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这本书的主要人物
1、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他具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虽然生活在一个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但他反而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正直,勇敢,乐观,自信的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贫苦的人
2、外祖母:她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的艺术形象之一。她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信仰的上帝是与人为善的。
3、外祖父:他是俄罗斯小市民阶层的典型。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他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有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结果生了场大病;他非常贪财,暗地里放高利贷,秘密接受典当,甚至怂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
扩展资料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说,它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从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
小说再现了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俄国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小说所写的是作者童年经历的苦难,这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童年》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充满童趣。它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
比如,他始终记得父亲下葬时被活活埋入墓穴的一只小蛤蟆;他喜欢在雪地上观察小鸟,喜欢在花园里营造自己的一角;他常常在夏夜的星空下沉思和阅读《安徒生童话》,并由此不时感到惊喜和感悟,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童年
1、阿廖沙
主人公的阿廖沙(“我”的名字)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在这方面,周围的人给他很大的影响。在他的一些朋友帮助下,阿廖沙了解到人间还存在着“真、善、美”,这些东西就在他身边。另外,他还具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倔强的精神。
现实生活的压力把阿廖沙锻炼成长为了一个坚强、正直、勇敢、自信的人。阿廖沙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贫苦的人,和下层劳动人民成为了真正的朋友。阿廖沙还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阿廖沙热爱书籍,而书籍在形成阿廖沙的性格。
2、外公
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画,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
3、小茨冈
他是个被遗弃的孩子,他每次赶集买食物的时候都偷东西回来,但谁也不批评他,劝阻他,而是带着欣赏的态度分享着他不劳而获的赃物,两个舅舅甚至把这些赃物据为己有。
他们明知是丑事和犯罪的事,会有很大的风险,可还是让“小茨冈”去做。外祖母明知道让“小茨冈”偷东西是不对的,可是又阻止不了,只能睁一眼,闭一眼,表现了外祖母的无可奈何。
4、“好事情”
“好事情”是一个性格孤僻、但内心友善的人,对于阿廖沙的接近他十分乐意也没有拒绝。“好事情”身上有着一种专注的品质,很喜欢看书。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
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
“我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丑恶行为,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它们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灵魂,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旧是那样健康、年轻,正在克服并且最终能够克服这种丑恶的行为。
作为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是“我”——阿廖沙(即作者本人)三岁到十岁童年生活的真实再现,让读者深刻感受世纪中下叶俄罗斯底层的社会实况。外祖母是作者在小说中笔触最为厚重的形象,也是作者偶像描述的推崇者。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经历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描摹了世纪中下叶俄国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不过,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出来。在《重年》整部作品中,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斥着暴力、麻木不仁。他们放纵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穷困、病痛的折磨,正如书中的那句话: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这应该就是对《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诠释!
外祖母身世艰辛,充满苦难,却始终虔诚上帝,有着圣徒一般的博大胸怀。“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得年轻,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在作者心目中,外祖母善良忠厚,聪明能干,是这个家庭真正的顶梁柱。这就与小说中的另一形象外祖父的暴戾凶狠形成强烈对比。这一对比在小说对“失火”的描写中达到一个顶峰。
那天,外祖母正祈祷时,听到外祖父“失火了”的嘶亚叫喊,仅仅瞬间的惊讶之后,她就指挥若定,发出两道指令:“把圣像摘下来!给小孩子穿上衣裳!”简短有力的指令凸显了外祖母心中的牵挂和慈爱。
外祖母的信仰在上帝,但信仰具体落到地上,却是落在了尘世间最需要保护的孩子身上。她的言语中散发着炽热的人性光辉和理性的温暖。而平时专断狂厉的外祖父却只是低声号泣,完全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外祖母身体力行,是坚定的行动主义者。她“冲向大火熊熊的房屋……在人们的惊愕当中,她浑身冒烟地钻了出来……”一个底层平民妇女在突如其来的火灾面前镇定自若,无所畏惧,正是作者以“火场”烘托人物的初衷。
火被扑灭之后,“屋里又像失火一样忙乱起来……舅母娜塔莉亚要生孩子了。”但最终,当“我”被粗暴的舅舅摔倒在地上苏醒过来时,我渴望的生命之火延续却以娜塔莉亚舅母难产死了而告终。如此残酷的生活现实就像一团火一样缠绕着俄罗斯社会底层民众。
以“自然之火”过渡到家庭之“火”。交错纷呈,互为铺垫。作者借“火”观照底层生存状态,洞察人性善恶。火灾引发的震撼场景也许正是解构小说中称外祖母为“我最贴心和最心爱的朋友”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童年》主要人物:
阿廖沙
主人公的阿廖沙(“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在他的一些朋友帮助下,阿廖沙了解到人间还存在着“真、善、美”。阿廖沙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贫苦的人,和下层劳动人民成为了真正的朋友。阿廖沙热爱书籍,而书籍在形成阿廖沙的性格。
外公
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不动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低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
外婆:
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溺亡……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
“好事情”:
“好事情”是一个性格孤僻、但内心友善的人。“好事情”身上有着一种专注的品质,很喜欢看书。因为他整天都在屋子里做一些小实验,正因为他的执着和专注,周围的人们不是很喜欢他,总是觉得他很神秘,不接地气,不善于与人交往。
父亲 彼什科夫 (手工业者,老实、本分)
母亲 瓦尔瓦拉 (勤劳善良的下层妇女)
继父 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 (脾气暴躁,经常毒打妻子)
外祖父 卡希林 (凶狠、残暴、自私、贪婪、吝啬)
外祖母 阿库琳娜·伊凡诺夫娜 (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主人公 阿廖沙 (善良,坚强,勇敢,纯洁,能干,有信心)
大舅舅 米哈伊尔 (自私自利,贪婪)
小舅舅 雅科夫 (自私自利,贪婪)
舅母 纳塔利娅 (温柔、怯弱)
表哥 雅科夫的萨沙 (顺受、麻木)
表哥 米哈伊尔的萨沙 (沉默、忧郁)
伙伴 小茨冈 (是个弃儿,为人开朗活泼,与主人公十分友好,但后来惨遭害死)
老匠人 格里戈里 (正直、本分)
保姆 叶芙盖尼娅 (快活善良)
房客 “好事情” (知识渊博、沉默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