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3、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又称土地诞(农历二月二),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
5、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花朝节当天要祭拜花神,祈福禳灾。节日期间,人们还要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节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
龙抬头节(二月初二)、
清明节、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情人节(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小年(十二月三十)。
【元宵节】
【打春】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