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引领者,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其自身“质量”之高下,显然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所谓“教师质量”,不仅包括知识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教学技能,还包括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心胸。
以某教师讲授《南京大屠杀》为例。在第一课时,该教师先是范读课文,然后认学生概括文章三大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三大部分教材上本身就是分开的),再认学生归纳文章中心。第二课时,先讨论文章写作特点,再谈报告文学的特点,再处理“思考与练习”。然后,布置作业,结束全文的教学。这个教学流程,单就传授知识而言,应该说,基本完成了任务。但按中国人民大学黄克剑教授的“三重门”理论,它还只停留在第一重门。按照《有效上课》专题一中关于衡量好课的五个核心维度(即情境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内容习得、建构生成)来看,五个维度一个都没达标。《南京大屠杀》本来是篇绝佳的爱国主义教材,可惜其内涵并没有被该教师发挥出来。
我们再来看看张鹏霄老师是如何上这一课的。张老师先是用沉痛的语言简介那段历史,接着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片段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而后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范读,与学生讨论文章内容、知识要点,因势利导地提了几个很有质量但教材上没有的问题,同时播放电影《东京审判》片段,最后,他谈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问题,并让学生给日本中学生写封信。
两者的对比是鲜明的。在张老师的课上,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了解了相关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堂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重要的是,张老师在最后还对学生的情绪与理性作了正确的引领,认学生以史为鉴,学史读史,是为了更好地走以后的路。整节课,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者、引领者,却又绝不是一言堂,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师生的良好合作中,教学任务得到了很好的完成。
通过对比,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老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自己:一要有广博而深厚的生活积累;二要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积累;三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四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要有高尚的人格;六要有广阔的心胸;七要有对学生真挚而深沉的爱。一个教师,能做到这几点,他就足以成为课堂的“中心”!就完全能够出色而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吃透教材,把握学生心理,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要合理而高效地组织教学,必须抓好两个“基本点”――教材和学生。
1.吃透教材,对教材作创造性的处理
有些教师,上课只是围着一本教参转,除了教参,便不知所云;离了教参,便哑口无言。前面所举的那个例子中的老师,显然也是属于此类教师之列。这种教师,又有人把他们叫做“教参的奴隶”。为什么这样?原因有二:一是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二是知识储备也许还过得去,却没有认真钻研教材。
作为教师应该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这叫“入乎其内”;此外还要能“出乎其外”――要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说:“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自己能独特处理教材。”所谓“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主要指两个方面。
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教学的整体设计,以及向教材之外作合理的延伸。如前面所举的张鹏霄老师的那个课例。张老师首先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沉痛的氛围,然后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节选;再到精彩的朗读;讨论问题后播放《东京审判》视频节选;最后,让学生就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这些环节,大多数都是教参所没有的,都是张老师的创造。另外,教师不仅要旁征博引,还要善于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因为,应该“生活进课堂,课堂融生活。”“教书”,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育人”。因此,我们绝不应该把教材仅仅看作是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还应该把它看作是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纽带。显然,这种能深度开发教材的创造性教学,不仅是非常合理的,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善于找准教材的切入点。文章的样式是丰富的,文章的内容是多样的。如果既不管文章是什么样式,也不管文章是什么内容,总是千篇一律地以不变应万变,用一种方法去教,可想而知,至少,其中有许多教学是低效的。教师在上任何一篇课文之前,都应该在熟读课文内容后思考该从何处切入。因为文章样式与内容的丰富多样,不同的文章,显然都有各自的最佳切入点。这个最佳切入点,应该是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又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总之,教师既要吃透教材,要能“入乎其内”;在上课时,又要对教材作创造性的处理,找准切入点,做到“出乎其外”,这样才可能上出高效的能吸引学生的课来。
2.把握学生心理,抓住学生的兴趣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必须要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始至终随着教师的指挥棒行动。要达此目的,有两点最重要:一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他们思考,而且要让他们思考合理的问题;还要让他们有机会合作,共同探讨。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认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这既需要教师有娴熟的课堂教学技巧,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像李镇西老师那样,能真心地成为学生朋友的老师,肯定非常受学生欢迎、爱戴!学生也肯定喜欢上他的课!“亲其师,信其道”,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对他的课感兴趣,他便成功了一半。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上出高效的、充实丰盈、流光溢彩、能充分吸引学生的课来,教师首先要抓好自身建设,要能“厚积于中”;在此基础上,抓好“教材”、“学生”这两个基本点,“善发于外”。只有做好以上三点,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引领者,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其自身“质量”之高下,显然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所谓“教师质量”,不仅包括知识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教学技能,还包括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心胸。
以某教师讲授《南京大屠杀》为例。在第一课时,该教师先是范读课文,然后认学生概括文章三大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三大部分教材上本身就是分开的),再认学生归纳文章中心。第二课时,先讨论文章写作特点,再谈报告文学的特点,再处理“思考与练习”。然后,布置作业,结束全文的教学。这个教学流程,单就传授知识而言,应该说,基本完成了任务。但按中国人民大学黄克剑教授的“三重门”理论,它还只停留在第一重门。按照《有效上课》专题一中关于衡量好课的五个核心维度(即情境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内容习得、建构生成)来看,五个维度一个都没达标。《南京大屠杀》本来是篇绝佳的爱国主义教材,可惜其内涵并没有被该教师发挥出来。
我们再来看看张鹏霄老师是如何上这一课的。张老师先是用沉痛的语言简介那段历史,接着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片段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而后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范读,与学生讨论文章内容、知识要点,因势利导地提了几个很有质量但教材上没有的问题,同时播放电影《东京审判》片段,最后,他谈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问题,并让学生给日本中学生写封信。
两者的对比是鲜明的。在张老师的课上,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了解了相关的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堂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重要的是,张老师在最后还对学生的情绪与理性作了正确的引领,认学生以史为鉴,学史读史,是为了更好地走以后的路。整节课,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者、引领者,却又绝不是一言堂,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师生的良好合作中,教学任务得到了很好的完成。
通过对比,笔者认为,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老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自己:一要有广博而深厚的生活积累;二要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积累;三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四要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要有高尚的人格;六要有广阔的心胸;七要有对学生真挚而深沉的爱。一个教师,能做到这几点,他就足以成为课堂的“中心”!就完全能够出色而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吃透教材,把握学生心理,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要合理而高效地组织教学,必须抓好两个“基本点”――教材和学生。
1.吃透教材,对教材作创造性的处理
有些教师,上课只是围着一本教参转,除了教参,便不知所云;离了教参,便哑口无言。前面所举的那个例子中的老师,显然也是属于此类教师之列。这种教师,又有人把他们叫做“教参的奴隶”。为什么这样?原因有二:一是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二是知识储备也许还过得去,却没有认真钻研教材。
作为教师应该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这叫“入乎其内”;此外还要能“出乎其外”――要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说:“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自己能独特处理教材。”所谓“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主要指两个方面。
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教学的整体设计,以及向教材之外作合理的延伸。如前面所举的张鹏霄老师的那个课例。张老师首先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沉痛的氛围,然后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节选;再到精彩的朗读;讨论问题后播放《东京审判》视频节选;最后,让学生就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这些环节,大多数都是教参所没有的,都是张老师的创造。另外,教师不仅要旁征博引,还要善于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因为,应该“生活进课堂,课堂融生活。”“教书”,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育人”。因此,我们绝不应该把教材仅仅看作是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还应该把它看作是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纽带。显然,这种能深度开发教材的创造性教学,不仅是非常合理的,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善于找准教材的切入点。文章的样式是丰富的,文章的内容是多样的。如果既不管文章是什么样式,也不管文章是什么内容,总是千篇一律地以不变应万变,用一种方法去教,可想而知,至少,其中有许多教学是低效的。教师在上任何一篇课文之前,都应该在熟读课文内容后思考该从何处切入。因为文章样式与内容的丰富多样,不同的文章,显然都有各自的最佳切入点。这个最佳切入点,应该是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又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总之,教师既要吃透教材,要能“入乎其内”;在上课时,又要对教材作创造性的处理,找准切入点,做到“出乎其外”,这样才可能上出高效的能吸引学生的课来。
2.把握学生心理,抓住学生的兴趣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必须要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始至终随着教师的指挥棒行动。要达此目的,有两点最重要:一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他们思考,而且要让他们思考合理的问题;还要让他们有机会合作,共同探讨。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认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这既需要教师有娴熟的课堂教学技巧,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像李镇西老师那样,能真心地成为学生朋友的老师,肯定非常受学生欢迎、爱戴!学生也肯定喜欢上他的课!“亲其师,信其道”,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对他的课感兴趣,他便成功了一半。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上出高效的、充实丰盈、流光溢彩、能充分吸引学生的课来,教师首先要抓好自身建设,要能“厚积于中”;在此基础上,抓好“教材”、“学生”这两个基本点,“善发于外”。只有做好以上三点,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