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展开全部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实质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本文所谈的传统文化,就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说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前资本主义社会所产生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的话,那么,“现代化”则指的是资本主义兴起以后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基础,即新的生产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既然“现代化”是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那么,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也就是研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显然,传统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产生于古代的经济基础。从这一方面说 ,它与现代化没有关系。因为它不是近现代的生产方式(新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但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往往能够长时期存在下来,并对后世产生影响。从这一方面来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主要是研究古代的上层建筑(古代的意识形态)对近现代的经济基础(现代化)的影响作用。这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的实质。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一)积极意义。
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广泛和丰富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要进行具体的分析鉴别。优秀的传统文化,即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现代新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其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哲学思想。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着不少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例如:荀子曾提出过“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认为人们可以积极地去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来为人类造福。这种人定胜天思想,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2、政治主张。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政治主张,总的说来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其中有些东西,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某种积极意义。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需要有好的制度和安定的社会秩序,否则,什么事也办不成。孟子提出的轻役薄赋、选贤任能、重视教育等主张,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3、经济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经济思想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重视发展生产。贾谊认为,积贮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社会安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也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并成功地运用了其中的经营管理之道。
4、道德修养。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道德修养方面的精神财富,例如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勤劳节俭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和谐观等等。这些精神,今天不仅需要而且应该发扬光大。
(二)消极影响。
但是传统文化毕竟植根于旧时的经济基础,必然具有它的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我们在肯定它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它的消极影响。
1、政治方面。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时间长,封建专制主义流毒和影响还长期存在着。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 在政治生活中,官僚主义作风、个人说了算的一言堂作风、听不进不同意见的家长制作风等表现,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极为不利的。
2、经济方面。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生产方式,以及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之上形成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不仅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消极的影响。我国古代重视农业,轻视工商业,其结果只能是巩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传统的小农观念和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3、思想方面。传统思想观念中也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保守的消极因素。例如天命观和神权思想,由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宣扬,形成一种“听天由命”的迷信,并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头脑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
三、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人民所认同,有利于建立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新文化。
(一) 对传统文化合理扬弃。
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综合,用历史和科学的观点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切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进行有选择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
(二)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
文化多样性一直统一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勇气,实施“拿来主义”,试图发现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使所有有利于现代化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保持活力,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得到新的发展和进步,研究和学习国外经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现代化的实现基于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必须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方面,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本文所谈的传统文化,就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如果说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前资本主义社会所产生的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的话,那么,“现代化”则指的是资本主义兴起以后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基础,即新的生产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既然“现代化”是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那么,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也就是研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显然,传统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产生于古代的经济基础。从这一方面说 ,它与现代化没有关系。因为它不是近现代的生产方式(新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但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往往能够长时期存在下来,并对后世产生影响。从这一方面来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主要是研究古代的上层建筑(古代的意识形态)对近现代的经济基础(现代化)的影响作用。这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的实质。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一)积极意义。
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广泛和丰富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要进行具体的分析鉴别。优秀的传统文化,即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现代新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其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哲学思想。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包含着不少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例如:荀子曾提出过“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认为人们可以积极地去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来为人类造福。这种人定胜天思想,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2、政治主张。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政治主张,总的说来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其中有些东西,在今天看来仍具有某种积极意义。孔子认为治理国家,需要有好的制度和安定的社会秩序,否则,什么事也办不成。孟子提出的轻役薄赋、选贤任能、重视教育等主张,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3、经济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经济思想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重视发展生产。贾谊认为,积贮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社会安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也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并成功地运用了其中的经营管理之道。
4、道德修养。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道德修养方面的精神财富,例如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勤劳节俭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和谐观等等。这些精神,今天不仅需要而且应该发扬光大。
(二)消极影响。
但是传统文化毕竟植根于旧时的经济基础,必然具有它的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我们在肯定它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它的消极影响。
1、政治方面。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时间长,封建专制主义流毒和影响还长期存在着。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 在政治生活中,官僚主义作风、个人说了算的一言堂作风、听不进不同意见的家长制作风等表现,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极为不利的。
2、经济方面。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生产方式,以及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之上形成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不仅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消极的影响。我国古代重视农业,轻视工商业,其结果只能是巩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传统的小农观念和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3、思想方面。传统思想观念中也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保守的消极因素。例如天命观和神权思想,由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宣扬,形成一种“听天由命”的迷信,并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头脑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
三、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人民所认同,有利于建立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新文化。
(一) 对传统文化合理扬弃。
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综合,用历史和科学的观点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切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进行有选择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
(二)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
文化多样性一直统一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勇气,实施“拿来主义”,试图发现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精髓,使所有有利于现代化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保持活力,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得到新的发展和进步,研究和学习国外经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现代化的实现基于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必须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方面,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