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蜡烛在受热时首先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蜡烛的熔化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扩展资料:
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
、因有部分碳粒,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火焰最明亮,燃烧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当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首先变黑。
在吹灭蜡烛的一瞬间,可以看到一缕白烟,用燃烧的火柴去点这缕白烟,可以使蜡烛复燃,所以可以证明所冒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固所产生的固体微小颗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蜡烛
蜡烛燃烧首先看到的是火焰,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这是化学变化;蜡烛被燃烧放出的热融化,变成蜡油滴下来,蜡烛从固态变为液态,所以发生了物理变化。
原理:
当蜡烛点燃时,初始火焰越来越小,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焰心主要是蜡烛蒸汽,温度最低,石蜡在火焰内燃烧不足,温度高于焰心。因为有一些碳颗粒,所以外层火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火焰最明亮,燃烧充分,温度最高。
因此,当火柴杆迅速平放在火焰中时,大约1秒后将其取出,火柴杆与外焰接触首先变黑。在吹灭蜡烛的瞬间,可以看到一股白烟,它可以被燃烧的火柴重新点燃,因此可以证明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产生的一种小固体颗粒。
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氧气瓶的燃烧现象是火焰明亮放出热量,在氧气瓶壁上出现水雾。
扩展资料:
物理性质:
蜡烛在47摄氏度到64摄氏度之间熔化,密度约为0.9克/立方厘米。溶于汽油、二硫化碳、二甲苯、醚、苯、氯仿、四氯化碳、石脑油等非极性溶剂,不溶于水和甲醇。蜡烛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熔点、含油量和稳定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蜡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蜡
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
2C22H46+67O2=44CO2+46H2O
2C28H58+85O2=56CO2+58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