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与指导如何有效
2018-06-27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是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在全国拥有1859个直营网点,覆盖319个地级市。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3大板块,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在幼儿教育中越来越体现出了它的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性,开展区角活动的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幼儿园区角活动已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如何指导活动,最大程度的发挥区角活动的意义作用,跳出形式化、虚空化,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区角活动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最有效的措施。在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探索能力上,区角活动具有明显优势。区角活动教育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只有针对区角活动各环节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指导策略,三环节并重,才能促进区角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地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指南》中有明确的定义,在区角活动创设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要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做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活动中,我们的重心应该是培养孩子去感受和在乎活动的愉悦,而不要去刻意的奖励,而忽视了活动的本质。例如,在孩子自主的去做一件本该承担的事情时,例如,孩子捡起不小心掉下来的毛巾,或帮助老师叠被子,甚至因为吃饭乖而因此给予孩子行为的肯定,并且奖励一朵红花,以后孩子就会将做事的出发点由自我内心的愉悦感,由一种责任感,自律性的满足感而指向了物质的奖励上,这样的教育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该强调自主性,让幼儿去自主的选择,自主的参与其中,并从内心去感受参与的愉悦性。在发展幼儿的自主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这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指导作用呢?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材料的投放上,材料的投放要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并能够结合本地的地域特点投放一些有地域特色而且幼儿又熟悉的材料便于幼儿选择,但也不能为了求新求异而不考虑使用的合理性,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上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教师需要适时的观察幼儿每一次活动的表现,并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材料投放的调整和增减,例如,角色扮演区,中班幼儿在熟悉了餐厅玩具的使用后,可以逐渐的投放一些真实的食材来供给幼儿进行操作,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其次,教师的介入指导要适时,只有当幼儿确实因本身经验能力局限,探索活动难以继续时才给予一定的支持。孩子们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老师适时适度的给与支持、帮助和引导。整个活动中,让孩子们真正做区角的主人,切实发挥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
但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偏区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在区角活动中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自主能动性,但这会让孩子总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也就造成了孩子偏区的情况,但是教师又不能过多的干预孩子的自主性,强迫孩子去参与活动,这就形成了矛盾,要如何改变并打破这一矛盾了?可以在区角活动进行到一定的时期后采取一定的轮流形式,让幼儿在各个区角进行轮流活动,进行交换。教师以游戏方式将幼儿分组,然后以抽签的方式让幼儿抽取所参加活动的区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活动,就可以打破幼儿的偏区现象。但要从根本真正改变偏区现象,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并探索发现个别幼儿偏区的原因,找到偏区的症结,是因为材料投放不充分,还是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足,或者是因为孩子兴趣爱好指向造成的,找到原因以后从本质去击破从而改变偏区的现象。这里又体现了教师间接干预的重要性。
集体教学中很难以实现孩子的自主探索,通过分区自由活动让孩子主动的去探索,在不断的尝试中去实现探索,发现。因为孩子年龄和生活经验也局限了孩子的探索行为,在活动中,主要表现在情景动作单一,在看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不能生硬的去教孩子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游戏,而应该仔细的分析寻找造成的原因:是生活经验不足或者是未被激活?还是材料投放单一了?找到原因以后就要对症去解决,是因为材料投放的原因,那很好解决,要有针对的投放相关的材料。如果是生活经验造成的,那就要有意识的丰富生活经验,可以通过提示、积累、谈话、激发、分享交流等方法来激活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孩子在扮娃娃家的时候,只会抱着娃娃扮妈妈,哄娃娃睡觉、给娃娃唱歌。在观察到这一现象时,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组织一次谈话活动,通过谈话、讨论来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孩子积累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活动中去,在游戏中更好的去探索发现。有时引导不需要过于刻意,教师以一个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其活动会更有效。在娃娃家教师可以扮演另一位妈妈,可以与"小妈妈"交谈:"你给宝宝吃的什么奶粉?生病了都找谁看病啊?"边谈边给自己的宝宝喂吃的,还可以招呼餐厅的服务员过来服务,把自己想要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演示一遍,孩子通过观察通过模仿就会激发出生活的经验,从而丰富活动内容。
作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分析确定指导是否有必要,要多看少动,要进行观察、判断,理性的分析其活动意义,要去当一个观察者、参与者,而不当游戏的破坏者。只有孩子在活动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教师才有必要去干预:当孩子长时间的游离在游戏活动外时,教师应该引起关注,并进行干预;当孩子长时间的重复简单、单一的动作时也需要去进行干预,让孩子打破这样的单一重复;还有就是孩子在游戏中出现了违规行为、或者严重的破坏性行为时,教师就必须加以干预和制止了。
区角活动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和不可取代性,但区角活动并不是简单分区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并不是滋养懒惰的教师,而是需要教师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才能够真正有效的开展区角活动,以《指南》为背景,最终实现其目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区角活动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最有效的措施。在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探索能力上,区角活动具有明显优势。区角活动教育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只有针对区角活动各环节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指导策略,三环节并重,才能促进区角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地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指南》中有明确的定义,在区角活动创设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要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做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活动中,我们的重心应该是培养孩子去感受和在乎活动的愉悦,而不要去刻意的奖励,而忽视了活动的本质。例如,在孩子自主的去做一件本该承担的事情时,例如,孩子捡起不小心掉下来的毛巾,或帮助老师叠被子,甚至因为吃饭乖而因此给予孩子行为的肯定,并且奖励一朵红花,以后孩子就会将做事的出发点由自我内心的愉悦感,由一种责任感,自律性的满足感而指向了物质的奖励上,这样的教育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该强调自主性,让幼儿去自主的选择,自主的参与其中,并从内心去感受参与的愉悦性。在发展幼儿的自主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这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指导作用呢?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材料的投放上,材料的投放要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并能够结合本地的地域特点投放一些有地域特色而且幼儿又熟悉的材料便于幼儿选择,但也不能为了求新求异而不考虑使用的合理性,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上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教师需要适时的观察幼儿每一次活动的表现,并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材料投放的调整和增减,例如,角色扮演区,中班幼儿在熟悉了餐厅玩具的使用后,可以逐渐的投放一些真实的食材来供给幼儿进行操作,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其次,教师的介入指导要适时,只有当幼儿确实因本身经验能力局限,探索活动难以继续时才给予一定的支持。孩子们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老师适时适度的给与支持、帮助和引导。整个活动中,让孩子们真正做区角的主人,切实发挥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
但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偏区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在区角活动中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自主能动性,但这会让孩子总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也就造成了孩子偏区的情况,但是教师又不能过多的干预孩子的自主性,强迫孩子去参与活动,这就形成了矛盾,要如何改变并打破这一矛盾了?可以在区角活动进行到一定的时期后采取一定的轮流形式,让幼儿在各个区角进行轮流活动,进行交换。教师以游戏方式将幼儿分组,然后以抽签的方式让幼儿抽取所参加活动的区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活动,就可以打破幼儿的偏区现象。但要从根本真正改变偏区现象,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并探索发现个别幼儿偏区的原因,找到偏区的症结,是因为材料投放不充分,还是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足,或者是因为孩子兴趣爱好指向造成的,找到原因以后从本质去击破从而改变偏区的现象。这里又体现了教师间接干预的重要性。
集体教学中很难以实现孩子的自主探索,通过分区自由活动让孩子主动的去探索,在不断的尝试中去实现探索,发现。因为孩子年龄和生活经验也局限了孩子的探索行为,在活动中,主要表现在情景动作单一,在看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不能生硬的去教孩子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游戏,而应该仔细的分析寻找造成的原因:是生活经验不足或者是未被激活?还是材料投放单一了?找到原因以后就要对症去解决,是因为材料投放的原因,那很好解决,要有针对的投放相关的材料。如果是生活经验造成的,那就要有意识的丰富生活经验,可以通过提示、积累、谈话、激发、分享交流等方法来激活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孩子在扮娃娃家的时候,只会抱着娃娃扮妈妈,哄娃娃睡觉、给娃娃唱歌。在观察到这一现象时,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组织一次谈话活动,通过谈话、讨论来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孩子积累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活动中去,在游戏中更好的去探索发现。有时引导不需要过于刻意,教师以一个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其活动会更有效。在娃娃家教师可以扮演另一位妈妈,可以与"小妈妈"交谈:"你给宝宝吃的什么奶粉?生病了都找谁看病啊?"边谈边给自己的宝宝喂吃的,还可以招呼餐厅的服务员过来服务,把自己想要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演示一遍,孩子通过观察通过模仿就会激发出生活的经验,从而丰富活动内容。
作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分析确定指导是否有必要,要多看少动,要进行观察、判断,理性的分析其活动意义,要去当一个观察者、参与者,而不当游戏的破坏者。只有孩子在活动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教师才有必要去干预:当孩子长时间的游离在游戏活动外时,教师应该引起关注,并进行干预;当孩子长时间的重复简单、单一的动作时也需要去进行干预,让孩子打破这样的单一重复;还有就是孩子在游戏中出现了违规行为、或者严重的破坏性行为时,教师就必须加以干预和制止了。
区角活动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和不可取代性,但区角活动并不是简单分区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并不是滋养懒惰的教师,而是需要教师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才能够真正有效的开展区角活动,以《指南》为背景,最终实现其目的。
2018-06-27
展开全部
导读:幼儿之间由于年龄相距小,认知水平相近,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交谈、讨论,相互间的放松与互动,是教师指导不能达到的,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不仅能够拓展幼儿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还能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协调,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告诉我们,必须将促进孩子身心发展放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是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得以落实的重要因素,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考虑孩子的内在动机和需要。教师要尽力帮助孩子从多方面认识事物、整合经验、建构认知。新的教育目标还提出了教育应该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好准备;新的教学观也已经摒弃了教孩子学习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幼儿有兴趣地学习,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在区角(或区域)活动中正可以充分地体现这些教育理念。所谓区角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以上不难看出,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它不像正规的集中教学活动那样由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让人明显的感到教育教学的因素。但是,区角活动也并非是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绝对自由天地,只不过,这种影响和控制比较间接、隐蔽,它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实现的。相对于其它的教学活动形式,区角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1、区角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了幼儿的个别化需要; 2、区角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他们能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习,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区角活动多为小组活动,这就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 4、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景等等,它们所承载的多种教育功能使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蒙台梭利教学法和皮亚杰认知主义幼教方案都把区角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意识到区角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展开了对区角活动的研究。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或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不再是直接拿出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对幼儿区角活动的指导要从显性的主导地位退至适时、适当的隐性的引导地位,让幼儿有操作、探索、设疑、解疑的过程,幼儿间有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幼儿从中增强学习兴趣,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活动区虽是幼儿自曲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教师对活动区活动的积极关注、悉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说到这,教师空间该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区角活动?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区角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一、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提供相应的材料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材料之上的,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材料的不同,所引起的操作方法及活动方式便会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经验、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都会不一样。从幼儿自身的学习特点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需求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的来源,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根据自己的本性,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水平来选择探索(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要深入幼儿当中,和所有的幼儿交流,结合主题内容,了解大多数幼儿的兴趣、需求的指向,教师再根据幼儿的需求指向提供相应的材料,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当然,同一材料可能具有多种玩法和用途,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这种多功能的活动材料更会受到幼儿的欢迎。近年来,材料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不少的幼儿园在材料投放的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使得活动区有了比较丰富的、结构化的、可操作的材料,从而使得幼儿的活动及活动经验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与此同时,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互相攀比,追求高档化、逼真化、成品化,成人看着舒服,但孩子们却并不感兴趣,不喜欢玩。结果不仅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还大大降低了活动的教育价值。事实证明,相对原始而基本的材料、半成品,反而更可能是多功能的,具有更多、更大的教育价值,更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学习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