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CH模型的发展

 我来答
手机用户10972
2016-05-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万
展开全部

为了衡量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性,Glosten、Jagannathan与Runkel(1989)提出了GJR模型,在条件方差方程(3)中加入负冲击的杠杆效应,但仍采用正态分布假设。Nelson(1991)提出了EGARCH模型。Engle等(1993)利用信息反应曲线分析比较了各种模型的杠杆效应,认为GJR模型最好地刻画了收益率的杠杆效应。Glosten、Jagannathan与Runkel(1993)分析比较了各种GARCH-M模型,指出不同的模型设定会导致条件方差对收益率产生正或负的不同影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