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

 我来答
carolinewuyan
2016-12-18 · TA获得超过5.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4%
帮助的人:1.6亿
展开全部
新课标强调《品德与生活》的活动性,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组织儿童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那么作为品德课教师怎样真正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使“活动课”上得生动有效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一、明确认识开展品德活动课的意义。
传统的品德课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说教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情感体验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上品德课毫无兴趣。新课程标准把《品德》的课程性质定位于“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品德课越来越生活化、活动化,更加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把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活动的中心,通过活动去感悟和体验,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教学实践证明,由于活动课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学生非常喜欢上。它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素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从活动的设计、选定到实施,都要追求实效性。
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1、确定主题和目标。主题的确定来源于社会需要和儿童成长的需要,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的教育内容,如: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开展“学雷锋见行动”主题活动,结合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我的优点和缺点、男女同学如何交往等;三是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如:风气问题、情绪问题等;四是结合当地政府倡导的主题活动、价值取向开展教育活动,如:结合本县的“双创”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主题确定后就要确定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和聚焦作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可行,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承受能力和成长需要,切忌假大空,脱离实际。
2、深入研究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及过程。活动内容的把握和过程的设计是准备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准备时须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透彻地分析课程的三维目标,同时要周全考虑如何去实现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搜集各方面的材料作为辅助,课前布置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预见目标实现的障碍及克服的方法等。活动形式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式为内容服务,要体现教育性;第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第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具体活动形式主要有:游戏、情景短剧、观摩电视短片或动漫片、参观访问、角色扮演、叙述一件事情或讲故事、讨论、生活实践等。活动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引发体验领悟阶段。第二阶段是分享和价值引导阶段。第三阶段是指导行为实践阶段。就是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先是在创设的情境中有了体验感悟,产生了激情,再是在感悟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判断认知,通过老师的指导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最后是将生成的认知转化为行动,内化成品质。简言之,就是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认知、内化道德品质的过程。
3、环境设计及所需教具、课件的准备。活动课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老师站在上面讲,学生坐在下面听的模式,而是要有充分的互动交流。要根据活动内容,结合本校本地区内外部环境条件实际,精心选择设计活动环境。环境设计要为教育主题服务。环境设计包括室内的空间设计、室外活动的场地设计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路线设计等。如在室内进行,要做好黑板的版面设计,以烘托气氛,突出主题。要做好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设计,有活动的空间,如坐成不同的阵型,分成不同的小组,充当不同的角色等。如在校园等室外环境中开展活动,则要规划好场地,准备好所需器材,协调安排好协作人员等。如到某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则要确定好活动场所,规划好路线,协调好配合人员,做好安全保障等。此外,还要准备活动课所必需的相关材料及多媒体课件等。
4、将课前准备写成教案。教案包括:活动课的题目、活动目标、方法、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课的反思及效果评估等。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活动课的教学并不是只强调教师单方面的教和学生单方面的学,而是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主要靠学生的自主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只有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师生之间良性互动,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否则,无论何种形式的活动课都无法很好地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实践性较强,一般以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联系学生身边的变化,涉及到“生命教育”、“学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国情教育”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和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导演、主持能力,增强协调、服务意识。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创造安全、公平、轻松的活动环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无所顾虑的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四、精心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形式。   
  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知识竞赛、辩论会、座谈会、演讲会、模拟表演、以案说法、时事述评、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等等。这些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恰当运用,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和提高能力。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形式要服务于内容,形式要切合实际,要与内容有效结合,因此在具体操作上,要考虑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如教学“做有责任的小公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所感受,明确责任,敢于担当,选择了先参观学校周边存在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学生讨论,指出发现的社会问题,把你关心的某个问题向相关部门写一份建议,讨论交流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做有责任的小公民。根据内容需要,选择的形式可以是某一种、某几种、或某一种为主其他几种配合等不同形式,总之要达到教学活动效果最大化为佳。
五、注重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一节课当中立即生成。教师要注意课后的评估追踪。指导学生将课上获得的认知转化为课外的行为实践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地反馈和调整。通过走访调查、征求意见、发放问卷、数据统计等方式了解掌握主题活动的实际效果。教师课外时间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一旦发现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有偏差,可以及时予以指导纠正,必要时还需要借助适当的行为训练和外部强化等措施,促使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