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个什么鬼

 我来答
飞哥哥看了你一眼
2017-02-07 · TA获得超过162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2016年高考作文最热的词非“任务驱动型作文”莫属。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呢?这个概念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其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中首次提出的,也代表了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方向。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三个维度

新材料作文自2006年以来,已成为高考作文主要的呈现形式。但在互联网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基础教育教学备考更加系统、教辅产业化的现实背景下,套作、宿构和抄袭严重影响考生写出真情实感、自主创造的作文,大大降低了作文试题的测试效度。我们可以用一张表格来看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类别

要求

考生作文状况

衡量标准

解决办法

文体

一般要求是除诗歌外的其他各类文体

有记叙文、散文、小说;文言文、韵文等

文体的多样性加大判分的误差

考生对新材料作文考查的隐性要求不明确,引导教育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因此引入“任务驱动型作文”。

立意

确定一类立意

“抠”材料中的关键词,成为核心立意,有宿构与套作

立意的多样性加大判分误差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观点

材料变成“拐杖”,一旦形成论题,便不再或甚少使用

立意的多样性导致素材的多样性加大判分误差

结构

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论述文)新的“三段论”自我闭合模式

结构固定、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判分区分度不强

因此,可以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
张开老师进一步解释说:“作文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这句话大致包含了“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考查的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与新材料作文相同,采用贴近生活的事实材料,引导考生理性地思考现实,培养对社会、生活、人生、自然的思辨能力。
学生对材料不陌生,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上的多维性,使考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然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新材料作文基础上冠以“驱动型”,就显示了这两种题型之间的区别,也就是第二个维度和第三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是增加任务型指令,这个指令包含文章的外部形态的显性要求和内部行文的隐性要求。即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
第三个维度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任务驱动型作文给考生提供真实的情境,需要考生从提供的几个维度辨析、比较、论证,带着理性真实交流,强化作文的教育功能,作文不仅仅是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更是一次境界的升华,灵魂的洗礼。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型指津

作为新生的题型,任务驱动型作文对考生的考查有着明确的指向性,也就要求考生必须带着“任务”去写,用“任务”去“驱动”学生写作,考生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圆满地完成命题老师设置的任务。依据任务的达成度来科学判分。这种题型有着鲜明的特征:

★从外部形态看★

1.文体任务驱动:任务驱动型作文有着明确的文体指令。
如2015年课标卷Ⅰ作文题明确要求考生用书信体,原题如下: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写一封信”“明确收信人”“以‘明华’为写信人”就是明确指令,书信的格式是得分点。不但如此,我们继续解读,就可以发现,这封信的内容应该是论述式的,因为题干明确了“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也就是考生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就观点。

2.材料任务驱动:材料与论证过程相交融。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在作文时,要“综合材料及含意”,也就是不能简单地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而是在“综合材料”,萃取“含意”的基础上,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也不能只重点选择一个材料进行论述不及其他,要从所给材料的辨证分析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将材料贯穿在行文中。

3.论述方式任务驱动:紧扣事件,集中精力,理性分析。
材料提供真实的情境,要求考生进行真实的交流。在材料提供的多个对象中,考生必须有所取舍,用思辨思维将从材料中提炼的观点有机整合,用理性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社会、人生等的思考。对立的几个方面各有优长,或者均含有不足,需要考生对其辨证分析,正确评价,形成自己对事件的认识。

★从内部行文指向性看★

1.对象任务驱动:从材料中做出“选择”,论述有明显指向性,不能架空议论。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材料往往抛出对立问题,让考生自己取舍。但主体对象却已经暗含在材料中,也就是核心立意和重点立意其实已经规定好了。考生要综合材料,萃取核心立意,正确选择论述的对象。一般而言,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独特的教育功能。考生要从材料中发现对象,并让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取舍符合主流价值。
例如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利用试题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他们分别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体现的则是依法治国的理念。

2.内容任务驱动:要以小见大,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辐射普遍现象,揭示材料本质。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引导中学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课标乙卷中的大李、老王和小刘,他们代表的是新时代三类人,都有自己的风采,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或生活中为国家、为人民直接或间接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考生的取舍则显现了他们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考题就是从这个小的细节来考查青年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反应时代的精神面貌。

3.探究方向任务驱动:从问题的强争议性和复杂性,考查学生的对事件立场的态度,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社会与人生。
“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张开语)这表明,考生应该有着明确的探究方向,写作必须有针对性。要从琐碎的叙事中烛照社会万象,从寻常的人物言行提炼时代风貌,同时,还要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在对材料的综合分析中形成理性认识,要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导向性实际上就是试题潜在的思想性,是高考作为国家行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也是作文题教育功能的体现。
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表格来明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本质考查要求及解决对策:

任务驱动大类

具体类别

要求

解决方案

外部形态任务

文体任务驱动

有明确的文体倾向性

除规定问题外,明确命题者论述文的指向性

材料任务驱动

综合材料及含意

深入辨析,材料贯穿行文

论述方式任务驱动

权衡理性论辩

真实交流,表达善意,重在厘清

内部行文指向任务

对象任务驱动

有所取舍,明辨是非,优选

从材料萃取核心立意,积极健康、符合主流价值观

内容任务驱动

以小见大,烛照社会,揭示本质

从“小”事中见“大”道理
从现象中抽取本质

探究方向任务驱动

辨析关键概念

关注、思考社会和人生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出现,使国考更加科学性的体现,使试题更加严谨。明确的导向性使评阅试卷的量化标准更明确。阅卷老师可以根据任务的达成度进行科学合理评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