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作用的因素与方式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
1.温度
温度往往是引起岩石变质的主导因素。它可以提供变质作用所需要的能量,使岩石中矿物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促使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结晶作用得以进行;同时温度增高还可使矿物的溶解度加大,使更多的矿物成分进入岩石空隙中的流体内,增强了流体的渗透性、扩散性及化学活动性,促进了变质作用的过程。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可由150~200 ℃直到700~900 ℃。
导致岩石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有:①岩浆的侵入作用使其围岩温度升高;②当地壳浅部的岩石进入更深部时,由于地热增温使原岩的温度升高;③由深部热流上升所带来的热量使岩石的温度升高;④岩石遭受机械挤压或破裂错动时由机械能转化的热量使岩石的温度升高,这种热量一般较小或较局限。
2.压力
压力也是变质作用的重要因素,根据压力的性质可分为静压力和动压力。
静压力 又称围压,是由上覆岩石的重量引起的压力。它具有均向性,并且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静压力的作用在于使岩石压缩,导致矿物中原子、分子或离子间的距离缩小,促使矿物内部结构改变,形成密度大、体积小的新矿物。如红柱石(Al2 SiO5)是在压力较低的变质环境下形成的,密度为3.1~3.2 g/cm3;当静压力增大时,它可以转变为化学成分相同、但分子体积较小的蓝晶石(Al2 SiO5),其密度为3.56~3.68 g/cm3。
动压力 是由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由于动压力只存在于一定的方向上,因而使得岩石在不同方向上产生了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在变质作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引起矿物的压溶作用,即在平行动压力方向上矿物溶解较强,溶解的物质迁移到垂直动压力方向上沉淀,导致原岩发生矿物的重新分异与聚集,造成矿物定向排列。动压力也可以使原岩破碎或产生变形,从而改造了原岩的结构与构造。
3.化学活动性流体
化学活动性流体是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存在于岩石空隙中的一种具有很大的挥发性和活动性的流体。这种流体的组分以H2 O及CO2 为主,并包含有多种其他易挥发物质及其溶解的矿物成分。在地下温度、压力较高的条件下,这种流体常呈不稳定的气-液混合状态存在,因而具有较强的物理化学活动性,在变质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化学活动性流体可以促使矿物组分的溶解和迁移,引起原岩物质成分的变化;而且,这种流体作为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媒介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因为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涉及物质组分的交换,如果没有流体媒介,这种反应是极其缓慢的;同时,流体本身也积极参与了变质作用的各种化学反应;此外,流体的存在还会大大降低岩石的重熔温度,使变质作用的高温界限变低。
化学活动性流体具有多种来源。其中包括岩石空隙中原已存在的孔隙水、变质过程中从矿物结构中析出的H2 O及CO2 等挥发性物质、从岩浆中分离出的挥发性组分以及从地下深处分异上升的深部热液等。
必须指出,上述各种变质作用因素常常是互相配合、共同改造岩石的。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会有所不同,因而变质作用也相应地显示出不同的特征。
(二)变质作用的方式
在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原岩可发生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但是,这一变化是如何得以完成的呢?了解变质作用的方式有助于我们了解变质作用的过程。变质作用的方式极其复杂多样,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
重结晶作用是指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并未形成新矿物。最典型的例子是隐晶质的石灰岩经重结晶作用后变成颗粒粗大的大理岩(主要矿物成分均为方解石)。重结晶作用在成岩作用中已经出现,但在变质作用中则表现得更加强烈和普遍。重结晶作用对原岩的改造主要是使其粒度加大、颗粒相对大小均一化、颗粒外形变得较规则。
2.变质结晶作用(metamorphic crystallization)
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挥发分除外),原有矿物或矿物组合转变为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作用。由于这种变化过程多数情况下涉及岩石中各种组分的重新组合,并以化学反应的方式完成,故又称重组合作用或变质反应。变质结晶作用的主要特点是有新矿物的形成和原矿物的消失,并且在反应前后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不变。例如,沉积岩中分布较广的高岭石(黏土矿物)经变质反应而发生脱水后可形成红柱石与石英;方解石与SiO2 或石英经变质反应后可形成硅灰石并释放CO2;它们的反应式如下:
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版)
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版)
3.交代作用(metasomatism)
交代作用是指变质过程中,化学活动性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的物质置换或交换作用,其结果不仅形成新矿物,而且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例如,含Na+的流体与钾长石发生交代作用而置换出K+,形成新矿物钠长石(斜长石的一种):
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版)
交代作用的特点是:在固态下进行;交代前后岩石的总体积基本保持不变;原矿物的溶解和新矿物的形成几乎同时进行;交代作用是在开放系统中进行的,反应前后岩石的总体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交代作用在变质过程中是比较普遍的,凡有化学活动性流体参加的情况下,总会有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发生。
4.变质分异作用(metamorphic differentiation)
变质分异作用是指成分均一的原岩,经变质过程后,形成矿物成分不均匀分布的过程。目前一般认为,变质分异作用是在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原岩本身的某些矿物组分经扩散作用而不均匀聚集所引起的。它以组分在空间上有一定范围的迁移而不同于一般的重结晶作用;又以没有组分从系统中带出或从外部带入而不同于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在改造原岩构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造成一些同种或同类矿物的局部聚集,形成条带状、面状或线状等分布特点,从而改造了原岩的构造,形成一些变质岩所特有的岩石构造形式。
2020-06-16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