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抑郁症的因素有哪些?

 我来答
老友荟cQ
2017-12-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03
展开全部

一位抑郁症患者的母亲非常想不通:我儿子,家庭条件优越,什么都不缺,在学校是班长,成绩优秀,生活也没有受什么刺激,为什么还会得抑郁症啊?其实,这位母亲可能不知道,抑郁症,并不一定非得有什么生活刺激才能发病。

抑郁症的起病因素,总的说来可以分为生物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两大类。简单地说,就是:先天得抑郁症的遗产素质大小,和生活事件刺激的强度,决定了一个人得不得抑郁症。

近来有一种比较新的观点是,细菌或病毒的隐形感染,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产生一系列的炎性反应及免疫反应,最终导致大脑功能的损伤。我在工作中也观察到,有些抑郁症患者发病前,都有过胃肠道感染,出现了腹泻,恶心呕吐等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个假说。我的一位师兄,做了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升高通常提示感染,也支持了该假说。

单纯的生物因素,足以作为诱因引发抑郁症,不一定需要存在心理社会的刺激。当然,更常见的是,在一定生物因素的基础上,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作为诱因,诱发了抑郁症。

其实诱发因素还有很多,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给人忽视的就是服用药物所导致的抑郁,比如有的降压药、抗生素可以对一些个体诱发抑郁症。

这一点关于抑郁症的起因,可能跟大家平时所认为的,抑郁症是由于受到刺激才引起的有所不同。生活刺激确实是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实际还有更多的生物因素在起作用。

正因为如此,抑郁症的治疗中,必须注重对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是能够最快,作用于大脑产生治疗效应的。药物治疗的价值还在于能快速保障大脑的基本功能、稳定情绪,为开展心理治疗奠定基础。

心理治疗虽然起效慢,但是重在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对人的长远发展更有力。

aximei14
2018-01-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65
展开全部

抑郁症进入大众视野引起关注是近几年的事,以前也有抑郁症,不过发病率没有现在高,也没那么普遍。我想很多人关注抑郁症都是从名人患抑郁症自杀的新闻开始的,华人明星里最有名的当属张国荣。

前不久我妈才感叹,张国荣那么帅,有钱有才华,就这么跳楼死了,真的想不通。是的,一般人真的无法体会抑郁症患者的内心痛苦。

这也引起很多人对于抑郁症的好奇和担心,到底什么会引起抑郁症呢?自己会不会得抑郁症呢?

大量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告诉我们,与抑郁症发作相关的因素可能有以下这些:

1.失眠。会影响我们的大脑正常运作,情绪易失控,相信不少人都体会过失眠后情绪难以自控的情况。

2.压力过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节奏越来越快,担心落后,担心失业等都会增加我们的压力。

3.人际关系支持不足。随着家庭人口数减少,我们成长过程中能够给予情感支持的亲人实际上是减少了,父母一辈又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我们。而网络社交行为的增加,反而减少了实际生活中强关系的建立,而这些强关系往往是能够给予我们情感支持的人。现在的情况是,当你感到天都要塌下来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可以打给谁,谁又会过来陪伴自己。

4.遗传。研究发现父母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得病的几率比一般人更高。

5.家庭环境。父母从小对孩子有过分要求的家庭,孩子患上抑郁症的几率也更高。抑郁症的人身上常常有一种自我高要求和强烈的内疚感,这些感觉的形成与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要求的内化有关。所以做父母的要警醒,对孩子有期望没关系,但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设定目标,过高的要求并不会帮到孩子,反而会伤害到他们。

总体来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研究清楚,主流观点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既有先天的基因的影响,亦有后天家庭环境、生活压力或突发事件等综合作用所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东逛西逛看看而已
2018-04-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引起抑郁症的原因(我也是看了一些关于这个疾病不完全的介绍,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用):遗传,环境,神经健康(包括有毒化学物质伤害神经),人际关系(相当重要),被动接受负面情绪,压力(职业越有创造性,发挥性的工作),对自我认定价值评估过高,除了神经病变原因,其他因素导致综合各类压力以及被动惯性处于受负面情绪波及形成非常不好的一些特定心理受众者。关于孤立(不成立!)(这是可解决的最简单的问题,离开被特意孤立的环境,不可能所有地区所有人都会孤立某个人。融不进去的环境就离开!)希望对能用到的人有帮助。另外,情绪是相当正常的人具备的感知,只是发脾气或者哭泣,呼喊的地方需要注意,情绪偶尔失控的人很多很多,也很正常,过分关注得了抑郁症的人或许并不见得对抑郁症治愈有好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