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软件升级换代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多媒体在数学学科各知识版块中的运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
数学学科的三大特点是: 严谨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小学数学和数学科学在严谨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如一些运算律的扩充,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证,而是用默认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学好数学却不能放松严谨性的要求,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当然,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数学广泛的应用性不不用多说了,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三个特点中,本文侧重于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才有了新技术发挥作用的空间。
二、 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相应的课件制作要求。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分成两个阶段来描述:
一是低年级段(一到二、三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点。因此,这个学段,老师制作的课件就要与之相适应:一要有趣,二要直观。
怎样才能做到有趣、直观呢?这就要求老师,一定在课前不仅要研究教材内容,还要研究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去搜集和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象的素材,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加”与“减”的算理,可以让静止的小棒“合一合”与“分一分”,抽象的数学知识立即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
二是高年级段,学生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以求异思维为主。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课件设计过于儿童化,学生会觉得没什么思考的价值。我觉得要做到低年级趣味直观的同时,更要注重突出课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课件来呈现思维过程,用课件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架设桥梁。
举例:圆的认识。
建立圆的概念,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会借助硬币、钟面等实物。刚才提到数学的学科特点时,就讲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这些物体的表象却不是数学中的圆的概念的确切反映。
数学中的圆是指“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但这个准确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又不能直接说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去除实物中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那课件怎样呈现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显示硬币、钟面等实物,第二步,让计算机慢慢地隐去非本质的东西留下圆的外形,“消隐”的手段使学生注意到了圆的实质。这样的课件,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质的东西转向本质的东西,从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确。
三、 在各个教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 “ 统计与概率” , “ 综合与实践” 。
下面就这四个方面内容用实例形式进行简要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的讲解。
1、数与代数
“ 数与代数”教学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学,如“因数倍数”,“方程的意义”等,有计算方面的教学,如口算等。多媒体可以做哪些辅助的事呢?
(1)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级“9+几”的教学中,凑“十”是基本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十”是如何凑出来的,可以借助PPT“自定义动画”中“添加效果”的“动作路径”功能,把“脸谱”移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把2个脸谱中的一个移到圆圈中,与9个合在一起正好是10个,再用10加1就简便多了。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图片的移动外,还配合了算式的转化过程,增强感性认知的同时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丰富口算练习的形式。
口算练习在小学阶段的各个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多媒体在数学学科各知识版块中的运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无处不在。
数学学科的三大特点是: 严谨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小学数学和数学科学在严谨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如一些运算律的扩充,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证,而是用默认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学好数学却不能放松严谨性的要求,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当然,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数学广泛的应用性不不用多说了,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三个特点中,本文侧重于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才有了新技术发挥作用的空间。
二、 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相应的课件制作要求。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分成两个阶段来描述:
一是低年级段(一到二、三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点。因此,这个学段,老师制作的课件就要与之相适应:一要有趣,二要直观。
怎样才能做到有趣、直观呢?这就要求老师,一定在课前不仅要研究教材内容,还要研究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去搜集和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象的素材,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喜羊羊、灰太狼等动画形象;为了让学生理解“加”与“减”的算理,可以让静止的小棒“合一合”与“分一分”,抽象的数学知识立即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
二是高年级段,学生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以求异思维为主。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
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课件设计过于儿童化,学生会觉得没什么思考的价值。我觉得要做到低年级趣味直观的同时,更要注重突出课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课件来呈现思维过程,用课件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过渡架设桥梁。
举例:圆的认识。
建立圆的概念,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会借助硬币、钟面等实物。刚才提到数学的学科特点时,就讲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这些物体的表象却不是数学中的圆的概念的确切反映。
数学中的圆是指“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点的轨迹”,但这个准确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又不能直接说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去除实物中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其本质。那课件怎样呈现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显示硬币、钟面等实物,第二步,让计算机慢慢地隐去非本质的东西留下圆的外形,“消隐”的手段使学生注意到了圆的实质。这样的课件,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质的东西转向本质的东西,从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确。
三、 在各个教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 “ 统计与概率” , “ 综合与实践” 。
下面就这四个方面内容用实例形式进行简要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方法的讲解。
1、数与代数
“ 数与代数”教学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学,如“因数倍数”,“方程的意义”等,有计算方面的教学,如口算等。多媒体可以做哪些辅助的事呢?
(1)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级“9+几”的教学中,凑“十”是基本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十”是如何凑出来的,可以借助PPT“自定义动画”中“添加效果”的“动作路径”功能,把“脸谱”移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把2个脸谱中的一个移到圆圈中,与9个合在一起正好是10个,再用10加1就简便多了。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图片的移动外,还配合了算式的转化过程,增强感性认知的同时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丰富口算练习的形式。
口算练习在小学阶段的各个
上海边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3-07-25 广告
2023-07-25 广告
在研学教学讲解器教育参观无线讲解器的选择上,有以下几点需要关注:1. 讲解器的性能:选择稳定的讲解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考虑其信号覆盖范围、信号干扰能力、声音清晰度等因素。同时,也需要考虑讲解器的电池寿命和充电方式,以确保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边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