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入学前的准备
1、心理准备:
对于要上小学了,应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应该把学校的一些规矩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会从中体会哪些快乐。只有对上学有全面的了解,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对学校期望过高而失望。家长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描述小学生活的情景,描述得具体些,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那样的生活,向往那样的生活,感受小学校园里的那种学习氛围。
刚开学的一段时间,经常可以在一年级的教室门口看到这样的场景:上课铃声响了,孩子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撒手,“我要回家。我肚子痛。”妈妈是一脸的着急还有些愤怒,不时地想拍掉孩子的是手。老师婉转地劝说孩子。妈妈告诉老师。“孩子什么病都没有,一回家肚子就不痛,一切正常了。”其实这是孩子的依赖心理在作怪。所以上小学前的心理准备不容忽视。六、七岁的孩子,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红领巾,羡慕小学校园,他们有一种强烈的上小学欲望,这时家长就应该和孩子一道憧憬美好的学习生活。像最近,开学不久,女儿就回来跟我说,妈妈今天我们班的黑板上贴了四个字“走进小学”,我就说:“是呀,我的宝贝快六周岁了,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以后孩子每天回来都会跟我说:“今天老师跟我们说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脱衣服,明天老师要带我们去实验小学参观喽!”在孩子热切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了她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所以我觉得这次幼儿园的“走进小学”的主题活动是成功的,她已经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打好了心理基础。当然作为我们家长也可以在暑假里,带着孩子到即将就读的小学校园走一走,熟悉熟悉环境,和孩子很自然地聊聊:“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他们教小朋友学习本领。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在这里读书,你也会和哥哥、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2、能力习惯的准备
从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能导致事业的成败。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句话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广大父母与教师的身上。
对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年级出现“优生”和“差生”,其根本原因是态度、习惯问题。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那么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1健康习惯:“坐如钟,站如松,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早睡早起勤锻炼。”“讲卫生,穿戴整洁。”……2品德习惯:“听人说话要专注,面对面交流要眼看对方。”“对人有礼貌,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许多人面前说话要响亮。”“和同学老师单独说话要轻声,让人觉得你彬彬有礼。”“下课不和小朋友打闹,同学间要友好。”……3学习习惯,特别是要培养孩子热爱读书和珍惜时间的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家长要有恒心,有毅力,目标要明确,一个接一个地培养,心急解决不了问题。家长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我们再来看一个场景: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已经在教室里了。孩子们都整齐地等待上课。可就有几个孩子匆匆忙忙跑进教室,手忙脚乱地翻书包、翻课桌洞。书包里、课桌里也是杂乱无章的。这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出了问题。他还没有学会安排自己的事情,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而自理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自理能力的培养值得家长引起重视。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阿姨,在孩子的生活起居上给予关心,不吃饭给你喂,不会穿衣帮你穿。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所以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在一旁给予指导而不是指责。刚开始孩子做得不好,但家长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鼓励,赞赏。“你做得不错,如果再整齐一些就更好”等等。家长评价时可以用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希望传达给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自理能力的培养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早上自己穿衣,刷牙、洗脸、吃饭。书包、书桌自己理,全家吃饭时帮助端饭、放筷子等等。
作息时间的调整也是能力习惯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炎炎烈日的午后,老师和孩子都是汗淋淋的,有的孩子仍认真地听着,有的却是睡眼朦胧,甚至已经有孩子趴在桌上睡着了。不是孩子不愿听课,而是他的生物钟出了问题。下午的这个时候往昔正是他午睡的时光,因为没有人帮他调整让他适应小学快节奏的学习。因此,帮助孩子改变生活习惯就很重要。幼儿园四季都有午睡,而小学里通常是没有午睡的。在暑假期间,对于习惯于每天午睡的孩子家长来说就可以慢慢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将近9月开学的前两周可以取消午睡,让孩子晚上早点睡。一般8点半左右一定要入睡了,保证孩子每天10小时的睡眠时间。从科学的角度讲,晚上9、10点钟是孩子骨骼生长的最佳时机,少睡的孩子长不高,所以要督促孩子早睡保证睡足。特别不能让孩子沉湎于电视中,每晚和大人相伴守候电视机。对于孩子看电视的欲望家长要适当遏制,控制并规定看电视时间,选择看一些适合孩子的节目。
3、学习方面的准备
针对目前实施的新课程,在这里,我想要特别强调的是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作一些知识上的储备。拿语文课来说,新课程十分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一、二年级主要是识字教学,我们现在用的人教版教材第一学期就要认识400个汉字,并学会写其中的100个,确实量比较大,而且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在课外识字的要求。第二册语文要会认的字是550个,会写的是250个。就一年级一年要认识的字就有950个,会写的有350个。我认为拼音也好,识字也好,都应该早点打些基础,有基础的孩子学起来更为自信。去年我任教的是一年级,记得上学期,有一位女孩子由于识字几乎是空白,要掌握那么多字,她一下子不能接受,于是心理上产生一种恐惧感。早上起床后,就不愿意吃早饭,哭着闹着要再读生字,怕自己在课堂上读不出来,心里十分紧张。虽然到了后半学期这种紧张心里慢慢地消失了,但对她来说身心健康受到了一定影响。在教上一届的学生时,也有一位女孩子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为此不知流了许多眼泪。所以家长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利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上街购物、旅游,在家看电视看书的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留意路牌、标牌、地名、商品名称、广告、故事里的各种事物名称,可以让孩子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你认识这里的哪个字等,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以及识字的意识。这样,孩子到了小学,就会很自然地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现在,入学前的各种学前班也办得比较多。例如暑期里办的拼音班、数学兴趣班、英语班等,都是从事小学低段教学的比较有经验的老师,收效也较大。
4、物质上的准备
我们再来看一个场景:上课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兴致勃勃地读书。丁丁手中没有书,但也没有闲着,他正不停地玩着文具,一会儿按按铅笔盒的开关,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一会儿把尺子叠在一起当枪使。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有原因。孩子因为自制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文具就在眼前,太好玩,上面有很多的机关,一按卷笔刀出来,再一按温度计弹出来,过度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其实选择合适的学习用品也是一门学问。市场上有太多太多的文具,为孩子选择的时候家长要有指导思想:简洁实用。就拿铅笔盒说吧。市场上的铅笔盒有许多材质的,我们不要挑选机关重重的那种,它有时就是孩子上课小动作的助推器。其实那种铁制铅笔盒,有两层的就不错,一层可以放铅笔,另一层可以放尺子、橡皮、学具等。购买铅笔的时候要看孩子落笔的手势轻重决定购买的铅笔硬度。一般HB比较合适,最好是木质铅笔。一年级的孩子还不适合用自动笔。当然孩子上美术课要准备好水彩笔或油画棒,做手工要有剪刀,圆头的比较安全。购买的书包不要太大,最好能根据孩子的身高进行选择。书包不要太重,有的书包自重就很重,再放入学习用品,孩子的小肩膀很难承受。书包最好有分层设计,这样便于孩子归类整理。之外还要为孩子准备饮水用的小杯子,不易漏的不易碎的是最佳选择。
二、入学后的准备
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刚入学的孩子,一般注意力时间较短,稳定性也差。所以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在一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久而久之,对孩子注意力的养成便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家里为孩子布置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书桌、椅子的高度要适中,在桌子上摆上课程表、小台灯、小闹钟等,为孩子创设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和优美的学习环境。
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营造出一个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家长还应该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平时要多与孩子聊天、谈心,让他讲讲学校的同学、老师,讲讲愉快不愉快的事,当孩子告诉你实话时,即使他做了错事,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也不要急着训斥,而应该首先夸奖他说了实话,然后再帮他分析引导。在聊天中,家长会发现,一年级的孩子特别斤斤计较,他会告诉你:今天谁碰了我一下,谁动了我的铅笔盒,谁把我的课桌弄歪了,谁踩了我一脚等,每天都会有好几件。此时,家长切不可大惊小怪。其实,这正说明你的孩子还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正需要你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家长可以先询问孩子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对方又是如何反应的,然后引导孩子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孩子大都会说去告诉老师,家长不应该支持孩子这种一味依赖大人的做法,而应进一步引导孩子想想能不能自己解决。平时要多训练其想好了再说,并要求把话说完整。孩子说话时,爸爸妈妈别忙着去接话。让孩子说,说得不好,可以鼓励其再说一遍。
平时,家长应该注意对孩子助人为乐的行为及时予以表扬,还可以当着孩子的面真诚地赞扬孩子身边关心集体的人和事,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议论同学,议论老师。
1、心理准备:
对于要上小学了,应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应该把学校的一些规矩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会从中体会哪些快乐。只有对上学有全面的了解,才不会让孩子因为对学校期望过高而失望。家长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描述小学生活的情景,描述得具体些,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那样的生活,向往那样的生活,感受小学校园里的那种学习氛围。
刚开学的一段时间,经常可以在一年级的教室门口看到这样的场景:上课铃声响了,孩子紧紧地拽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撒手,“我要回家。我肚子痛。”妈妈是一脸的着急还有些愤怒,不时地想拍掉孩子的是手。老师婉转地劝说孩子。妈妈告诉老师。“孩子什么病都没有,一回家肚子就不痛,一切正常了。”其实这是孩子的依赖心理在作怪。所以上小学前的心理准备不容忽视。六、七岁的孩子,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红领巾,羡慕小学校园,他们有一种强烈的上小学欲望,这时家长就应该和孩子一道憧憬美好的学习生活。像最近,开学不久,女儿就回来跟我说,妈妈今天我们班的黑板上贴了四个字“走进小学”,我就说:“是呀,我的宝贝快六周岁了,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以后孩子每天回来都会跟我说:“今天老师跟我们说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脱衣服,明天老师要带我们去实验小学参观喽!”在孩子热切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了她即将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所以我觉得这次幼儿园的“走进小学”的主题活动是成功的,她已经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打好了心理基础。当然作为我们家长也可以在暑假里,带着孩子到即将就读的小学校园走一走,熟悉熟悉环境,和孩子很自然地聊聊:“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他们教小朋友学习本领。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在这里读书,你也会和哥哥、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2、能力习惯的准备
从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能导致事业的成败。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这句话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广大父母与教师的身上。
对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年级出现“优生”和“差生”,其根本原因是态度、习惯问题。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那么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1健康习惯:“坐如钟,站如松,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早睡早起勤锻炼。”“讲卫生,穿戴整洁。”……2品德习惯:“听人说话要专注,面对面交流要眼看对方。”“对人有礼貌,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许多人面前说话要响亮。”“和同学老师单独说话要轻声,让人觉得你彬彬有礼。”“下课不和小朋友打闹,同学间要友好。”……3学习习惯,特别是要培养孩子热爱读书和珍惜时间的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家长要有恒心,有毅力,目标要明确,一个接一个地培养,心急解决不了问题。家长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我们再来看一个场景: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已经在教室里了。孩子们都整齐地等待上课。可就有几个孩子匆匆忙忙跑进教室,手忙脚乱地翻书包、翻课桌洞。书包里、课桌里也是杂乱无章的。这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出了问题。他还没有学会安排自己的事情,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而自理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自理能力的培养值得家长引起重视。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阿姨,在孩子的生活起居上给予关心,不吃饭给你喂,不会穿衣帮你穿。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所以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在一旁给予指导而不是指责。刚开始孩子做得不好,但家长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鼓励,赞赏。“你做得不错,如果再整齐一些就更好”等等。家长评价时可以用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希望传达给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自理能力的培养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早上自己穿衣,刷牙、洗脸、吃饭。书包、书桌自己理,全家吃饭时帮助端饭、放筷子等等。
作息时间的调整也是能力习惯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炎炎烈日的午后,老师和孩子都是汗淋淋的,有的孩子仍认真地听着,有的却是睡眼朦胧,甚至已经有孩子趴在桌上睡着了。不是孩子不愿听课,而是他的生物钟出了问题。下午的这个时候往昔正是他午睡的时光,因为没有人帮他调整让他适应小学快节奏的学习。因此,帮助孩子改变生活习惯就很重要。幼儿园四季都有午睡,而小学里通常是没有午睡的。在暑假期间,对于习惯于每天午睡的孩子家长来说就可以慢慢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将近9月开学的前两周可以取消午睡,让孩子晚上早点睡。一般8点半左右一定要入睡了,保证孩子每天10小时的睡眠时间。从科学的角度讲,晚上9、10点钟是孩子骨骼生长的最佳时机,少睡的孩子长不高,所以要督促孩子早睡保证睡足。特别不能让孩子沉湎于电视中,每晚和大人相伴守候电视机。对于孩子看电视的欲望家长要适当遏制,控制并规定看电视时间,选择看一些适合孩子的节目。
3、学习方面的准备
针对目前实施的新课程,在这里,我想要特别强调的是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作一些知识上的储备。拿语文课来说,新课程十分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一、二年级主要是识字教学,我们现在用的人教版教材第一学期就要认识400个汉字,并学会写其中的100个,确实量比较大,而且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在课外识字的要求。第二册语文要会认的字是550个,会写的是250个。就一年级一年要认识的字就有950个,会写的有350个。我认为拼音也好,识字也好,都应该早点打些基础,有基础的孩子学起来更为自信。去年我任教的是一年级,记得上学期,有一位女孩子由于识字几乎是空白,要掌握那么多字,她一下子不能接受,于是心理上产生一种恐惧感。早上起床后,就不愿意吃早饭,哭着闹着要再读生字,怕自己在课堂上读不出来,心里十分紧张。虽然到了后半学期这种紧张心里慢慢地消失了,但对她来说身心健康受到了一定影响。在教上一届的学生时,也有一位女孩子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为此不知流了许多眼泪。所以家长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利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上街购物、旅游,在家看电视看书的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留意路牌、标牌、地名、商品名称、广告、故事里的各种事物名称,可以让孩子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你认识这里的哪个字等,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以及识字的意识。这样,孩子到了小学,就会很自然地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现在,入学前的各种学前班也办得比较多。例如暑期里办的拼音班、数学兴趣班、英语班等,都是从事小学低段教学的比较有经验的老师,收效也较大。
4、物质上的准备
我们再来看一个场景:上课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兴致勃勃地读书。丁丁手中没有书,但也没有闲着,他正不停地玩着文具,一会儿按按铅笔盒的开关,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一会儿把尺子叠在一起当枪使。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中有原因。孩子因为自制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文具就在眼前,太好玩,上面有很多的机关,一按卷笔刀出来,再一按温度计弹出来,过度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其实选择合适的学习用品也是一门学问。市场上有太多太多的文具,为孩子选择的时候家长要有指导思想:简洁实用。就拿铅笔盒说吧。市场上的铅笔盒有许多材质的,我们不要挑选机关重重的那种,它有时就是孩子上课小动作的助推器。其实那种铁制铅笔盒,有两层的就不错,一层可以放铅笔,另一层可以放尺子、橡皮、学具等。购买铅笔的时候要看孩子落笔的手势轻重决定购买的铅笔硬度。一般HB比较合适,最好是木质铅笔。一年级的孩子还不适合用自动笔。当然孩子上美术课要准备好水彩笔或油画棒,做手工要有剪刀,圆头的比较安全。购买的书包不要太大,最好能根据孩子的身高进行选择。书包不要太重,有的书包自重就很重,再放入学习用品,孩子的小肩膀很难承受。书包最好有分层设计,这样便于孩子归类整理。之外还要为孩子准备饮水用的小杯子,不易漏的不易碎的是最佳选择。
二、入学后的准备
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刚入学的孩子,一般注意力时间较短,稳定性也差。所以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在一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久而久之,对孩子注意力的养成便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家里为孩子布置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书桌、椅子的高度要适中,在桌子上摆上课程表、小台灯、小闹钟等,为孩子创设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和优美的学习环境。
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营造出一个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家长还应该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平时要多与孩子聊天、谈心,让他讲讲学校的同学、老师,讲讲愉快不愉快的事,当孩子告诉你实话时,即使他做了错事,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也不要急着训斥,而应该首先夸奖他说了实话,然后再帮他分析引导。在聊天中,家长会发现,一年级的孩子特别斤斤计较,他会告诉你:今天谁碰了我一下,谁动了我的铅笔盒,谁把我的课桌弄歪了,谁踩了我一脚等,每天都会有好几件。此时,家长切不可大惊小怪。其实,这正说明你的孩子还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正需要你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家长可以先询问孩子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对方又是如何反应的,然后引导孩子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孩子大都会说去告诉老师,家长不应该支持孩子这种一味依赖大人的做法,而应进一步引导孩子想想能不能自己解决。平时要多训练其想好了再说,并要求把话说完整。孩子说话时,爸爸妈妈别忙着去接话。让孩子说,说得不好,可以鼓励其再说一遍。
平时,家长应该注意对孩子助人为乐的行为及时予以表扬,还可以当着孩子的面真诚地赞扬孩子身边关心集体的人和事,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议论同学,议论老师。
2018-08-0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怎样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精神上支持打气 家长在孩子平时的交流中要流露出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要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成长的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内心产生羡慕小学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家长特别注意的是,要充分地尊重信任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使用不当方式进行恐吓.如:“你再不听话,让学校的老师管你.”“学校的老师可厉害了.”家长这种恐吓的话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心理压力.家长经常与孩子一起勾勒和描绘进入小学的美好蓝图,下述话语希望您能经常说: 1.孩子,你真棒,马上就要做一名小学生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今后你的本领会越来越大! 2.我的孩子长得真快,就要读小学了,爸爸妈妈好高兴啊! 环境上营造气氛 这主要是教育方式上的一个转变,在幼儿园的教学是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活动,而小学是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面对这种转变,家长们要悉心引导. 1.布置一个属于孩子的学习空间.里面有一张符合孩子身高的学习桌椅,减少玩具摆放,墙壁布置不要太花哨,可张贴汉语拼音表、加减法表及中国地图等. 2.准备适宜的学习用品.家长们都知道该准备哪些学习用具,但是给孩子准备学具从书包到铅笔等均要避免贵族化和玩具化,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进入小学后,根据学校时间安排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尽量细一点,学习、玩耍、看电视、吃饭、睡觉、起床、锻练等事项都要罗列进去,同时包括双休日的安排. 4.变讲故事为念故事.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一般在幼儿园老师们都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家长朋友在家可训练孩子听故事、听录音或者把原文念给孩子听都行,减少直观形象的元素,使孩子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 5.在入小学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家长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也就是说要学会生存.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脱穿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自己大小便. 6.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 总之,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仅仅指提前教会他们汉语拼音,让他们多认识几个字,会算几道算术题,而应从心理、情感、自理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要让孩子热爱上学,喜欢学校,充分激发孩子上学的欲望和热情,让孩子对即将跨入的小学充满期待,充满向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