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2017-03-24
展开全部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史话
作者: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 陆峰博士
发展电子政务是政府适应信息社会变革、推进履职手段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抓手,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决定了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等履职能力。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重要重要途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从上世纪90年“三金”工程启动,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前(1996年之前)
关键词:三金工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
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各级各类国家机构信息中心的建立与发展,隶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政府信息技术人才队伍逐步形成。1983年,原国家计委成立信息管理办公室,负责国家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以及相关总体方案、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的研究工作。198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并组建国家经济信息中心。1987年1月24日,原国家计委所属的计算中心、预测中心和信息管理办公室合并,组建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全面负责国家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工作。与此同时,中央其他政府部门也开始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此后,各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相继建立信息中心。1988年1月22日,国家经济信息中心更名为国家信息中心。
1993年,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主席,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国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立,加强了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确立了推进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次年,国家信息化专家组成立,专家组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参谋机构,为建设国家信息化体系,推动国家信息化进程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
技术应用发展情况
这一时期,电子政务建设进展最大标志是我国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工程建设。继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世界各地掀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正式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金桥工程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并与国务院各部委专用网连接的国家共用经济信息网。金关工程是对国家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行无纸贸易的外贸信息管理工程。金卡工程则是以推广使用“信息卡”和“现金卡”为目标的货币电子化工程。
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时期(1996年-1999年)
关键词:政府上网工程
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1996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20多个部委组成,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组长,领导小组是国务院负责全国信息化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原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办公室改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是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此后,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市、部委局办都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和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是国家适应信息化发展形势的需求,根据我国政府机构特殊的组织形势需要,设立的跨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表明了国家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跨部门信息化协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新途径,开辟了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新篇章。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了信息产业部,撤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工作改由信息产业部承担。撤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国务院根据机构改革精简编制需要而作出的重大的决定,工作改由专业的信息产业部承担,一方面加强了信息化推进工作的专业性,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产业部是一个行业主管部门,不具备跨部门议事协调的能力,因此弱化了跨部门的信息化推进工作。
技术应用发展情况
这一时期,国家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该工程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等4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联合策划发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局作为支持落实单位,联合信息产业界的各方面力量(ISP/ICP、软硬件厂商、新闻媒体),推动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正式站点并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服务的应用项目,构建我国的电子政府,目标是争取在2000年实现80%的中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在网络上建有正式站点,并提供信息服务和便民服务,为构建一个高效率的电子化政府,最终实现我国网络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实际上,在“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之前,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中已有许多网上先行者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管理处统计,国内登记注册的各级政府、各部门域名已有800多个,其中已经投入使用的有200多个。
三、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时期
(一)信息产业部时期(1999年-2001年)
1999年12月,根据国务院领导关于恢复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批示,成立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担任组长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继续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撤销后一年后,以国家名义再次成立了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国家领导根据当时信息化工作形势的需要作出的重大决定,表明了国家对信息工作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强化了国家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不单设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信息产业部承担。领导小组有关工作机构设置如下: 一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已经成立的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同时撤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部际协调小组。二是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设在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同时撤销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三是计算机2000年问题应急工作办公室。设在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该办公室在完成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任务后,自行撤销。四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组,负责就我国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时期(2001年-2007年)
关键词: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17号文、34号文、18号文
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2001年8月,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任组长。伴随着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简称国信办)也相继成立,曾培炎部长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国信办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办公室下设五个组和一个秘书处,即:政策规划组、推广应用组、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电子政务组、综合组和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成立,表明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有了日常办事机构,日常的具体事务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就我国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国信办的成立对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2001年-2006年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连续开了五次会议,发布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若干个重点文件,涉及电子政务建设、信息安全、信息资源、信息化战略、电子政务网络和总体框架等等,这些重要文件的发布典型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框架,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日后推进电子政务发展起到了巨大指引作用。
技术应用发展情况
这一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快速推进时期。一是启动了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建设,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二是全面推进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网站建设,其中中国政府网站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各级政府网站初步具备了简单的政府信息公开、办事流程在线查询和政民互动等功能。三是启动了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四是全面开启了“十二金”工程建设,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督(含金卡)四个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等八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另外,这一时期,各级政府部门都纷纷启动内部办公OA建设,但由于政务和信息技术融合深度不够,政务OA办公成效有效。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时期(2008年-2014年)
关键词: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电子政务云平台
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2008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信办)并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电子政务相关职能被合并到了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工信部承担了国家电子政务推进工作时间,在电子政务宣传推进、县级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电子政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电子政务处的积极推动下,2011年9月,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用一年左右时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充分利用平台全面、准确发布政府信息公开事项,实时、规范办理主要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并实现电子监察全覆盖,为在全国全面推行奠定基础、积累经验。2011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首个《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应用和注重成效为主线,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成效,促进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建设,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走一条立足国情、讲求实效、面向未来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适应云计算发展形势,2013年2月,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印发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提出了要积极推动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创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在承担全国电子政务推进工作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全国电子政务基层调研和基层人才培训工作,为电子政务在基层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尽管工信部在承担全国电子政务推进工作期间做了大量推进工作,但受限于全国电子政务复杂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起来困难重重,尤其是在统筹规划布局和重大项目落实实施方面缺乏有效抓手。
技术应用发展情况
该时期电子政务发展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随着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日益迫切,各级政府部门围绕市政管理、应急救灾、公共安全、社区服务、市场监管、并联审批等业务主题,以多种模式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涌现出了一批典型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二是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新技术应用情况比较显著。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多数政府部门政府网站都推出了手机版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和政务服务APP应用等,后期随着微信普及推广应用,政务部门都纷纷利用微信公众号推进政务公开,极大地推进了政务信息公开。例如,2013年10月11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腾讯微博以及微信。2013年12月18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另外,随着云计算技术发展,许多政府部门利用云计算平台来推进政务部门电子政务集约建设。
四、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时期(2014年-至今)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简政放权
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为了统筹推进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2014年2月,党中央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事务推进。此后,与电子政务统筹推进相关职能从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划归到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由该局负责统筹推进全国电子政务发展工作,全国电子政务发展和推进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技术应用发展情况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务领域成为了“互联网+”战略推行的重要战场,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全面推进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实现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多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条块分割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模式造成了网络分割和信息孤岛,严重阻碍了各类政务服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影响着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二是电子和政务融合深度不够,电子政务经济社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制约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三是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等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共建共享、集约建设的电子政务投资建设体系尚未形成。四是基础数据库、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等基础配套资源服务滞后,使得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受到众多条件制约。
未来,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及公众对政务服务质量需求的提高,将会进一步加速一体化电子政务建设,助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联系邮箱:mellowmelon@163.com)
作者: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 陆峰博士
发展电子政务是政府适应信息社会变革、推进履职手段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抓手,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决定了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等履职能力。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重要重要途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从上世纪90年“三金”工程启动,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前(1996年之前)
关键词:三金工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
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各级各类国家机构信息中心的建立与发展,隶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政府信息技术人才队伍逐步形成。1983年,原国家计委成立信息管理办公室,负责国家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以及相关总体方案、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的研究工作。198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并组建国家经济信息中心。1987年1月24日,原国家计委所属的计算中心、预测中心和信息管理办公室合并,组建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全面负责国家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工作。与此同时,中央其他政府部门也开始开展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此后,各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相继建立信息中心。1988年1月22日,国家经济信息中心更名为国家信息中心。
1993年,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主席,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国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立,加强了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确立了推进信息化工程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次年,国家信息化专家组成立,专家组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参谋机构,为建设国家信息化体系,推动国家信息化进程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
技术应用发展情况
这一时期,电子政务建设进展最大标志是我国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工程建设。继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世界各地掀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正式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序幕。金桥工程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并与国务院各部委专用网连接的国家共用经济信息网。金关工程是对国家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行无纸贸易的外贸信息管理工程。金卡工程则是以推广使用“信息卡”和“现金卡”为目标的货币电子化工程。
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时期(1996年-1999年)
关键词:政府上网工程
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1996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20多个部委组成,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组长,领导小组是国务院负责全国信息化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原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办公室改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是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此后,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市、部委局办都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和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是国家适应信息化发展形势的需求,根据我国政府机构特殊的组织形势需要,设立的跨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协调小组,表明了国家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跨部门信息化协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新途径,开辟了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新篇章。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了信息产业部,撤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工作改由信息产业部承担。撤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国务院根据机构改革精简编制需要而作出的重大的决定,工作改由专业的信息产业部承担,一方面加强了信息化推进工作的专业性,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产业部是一个行业主管部门,不具备跨部门议事协调的能力,因此弱化了跨部门的信息化推进工作。
技术应用发展情况
这一时期,国家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该工程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等4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联合策划发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局作为支持落实单位,联合信息产业界的各方面力量(ISP/ICP、软硬件厂商、新闻媒体),推动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正式站点并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服务的应用项目,构建我国的电子政府,目标是争取在2000年实现80%的中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在网络上建有正式站点,并提供信息服务和便民服务,为构建一个高效率的电子化政府,最终实现我国网络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实际上,在“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之前,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中已有许多网上先行者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管理处统计,国内登记注册的各级政府、各部门域名已有800多个,其中已经投入使用的有200多个。
三、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时期
(一)信息产业部时期(1999年-2001年)
1999年12月,根据国务院领导关于恢复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批示,成立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担任组长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继续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撤销后一年后,以国家名义再次成立了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是国家领导根据当时信息化工作形势的需要作出的重大决定,表明了国家对信息工作重要性的高度重视,强化了国家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不单设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信息产业部承担。领导小组有关工作机构设置如下: 一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已经成立的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同时撤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部际协调小组。二是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设在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同时撤销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三是计算机2000年问题应急工作办公室。设在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该办公室在完成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任务后,自行撤销。四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组,负责就我国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时期(2001年-2007年)
关键词: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17号文、34号文、18号文
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2001年8月,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任组长。伴随着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简称国信办)也相继成立,曾培炎部长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国信办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办公室下设五个组和一个秘书处,即:政策规划组、推广应用组、网络与信息安全组、电子政务组、综合组和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成立,表明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有了日常办事机构,日常的具体事务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就我国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国信办的成立对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2001年-2006年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连续开了五次会议,发布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若干个重点文件,涉及电子政务建设、信息安全、信息资源、信息化战略、电子政务网络和总体框架等等,这些重要文件的发布典型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框架,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日后推进电子政务发展起到了巨大指引作用。
技术应用发展情况
这一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快速推进时期。一是启动了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建设,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二是全面推进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网站建设,其中中国政府网站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各级政府网站初步具备了简单的政府信息公开、办事流程在线查询和政民互动等功能。三是启动了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四是全面开启了“十二金”工程建设,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督(含金卡)四个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质和金水等八个业务系统工程建设。另外,这一时期,各级政府部门都纷纷启动内部办公OA建设,但由于政务和信息技术融合深度不够,政务OA办公成效有效。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时期(2008年-2014年)
关键词: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电子政务云平台
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2008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信办)并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电子政务相关职能被合并到了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工信部承担了国家电子政务推进工作时间,在电子政务宣传推进、县级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电子政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电子政务处的积极推动下,2011年9月,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用一年左右时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充分利用平台全面、准确发布政府信息公开事项,实时、规范办理主要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并实现电子监察全覆盖,为在全国全面推行奠定基础、积累经验。2011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首个《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应用和注重成效为主线,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成效,促进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建设,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走一条立足国情、讲求实效、面向未来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适应云计算发展形势,2013年2月,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印发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提出了要积极推动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创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在承担全国电子政务推进工作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全国电子政务基层调研和基层人才培训工作,为电子政务在基层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尽管工信部在承担全国电子政务推进工作期间做了大量推进工作,但受限于全国电子政务复杂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起来困难重重,尤其是在统筹规划布局和重大项目落实实施方面缺乏有效抓手。
技术应用发展情况
该时期电子政务发展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随着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日益迫切,各级政府部门围绕市政管理、应急救灾、公共安全、社区服务、市场监管、并联审批等业务主题,以多种模式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涌现出了一批典型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二是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新技术应用情况比较显著。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多数政府部门政府网站都推出了手机版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和政务服务APP应用等,后期随着微信普及推广应用,政务部门都纷纷利用微信公众号推进政务公开,极大地推进了政务信息公开。例如,2013年10月11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腾讯微博以及微信。2013年12月18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新浪微博和人民微博。另外,随着云计算技术发展,许多政府部门利用云计算平台来推进政务部门电子政务集约建设。
四、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时期(2014年-至今)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简政放权
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为了统筹推进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2014年2月,党中央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事务推进。此后,与电子政务统筹推进相关职能从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划归到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由该局负责统筹推进全国电子政务发展工作,全国电子政务发展和推进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技术应用发展情况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务领域成为了“互联网+”战略推行的重要战场,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全面推进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实现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多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条块分割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模式造成了网络分割和信息孤岛,严重阻碍了各类政务服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影响着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二是电子和政务融合深度不够,电子政务经济社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制约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三是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等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共建共享、集约建设的电子政务投资建设体系尚未形成。四是基础数据库、电子证照、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等基础配套资源服务滞后,使得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受到众多条件制约。
未来,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及公众对政务服务质量需求的提高,将会进一步加速一体化电子政务建设,助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联系邮箱:mellowmelon@163.com)
展开全部
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和特点 (一)取得的成绩 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已经开始从起步阶段迈入整合阶段。整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业垂直系统的整合;二是地方政府的横向整合;三是垂直系统与属地部门系统的整合。从而实现各层级政府之间畅通、政府各部门之间无缝、条块之间有机结合。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运行体制、预算体制不完善,组织机构缺乏落实,职能配置及其运行方式不明确。二是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开发利用的水平低。由于受我国条块分割体制的影响,已建设的应用更多的只是处在传递政府信息和办公室自动化等低层次、简单应用上。部门自成体系现象严重,跨部门应用系统设计成了部门内系统,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隔离成一个个独立的“孤岛”。大多数跨部门的重点业务系统被牵头部门设计成了部门内系统,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没有达成共识,自建、自用和自成体系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明显,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被人为地割裂成了一个个“孤岛”。三是建设和应用发展不平衡,应用系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效率低。四是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金鹏信息电子政务软件 (三)呈现的特点 总的来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特征大体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 (2)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越来越明确 (3)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思路越来越清晰 (4)对电子政务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5)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成效也越来越突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审、金贸、金农、金保等;
第三阶段是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并把当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截至2002年底,各级政府在gov.cn上注册的域名数量就达6686个,已经建成的琳琅满目的政府门户网站数量达4929个。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已初具规模;
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即全面建设电子政务阶段。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抓紧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相继调整了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开始实施“冷”处理。中国电于政务建设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己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阶段。《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现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系原则,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在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电子政务法》的前期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业内人士将2006称为“电子政务务实年”,至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和理性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审、金贸、金农、金保等;
第三阶段是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并把当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截至2002年底,各级政府在gov.cn上注册的域名数量就达6686个,已经建成的琳琅满目的政府门户网站数量达4929个。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已初具规模;
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即全面建设电子政务阶段。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抓紧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相继调整了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开始实施“冷”处理。中国电于政务建设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己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阶段。《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现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系原则,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在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电子政务法》的前期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业内人士将2006称为“电子政务务实年”,至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和理性发展的阶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