也要象出家人一样清净无染、为法献身。
⊙什么是自性三宝?
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
自性三宝就是觉、正、净。归依佛就是归依自性觉;归依法就是归依自性的正知正见;归依僧就是归依自性的清净心。你想一想,佛像可以被毁,经典可以被烧,僧众可能被驱散,而自性的觉正净恒常无变,我们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依处——自性三宝。然后我们又不离开住持三宝而进行修行。自性三宝是本体,只要本体在,有体一定会有相。
⊙念佛、读经、参禅、持咒,目的是什么?
念佛、读经、参禅、持咒,目的是得清净心
不学佛的人常常误会,以为念佛是求佛保佑,如果你读了一些佛经,你就会知道,念佛是为了得清净心,《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圆觉经》上说:“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实在说学佛很简单,二个字“除妄”而已,但是又很复杂,劳累世尊四十九年说法,就二个字,我们学了几十年,还是起心动念。
所以佛很慈悲,给我们说净土经典,一而再,再而三,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就是念佛得清净心的原理。当我们有了清净心,其实我们什么都得到了,因为自性的道德、能力都能显现了,与如来性相无别。如果自己没有清净心,整天胡思乱想,佛就是想帮你,也无能为力。佛对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保佑。就象父母告诫你,待人要有礼貌,千万不要打架。这就是父母对你的保佑,你要做到了,你才会平安,你若做不到,这个保佑就落空了。我们常常听到,危难时刻念一句佛号,会有不可思议的改变,为什么呢?因为“一心”啊!只要有了一心,自心就是如来,就有不思议的道德和能力。《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就是把最大的秘密告诉我们了。
⊙熟读经典的用处是什么?
熟读经典才能提起观照
佛经是从佛的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宝藏,与我们众生的自心是相应的。所以佛经能帮助我们自心觉悟,我们熟读以后,生活中就能提起观照,不致于迷失方向。
⊙怎样从梦中去体会能作梦的心性和所作梦的幻相?
我们有做梦的经验,梦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整个梦境就代表我们的心,心是“能变”,心能变出梦境,梦是“所变”,梦是心所变的,如果在这里硬是要分一个真假的话,能变的心是真的,所变的梦是假的。梦虽然是假的,但是它能起作用,梦中有欢喜和恐惧。比如H20,它能变化出蒸汽、冰块、水,蒸汽能蒸馒头、开火车、冰块有冷冻和阻隔的作用、水可以洗衣服、洗菜。由此看来,我们随着事物的现象可以找到它的本体,而这一个本体又可以变现许许多多的相貌,每一个相貌又显示出不同的作用。“心性”看不见、摸不着,比如“真空”,“现象”无处不在,比如“妙有”,真空不空,因为它能变,妙有不有,因为它生灭无常。我们希望做一个好梦,那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知道首先要有一个好心,因为清净的本心所现的相,一定是一个好相,一个清净庄严的国土。人生如梦,你知道这个梦是从那里变出来的呢?你想一想“能做梦的心”和“所做的梦”,试着找一找它的“能变”和“所变”。
⊙真心有多大?
真心遍满虚空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真心有多大,我们的眼睛能看东西,会看很远吧,你看到以后,你就会作出判断,这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眼睛所到之处,心力无法达到,那我们就不能判断,可见凡是眼到之处心都能到了。你想一想我们的心有多大呢?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遍满虚空法界。佛说的对吗?信解行证,相信是不够的,还要理解;理解以后还要实行,实行以后才能证明。证明以后你才会觉的:佛的经典和你见到的没有两样。
⊙如何知道临终以后的去向?
人临终以后,身体会凉,但是总会有一个地方最后才凉,你只要看这最后微热的地方是什么位置,你就知道他到那一道去了。头顶——是圣人;眼部——升为天道众生;心窝——转为人道众生;腹部——下堕为鬼道众生;膝盖——下堕为畜生道众生;脚底——下堕为地狱道众生。但是你要试探,一定要小心奕奕,否则会令他下堕。
⊙佛为什么称二足尊?
福慧圆满二足尊
福和慧两样都好,当你妄心灭尽的时候,就是福慧圆满之时,那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圆满佛果,归无所得。为什么归无所得呢?因为是你本来就有的,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我们称佛为二足尊,意思就是说福和慧都满足了,没有欠缺了。
2、而世人的进取心常常只为几个人,而结局常常不妙。
⊙什么是佛?
能觉是佛。
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具一个能够觉知万事万物的心性,这个能觉的心性就叫做佛。你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吗?你相信自己会有一天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洞察无碍吗?如果你相信的话,那你就相信自己就是一个未来佛。未来佛就是一个未来的觉悟者。如果你不相信,你还是一个未来佛,为什么呢?因为不管经过多少磨难,你总有一天会觉悟,因为能觉的心是我们本具的,所谓天真自然佛,人人本具之。
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了、完全清楚了。这样的人我们称他为佛。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教育。
用这个自性本具的能觉之心来教化自性暂迷的迷惑之心就叫做佛教。虽然我们说佛教是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常常误会,以为有一个他来教育我,而实际上是把我们自己的觉悟之心显扬出来。佛像、经典、僧众只是起了一个增上缘。就是帮你觉悟向上的一个好缘。
⊙学佛,谁是我们的老师和榜样?
释迦佛是我们自性本觉的榜样和老师
虽然自性本觉,佛教本有,但仅仅靠自己独觉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大多数众生是需要导师和榜样的,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导师的指引、善知识的指点,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不走弯路。释迦牟尼就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称他为本师。
⊙老师的使命是什么?
老师的使命就是帮助我们开启自性的智慧
释迦牟尼佛并不是自己发明了什么真理,然后再灌到我们众生的脑子里来,不是的。而是告诉我们:智慧和德能是我们自性本有的,不需要向外去求,只要把妄想和执着去掉就可以了。
⊙佛陀四十九年说法,内容是什么?
四十九年说法无非是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说小说大、说渐说顿、说偏说圆、说有说空,无非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人生就是我们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佛能给人以祸福吗?
不能,没有学佛的人以为佛能给人以祸福,其实不是的。打个比喻,法官定案,他要以公正法律为依据,法官不能给人以祸福,佛也如是。一切因果报应就象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而然,没有谁在主宰。就象古人说的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其实是把宇宙间的祸福之理说尽了。就像现代的医学界也证实了,说慌的人体内会分泌毒素。
⊙佛能保佑我们不生病吗?
如果我们妄念连连、恶业不断,佛是无能为力的。佛只能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生病,如何避免。我们如果按照佛的话去做,身体自然会健康起来。就象父母随时随处护念儿女,但是不能保证儿女不惹祸,父母只能教育儿女怎么做。佛也如是,可见教育才是最大的保佑。再说我们天天念佛,心地平和,妄念减少,免疫力自然增强。我们可以在缘上下功夫,恶缘断了,恶果自然就不能结了。
⊙在灾难降临的刹那间,有可能感通佛菩萨而避免灾祸吗?
可能。因为心、佛、众生是三位一体的,可以说感通佛菩萨,也可以说是自心的“一心”所起的作用,自心就是佛。平常我们的觉悟之心被烦恼所复盖,智慧和德能都无法显现,现在临时抱佛脚,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音菩萨”自心的智慧显现了,能力也显现了,所以刹那间便消除了灾祸、你说这是自力还是佛力,实在说自力和佛力是同一个力,自他不二么。释迦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第一句话就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可知众生和佛相比,就多了一点烦恼。
⊙修行,以什么为标准?
佛经是我们修行的标准
我们的自性是否觉悟了?觉悟到什么程度?我们本具的正知正见是否具备了?具备的是否圆满?我们自性的清净心是否现显了?现显了多少?我们要用佛经来印证,来对照,来检查。看一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日常生活起居、待人接客是否与佛经吻合。如果不相应,就要修行。
⊙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
⊙什么是住持三宝?
就是佛像、佛经、僧众。如果没有住持三宝,如来的家业就不能传承和弘扬了,我们修行交流也缺少了方便。佛像是提醒我们自性要觉悟,因为没有一个人每天跟在你的背后,要你觉悟。而佛像就有这个妙用,我们每天拜佛,看到佛像就知道要像佛一样觉悟。如果你拜佛不是为了觉悟,那就不是修行。经典是帮助你树立正知正见,正知正见虽说是你自性本具,但是你现在迷了自性,分不清对错、好恶、正邪,所以暂时需要用外面的经典帮你打开自性的法宝。佛经好比是一条渡船,你到了对岸,渡船你就不需要了。僧众是和合僧团,是佛法的承传者、传播者、带动者。我们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我也要象出家人一样清净无染、为法献身。
⊙什么是自性三宝?
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
自性三宝就是觉、正、净。归依佛就是归依自性觉;归依法就是归依自性的正知正见;归依僧就是归依自性的清净心。你想一想,佛像可以被毁,经典可以被烧,僧众可能被驱散,而自性的觉正净恒常无变,我们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依处——自性三宝。然后我们又不离开住持三宝而进行修行。自性三宝是本体,只要本体在,有体一定会有相。
⊙念佛、读经、参禅、持咒,目的是什么?
念佛、读经、参禅、持咒,目的是得清净心
不学佛的人常常误会,以为念佛是求佛保佑,如果你读了一些佛经,你就会知道,念佛是为了得清净心,《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圆觉经》上说:“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实在说学佛很简单,二个字“除妄”而已,但是又很复杂,劳累世尊四十九年说法,就二个字,我们学了几十年,还是起心动念。
所以佛很慈悲,给我们说净土经典,一而再,再而三,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就是念佛得清净心的原理。当我们有了清净心,其实我们什么都得到了,因为自性的道德、能力都能显现了,与如来性相无别。如果自己没有清净心,整天胡思乱想,佛就是想帮你,也无能为力。佛对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保佑。就象父母告诫你,待人要有礼貌,千万不要打架。这就是父母对你的保佑,你要做到了,你才会平安,你若做不到,这个保佑就落空了。我们常常听到,危难时刻念一句佛号,会有不可思议的改变,为什么呢?因为“一心”啊!只要有了一心,自心就是如来,就有不思议的道德和能力。《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就是把最大的秘密告诉我们了。
⊙熟读经典的用处是什么?
熟读经典才能提起观照
佛经是从佛的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宝藏,与我们众生的自心是相应的。所以佛经能帮助我们自心觉悟,我们熟读以后,生活中就能提起观照,不致于迷失方向。
⊙怎样从梦中去体会能作梦的心性和所作梦的幻相?
我们有做梦的经验,梦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整个梦境就代表我们的心,心是“能变”,心能变出梦境,梦是“所变”,梦是心所变的,如果在这里硬是要分一个真假的话,能变的心是真的,所变的梦是假的。梦虽然是假的,但是它能起作用,梦中有欢喜和恐惧。比如H20,它能变化出蒸汽、冰块、水,蒸汽能蒸馒头、开火车、冰块有冷冻和阻隔的作用、水可以洗衣服、洗菜。由此看来,我们随着事物的现象可以找到它的本体,而这一个本体又可以变现许许多多的相貌,每一个相貌又显示出不同的作用。“心性”看不见、摸不着,比如“真空”,“现象”无处不在,比如“妙有”,真空不空,因为它能变,妙有不有,因为它生灭无常。我们希望做一个好梦,那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知道首先要有一个好心,因为清净的本心所现的相,一定是一个好相,一个清净庄严的国土。人生如梦,你知道这个梦是从那里变出来的呢?你想一想“能做梦的心”和“所做的梦”,试着找一找它的“能变”和“所变”。
⊙真心有多大?
真心遍满虚空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真心有多大,我们的眼睛能看东西,会看很远吧,你看到以后,你就会作出判断,这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眼睛所到之处,心力无法达到,那我们就不能判断,可见凡是眼到之处心都能到了。你想一想我们的心有多大呢?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遍满虚空法界。佛说的对吗?信解行证,相信是不够的,还要理解;理解以后还要实行,实行以后才能证明。证明以后你才会觉的:佛的经典和你见到的没有两样。
⊙如何知道临终以后的去向?
人临终以后,身体会凉,但是总会有一个地方最后才凉,你只要看这最后微热的地方是什么位置,你就知道他到那一道去了。头顶——是圣人;眼部——升为天道众生;心窝——转为人道众生;腹部——下堕为鬼道众生;膝盖——下堕为畜生道众生;脚底——下堕为地狱道众生。但是你要试探,一定要小心奕奕,否则会令他下堕。
⊙佛为什么称二足尊?
福慧圆满二足尊
福和慧两样都好,当你妄心灭尽的时候,就是福慧圆满之时,那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圆满佛果,归无所得。为什么归无所得呢?因为是你本来就有的,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我们称佛为二足尊,意思就是说福和慧都满足了,没有欠缺了。
展开全部
化学老师说信佛“有一个局限性,会让人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是他对“上进”理解片面了,而且没有真正理解佛的教义。
一个正信的佛子,会求般若智慧,向佛陀学习五明。
五明就是佛教的三学之中的“慧”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慧有三种,其一是,闻所成慧,闻听佛法,学习五明。其二,思所成慧,依自己以前所闻经过深思熟虑,条理贯通,得到的智慧。其三,修所成慧,依由闻和思得到的智慧,修习禅定,由定生明,得于证悟的智慧。
五明包括了:
1、声明,即一切语言文字、声韵学(比如音乐等等)等。
2、工巧明,即工艺、技术、历算等。
3、医方明,即医药学,包括了中医、西医等等。
4、因明,即逻辑学、认识论。
5、内明,即佛学,也就是《大藏经》中的种种理论。
我们通过修习慧学可以使人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认识人生,破除迷信,增长智慧。也称熄灭“痴”毒。
正信的佛子,还会以十善来要求自己,随缘做好应该做的一切,而举凡大德高僧者都是学问广博之人,这样的人,谁能够说他不求上进?!
希望您的老师能够走进佛陀的殿堂,以佛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他的工作会更出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个正信的佛子,会求般若智慧,向佛陀学习五明。
五明就是佛教的三学之中的“慧”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慧有三种,其一是,闻所成慧,闻听佛法,学习五明。其二,思所成慧,依自己以前所闻经过深思熟虑,条理贯通,得到的智慧。其三,修所成慧,依由闻和思得到的智慧,修习禅定,由定生明,得于证悟的智慧。
五明包括了:
1、声明,即一切语言文字、声韵学(比如音乐等等)等。
2、工巧明,即工艺、技术、历算等。
3、医方明,即医药学,包括了中医、西医等等。
4、因明,即逻辑学、认识论。
5、内明,即佛学,也就是《大藏经》中的种种理论。
我们通过修习慧学可以使人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认识人生,破除迷信,增长智慧。也称熄灭“痴”毒。
正信的佛子,还会以十善来要求自己,随缘做好应该做的一切,而举凡大德高僧者都是学问广博之人,这样的人,谁能够说他不求上进?!
希望您的老师能够走进佛陀的殿堂,以佛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他的工作会更出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信佛不会不思进取。
简单的说,念佛就是为了极积的向阿弥陀佛靠拢,你怎么能说这是不思进取呢?只是上进的方向不同。再者,修行是在生活中修行,你见过哪个有成就的大居士不上进了?人家的事业照样有成就。学佛修行离不开生活,就是要在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该做的事要做好,积极进取,这才是修行嘛。什么叫上进?你好好念佛,心地清净,智慧增长,没有不良爱好,远离现代社会那种不好的污染,团结同学,与人为善,品德素质提高,这不就是上进吗?难道说品德素质提高就不是上进了?去看看中国共产党党章,你会觉得很亲切,因为党章和你的思想一样,都是要为别人着想,你这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向党靠拢了,谁能说思想向党靠拢的人是不思进取的呢?话再说回来,那些为了名利、损人利己而向党靠拢的,你能说他是上进的吗?同时你好好学习,成绩稳中有升,那就是上进啊。你从高一升到高二,这不就是上进吗?
简单的说,念佛就是为了极积的向阿弥陀佛靠拢,你怎么能说这是不思进取呢?只是上进的方向不同。再者,修行是在生活中修行,你见过哪个有成就的大居士不上进了?人家的事业照样有成就。学佛修行离不开生活,就是要在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该做的事要做好,积极进取,这才是修行嘛。什么叫上进?你好好念佛,心地清净,智慧增长,没有不良爱好,远离现代社会那种不好的污染,团结同学,与人为善,品德素质提高,这不就是上进吗?难道说品德素质提高就不是上进了?去看看中国共产党党章,你会觉得很亲切,因为党章和你的思想一样,都是要为别人着想,你这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向党靠拢了,谁能说思想向党靠拢的人是不思进取的呢?话再说回来,那些为了名利、损人利己而向党靠拢的,你能说他是上进的吗?同时你好好学习,成绩稳中有升,那就是上进啊。你从高一升到高二,这不就是上进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所谓进取,如果是对物质的过度贪欲,何必进取?
但是有些人,如果偏颇的理解了佛所指的玄义,那可能就会觉得一切都是梦幻,何必执着,自然不去追求。
但是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要吃饭、要睡觉、要养老,所以努力的生活和工作是必要的。
所以,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做到适度,闲适生活,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个人觉得,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安详和快乐,如果现在这样就可以得到快乐,我为什么要贪求那些东西?
但是有些人认为只有进取之后得到了更多的东西才会快乐,那么就去进取嘛,也不必要去争论什么,呵呵。
但是有些人,如果偏颇的理解了佛所指的玄义,那可能就会觉得一切都是梦幻,何必执着,自然不去追求。
但是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要吃饭、要睡觉、要养老,所以努力的生活和工作是必要的。
所以,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做到适度,闲适生活,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个人觉得,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安详和快乐,如果现在这样就可以得到快乐,我为什么要贪求那些东西?
但是有些人认为只有进取之后得到了更多的东西才会快乐,那么就去进取嘛,也不必要去争论什么,呵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用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以分别计较心来想,学佛之人不求成效不计利害的心当然就变成了不进取的态度了。然而从佛教的看法,不分别计较是于思维上的超越,而成就智慧才是最进取之事。
那位老师用功利计较心来看佛教,当然也只看到有没有好处啦,有没有实质作用啦这一类肤浅表面的问题。然而佛教就是要你以大决心行大德行成大智慧,打破你所有思维的局限,成就圆满的生命。如此才是最大的进取。如果每天斤斤计较工资加多少啦,折扣给多少啦,分数得多少啦诸如此类的问题,那智慧肯定也长不了多少!不长智慧也叫进取?这玩笑也太没谱了!
那位老师用功利计较心来看佛教,当然也只看到有没有好处啦,有没有实质作用啦这一类肤浅表面的问题。然而佛教就是要你以大决心行大德行成大智慧,打破你所有思维的局限,成就圆满的生命。如此才是最大的进取。如果每天斤斤计较工资加多少啦,折扣给多少啦,分数得多少啦诸如此类的问题,那智慧肯定也长不了多少!不长智慧也叫进取?这玩笑也太没谱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