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和西餐的相同点和不相同点各5个,求大神解答啊
2个回答
2016-08-28
展开全部
相同点:1、都是人类有烹饪历史以来最著名的两大餐饮文化之一。
2、最高境界都可以称之为世界烹饪艺术的典范。
3、都使用煮、炒、煎、炸、炖、焖、烤等烹饪方法进行做菜。
4、都喜欢用各种酒来进行烹饪。
5、都比较讲究烹饪的火候与温度的掌控。
6、都有中、西餐宴会菜式以及流派。
7、都有冷菜、热菜之分。
8、都有各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餐饮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小吃。
不同点:1.饮食习俗的异同点: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
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当然,西方人以中西食物的差异来判定双方饮食营养的优劣是没有道理的。
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2.饮食观念的异同点:
中国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与中国饮食的重味相比较,西方饮食则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舌表面遍布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生吃的蔬菜,虽富含营养但却无“味”。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
3.饮食方式的异同点: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延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最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4. 饮食用具的异同点: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而西方人多使用餐刀、餐叉为主要食具,左手握叉,右手拿刀,将食物切下,即可用叉送入嘴里。
比较而言,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因此多从色、香、味去注重菜肴的外部表现;西方的饮食没有中国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也不注重其艺术性,而多从营养学的角度去考虑菜肴的结构和食品成分。
简言之,中菜和西菜,分别可以用繁和简来描述。
研究二 中外节日对比研究
中外节日五彩缤纷,分别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而且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许多有趣或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虽然现在的节日大多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但是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而延续至今的这些节日,应该让学生对它们的传统和起源有所了解。
(一)
中餐与西餐的上菜程序
餐上菜顺序应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点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
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斗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然后是咖啡或红茶。至于水果,可上可不上。
(二)西餐和中餐吃法的区别
.西餐的吃法之吃面包和黄油时,通常是小圆面包和包条
自己拿面包和黄油,然后用手把面包掰成几小块,抹一块,吃一块。
吃三明治,小的三明治和烤面包是用手拿着吃的,大点的吃前先切开。配卤汁吃的热三明治需要用刀和叉。
2.西餐的吃法之吃肉类
西方人吃肉(指的是羊排、牛排、猪排等)一般都是大块的。吃的时候,用刀、叉把肉切成一小块,大小刚好是一口。吃一块,切一块,不要一下子全切了,也千万不要用叉子把整块肉夹到嘴边,边咬、边咀嚼、边吞咽。
吃牛肉(牛排)的场合,由于可以按自己爱好决定生熟的程度,预定时,服务员或主人会问你生熟的程度。
吃有骨头的肉,比如吃鸡的时候,不要直接“动手”,要用叉子把整片肉固定(可以把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压住肉),再用刀沿骨头插入,把肉切开,边切边吃。如果是骨头很小时,可以用叉子把它放进嘴里,在嘴里把肉和骨头分开后,再用餐巾盖住嘴,把它吐到叉子上然后放到碟子里。不过需要直接“动手”的肉,洗手水往往会和肉同时端上来。一定要时常用餐巾擦手和嘴。
吃鱼时不要把鱼翻身,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剔掉鱼骨后再吃下层。
3.西餐的吃法之吃沙拉
西餐中,沙拉往往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里:作为主菜的配菜,比如说蔬菜沙拉,这是常见的;作为间隔菜,比如在主菜和甜点之间;作为第一道菜,比如说鸡肉沙拉。
如果沙拉是一大盘端上来就使用沙拉叉。如果和主菜放在一起则要使用主菜叉来吃。
如果沙拉是间隔菜,通常要和奶酪、炸玉米片等一起食用。先取一两片面包放在你的沙拉盘上,再取两三片玉米片。奶酪和沙拉要用叉子吃,而玉米片可以用手拿着吃。
如果主菜沙拉配有沙拉酱,可以先把沙拉酱浇在一部分沙拉上,吃完这部分后再加酱。直到加到碗底的生菜叶部分,这样浇汁就容易了。
沙拉习惯的吃法应该是:将大片的生菜叶用叉子切成小块,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并用。一次只切一块,吃完再切。
4.西餐的吃法之喝汤
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即使是汤菜再热,也不要用嘴吹。要用汤匙从里向外舀,汤盘里的汤快喝完时,可以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匙舀净就行了。吃完后,将汤匙留在汤盘里,匙把指向自己。
5.西餐的吃法之蚝和文蛤
吃蚝和文蛤用左手捏着壳,右手用蚝叉取出蚝肉,蘸调味料用蚝叉吃。小虾和螃蟹的混合物也可以单独蘸调味料,用蚝叉吃。
6.西餐的吃法之意大利面
吃意大利面,要用叉子慢慢地卷起面条,每次卷四五根最方便。也可以用调羹和叉子一起吃,调羹可以帮助叉子控制滑溜溜的面条。不能直接用嘴吸,不然容易把汁溅得到处都是。
7.西餐的吃法之水果
在许多国家,把水果作为甜点或随甜点一起送上。通常是许多水果混合在一起,做成水果沙拉,或做成水果拼盘。
吃水果关键是怎样去掉果核。不能拿着整个去咬。有刀叉的情况下,应小心地使用,用刀切成四瓣再去皮核,用叉子叉着吃。要注意别把汁溅出来。没有刀或叉时,可以用你的两个手指把果核从嘴里轻轻拿出,放在果盘的边上。把果核直接从嘴里吐出来,是非常失礼的。
8.西餐的吃法之西式快餐和小吃
汉堡包和热狗是用手拿着吃,但一定要用餐巾纸垫住,让酱汁流到餐巾上,而不是流到你的手或衣服上。为防止万一,可以一只手拿餐巾垫住,另一只手准备一两张餐巾备用。
比萨饼可以用手拿着饼块,把外边转向里,防止上面的馅掉出来。但一般晚宴的餐桌上看不到比萨饼的。
玉米薄饼是一种普遍的用手拿着吃的食物。可以蘸上如甜豆或蕃茄酱等混合酱后吃。
油煎食品和薯片,可以用手拿着吃,也可以用叉子吃。如果在户外,当然可以用手拿着吃了。
(三)
在中国,一进饭店,就会看到巨大的透明玻璃鱼缸,里面装着用于烹饪的鱼。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可从没在饭店见过这种阵势,只当是在自己国家的宠物商店看宠物。因此,当我们得知这些动物最终会被吃到嘴里的时候是非常不舒服的。在中国,饭店展示这些动物是为了向顾客保证食物的新鲜;但是在西方国家,客人只有品尝了菜肴之后才会知道这道菜新鲜与否。
中国常用的可以旋转的桌子也是非常奇怪的。在西方国家,除非在家里,否则我们不跟其他人分享事物,并且在饭店的餐桌上取食别人点的菜品也是不符合社交礼仪的。我们只点自己喜欢吃的菜,并将它放在自己的面前。中国的餐具也令西方人很头痛,当中国人灵活地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时,我们却屡屡受挫。
上菜更是令我们大开眼界的时刻。一道道上桌的菜,无论是荤菜或者素菜,都令我们颇为惊叹。要知道,我们可从来没有期望它们会以动物的原型出现在饭桌上。西方的厨师在烹饪时,都会剔除骨头,并选取最恰当或者最好吃的部分入菜。随后,再用各色调味品、香料和蔬菜进行装饰,使菜品以艺术品的面貌出现。而在中国,当我们点了一道鸡肉后,得到的竟是一只带着头和脚的整鸡——鸡的头部被砍下,嘴巴大张,似乎在对冲鸡头坐着的客人致意。中国的厨师善于把整只鸡奉献给客人,一点都不浪费。而我们不得不自己剔除鸡骨。鸡脚据说是中国南方的一种美食,但我们从未吃过,我所见过的鸡脚都还长在活生生的鸡身上。而现在,它们却在我面前的盘子里。
中国如今已接受了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传统的东方饮食文化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西方也是如此,在美国同样有很多中国餐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如今只有纽约飞往北京的13个小时旅程,甚至,只在点击鼠标的刹那之间。
2、最高境界都可以称之为世界烹饪艺术的典范。
3、都使用煮、炒、煎、炸、炖、焖、烤等烹饪方法进行做菜。
4、都喜欢用各种酒来进行烹饪。
5、都比较讲究烹饪的火候与温度的掌控。
6、都有中、西餐宴会菜式以及流派。
7、都有冷菜、热菜之分。
8、都有各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餐饮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小吃。
不同点:1.饮食习俗的异同点: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
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当然,西方人以中西食物的差异来判定双方饮食营养的优劣是没有道理的。
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2.饮食观念的异同点:
中国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与中国饮食的重味相比较,西方饮食则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舌表面遍布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生吃的蔬菜,虽富含营养但却无“味”。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
3.饮食方式的异同点: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延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最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4. 饮食用具的异同点: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而西方人多使用餐刀、餐叉为主要食具,左手握叉,右手拿刀,将食物切下,即可用叉送入嘴里。
比较而言,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因此多从色、香、味去注重菜肴的外部表现;西方的饮食没有中国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也不注重其艺术性,而多从营养学的角度去考虑菜肴的结构和食品成分。
简言之,中菜和西菜,分别可以用繁和简来描述。
研究二 中外节日对比研究
中外节日五彩缤纷,分别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而且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许多有趣或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虽然现在的节日大多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但是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而延续至今的这些节日,应该让学生对它们的传统和起源有所了解。
(一)
中餐与西餐的上菜程序
餐上菜顺序应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点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
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斗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然后是咖啡或红茶。至于水果,可上可不上。
(二)西餐和中餐吃法的区别
.西餐的吃法之吃面包和黄油时,通常是小圆面包和包条
自己拿面包和黄油,然后用手把面包掰成几小块,抹一块,吃一块。
吃三明治,小的三明治和烤面包是用手拿着吃的,大点的吃前先切开。配卤汁吃的热三明治需要用刀和叉。
2.西餐的吃法之吃肉类
西方人吃肉(指的是羊排、牛排、猪排等)一般都是大块的。吃的时候,用刀、叉把肉切成一小块,大小刚好是一口。吃一块,切一块,不要一下子全切了,也千万不要用叉子把整块肉夹到嘴边,边咬、边咀嚼、边吞咽。
吃牛肉(牛排)的场合,由于可以按自己爱好决定生熟的程度,预定时,服务员或主人会问你生熟的程度。
吃有骨头的肉,比如吃鸡的时候,不要直接“动手”,要用叉子把整片肉固定(可以把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压住肉),再用刀沿骨头插入,把肉切开,边切边吃。如果是骨头很小时,可以用叉子把它放进嘴里,在嘴里把肉和骨头分开后,再用餐巾盖住嘴,把它吐到叉子上然后放到碟子里。不过需要直接“动手”的肉,洗手水往往会和肉同时端上来。一定要时常用餐巾擦手和嘴。
吃鱼时不要把鱼翻身,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剔掉鱼骨后再吃下层。
3.西餐的吃法之吃沙拉
西餐中,沙拉往往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里:作为主菜的配菜,比如说蔬菜沙拉,这是常见的;作为间隔菜,比如在主菜和甜点之间;作为第一道菜,比如说鸡肉沙拉。
如果沙拉是一大盘端上来就使用沙拉叉。如果和主菜放在一起则要使用主菜叉来吃。
如果沙拉是间隔菜,通常要和奶酪、炸玉米片等一起食用。先取一两片面包放在你的沙拉盘上,再取两三片玉米片。奶酪和沙拉要用叉子吃,而玉米片可以用手拿着吃。
如果主菜沙拉配有沙拉酱,可以先把沙拉酱浇在一部分沙拉上,吃完这部分后再加酱。直到加到碗底的生菜叶部分,这样浇汁就容易了。
沙拉习惯的吃法应该是:将大片的生菜叶用叉子切成小块,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并用。一次只切一块,吃完再切。
4.西餐的吃法之喝汤
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即使是汤菜再热,也不要用嘴吹。要用汤匙从里向外舀,汤盘里的汤快喝完时,可以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匙舀净就行了。吃完后,将汤匙留在汤盘里,匙把指向自己。
5.西餐的吃法之蚝和文蛤
吃蚝和文蛤用左手捏着壳,右手用蚝叉取出蚝肉,蘸调味料用蚝叉吃。小虾和螃蟹的混合物也可以单独蘸调味料,用蚝叉吃。
6.西餐的吃法之意大利面
吃意大利面,要用叉子慢慢地卷起面条,每次卷四五根最方便。也可以用调羹和叉子一起吃,调羹可以帮助叉子控制滑溜溜的面条。不能直接用嘴吸,不然容易把汁溅得到处都是。
7.西餐的吃法之水果
在许多国家,把水果作为甜点或随甜点一起送上。通常是许多水果混合在一起,做成水果沙拉,或做成水果拼盘。
吃水果关键是怎样去掉果核。不能拿着整个去咬。有刀叉的情况下,应小心地使用,用刀切成四瓣再去皮核,用叉子叉着吃。要注意别把汁溅出来。没有刀或叉时,可以用你的两个手指把果核从嘴里轻轻拿出,放在果盘的边上。把果核直接从嘴里吐出来,是非常失礼的。
8.西餐的吃法之西式快餐和小吃
汉堡包和热狗是用手拿着吃,但一定要用餐巾纸垫住,让酱汁流到餐巾上,而不是流到你的手或衣服上。为防止万一,可以一只手拿餐巾垫住,另一只手准备一两张餐巾备用。
比萨饼可以用手拿着饼块,把外边转向里,防止上面的馅掉出来。但一般晚宴的餐桌上看不到比萨饼的。
玉米薄饼是一种普遍的用手拿着吃的食物。可以蘸上如甜豆或蕃茄酱等混合酱后吃。
油煎食品和薯片,可以用手拿着吃,也可以用叉子吃。如果在户外,当然可以用手拿着吃了。
(三)
在中国,一进饭店,就会看到巨大的透明玻璃鱼缸,里面装着用于烹饪的鱼。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可从没在饭店见过这种阵势,只当是在自己国家的宠物商店看宠物。因此,当我们得知这些动物最终会被吃到嘴里的时候是非常不舒服的。在中国,饭店展示这些动物是为了向顾客保证食物的新鲜;但是在西方国家,客人只有品尝了菜肴之后才会知道这道菜新鲜与否。
中国常用的可以旋转的桌子也是非常奇怪的。在西方国家,除非在家里,否则我们不跟其他人分享事物,并且在饭店的餐桌上取食别人点的菜品也是不符合社交礼仪的。我们只点自己喜欢吃的菜,并将它放在自己的面前。中国的餐具也令西方人很头痛,当中国人灵活地使用筷子夹取食物时,我们却屡屡受挫。
上菜更是令我们大开眼界的时刻。一道道上桌的菜,无论是荤菜或者素菜,都令我们颇为惊叹。要知道,我们可从来没有期望它们会以动物的原型出现在饭桌上。西方的厨师在烹饪时,都会剔除骨头,并选取最恰当或者最好吃的部分入菜。随后,再用各色调味品、香料和蔬菜进行装饰,使菜品以艺术品的面貌出现。而在中国,当我们点了一道鸡肉后,得到的竟是一只带着头和脚的整鸡——鸡的头部被砍下,嘴巴大张,似乎在对冲鸡头坐着的客人致意。中国的厨师善于把整只鸡奉献给客人,一点都不浪费。而我们不得不自己剔除鸡骨。鸡脚据说是中国南方的一种美食,但我们从未吃过,我所见过的鸡脚都还长在活生生的鸡身上。而现在,它们却在我面前的盘子里。
中国如今已接受了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传统的东方饮食文化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西方也是如此,在美国同样有很多中国餐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距离如今只有纽约飞往北京的13个小时旅程,甚至,只在点击鼠标的刹那之间。
展开全部
中餐用圆台面比较多,西餐用长桌比较多
中餐多要敬酒,西餐喝酒主要用于配餐,不劝酒
中餐经常用湿毛巾,西餐主要用口布
中式礼仪左侧为大,西式礼仪右侧为大
中餐餐具以筷子和调羹为主,西餐餐具以刀叉勺为主,根据菜色,餐具会有不同
中餐点菜需要照顾所有人的口味,西餐点菜个人选自己喜欢的菜色
中餐上菜频率高,所有的菜几乎可以同时上桌,西餐按照顺序,一道吃完上下一道
中餐礼仪对领导和贵宾比较照顾,西餐礼仪更侧重妇女和长者
西餐的酒杯通常摆放在便于拿到的右手边,中餐由于要伸筷子取菜,酒杯往往放在左边或者正中间。
中餐中的茶,可以是配餐的饮料,但是西餐往往在餐后和茶或者咖啡
中餐多要敬酒,西餐喝酒主要用于配餐,不劝酒
中餐经常用湿毛巾,西餐主要用口布
中式礼仪左侧为大,西式礼仪右侧为大
中餐餐具以筷子和调羹为主,西餐餐具以刀叉勺为主,根据菜色,餐具会有不同
中餐点菜需要照顾所有人的口味,西餐点菜个人选自己喜欢的菜色
中餐上菜频率高,所有的菜几乎可以同时上桌,西餐按照顺序,一道吃完上下一道
中餐礼仪对领导和贵宾比较照顾,西餐礼仪更侧重妇女和长者
西餐的酒杯通常摆放在便于拿到的右手边,中餐由于要伸筷子取菜,酒杯往往放在左边或者正中间。
中餐中的茶,可以是配餐的饮料,但是西餐往往在餐后和茶或者咖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