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理解不了世界上的人和事,觉得都很复杂,搞不懂? 50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不被理解,是世界的常态
-我们都理解的大概都是岁月的沧桑吧
让梦想在这风雨摇晃的世间,慢一些生锈。
前段时间看了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
作为学霸的英子最大的烦恼,就是自己早被亲妈安排好了未来——考清华。
所以,当她想去天文馆当义务讲解员的时候。
却被妈妈那一句“快高三了,咱们得做点有用的了”硬生生的否定了。
即使英子撕心裂肺的哭喊“您怎么就不理解我呢”。
换来的却是妈妈那句经常说的“还不都是为了你”。
剧情几经波折,庆幸的是,英子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喜欢的南大。
影视剧本身的艺术表达形式,就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所以,电视剧多得欢喜,可是现实人生,却因别人的不理解,多得苦难。
每个人都有过不被理解的时候吧。
那些交织于心又如鲠在喉的失望和难过。
在想开口的刹那又被鼓动的喉咙吞咽了下去。
-
亲戚无法理解。
为什么宁愿在外过着早出晚归疲惫不堪的生活,也不愿意回到家乡,找个安稳可靠清闲自在的铁饭碗?
-
-
朋友无法理解。
为什么非要吃苦受累的坚持虚无缥缈的所谓梦想,也不愿意让自己悠闲一些踏实一些的过日子?
-
-
父母也无法理解。
为什么就这么随意的抛弃了大学努力修来的专业知识,非要找个前途难测加班加点的工作?
-
我们在一步步的选择里,总要面对那么多的不理解。
有的是发自内心肺腑的关心,也有的人是等着看你跌倒的笑话。
在这些不被理解的质疑声里,我们还是要挺胸抬头昂首阔步的大胆往前走。
公司来了个新同事。
在面试的时候,聊到为什么喜欢网站运营这个职位,她说:
-
“家里很多亲人都在医院工作。
所以我从小到大就被灌输了学医的思想。
可是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愿不愿意,喜不喜欢。
即使报考志愿的时候,也是随着长辈们的心意选择了学医。
可是一想到以后就这样走下去了,就心有不甘。
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对编程感兴趣,现在我都20多了,应该学着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
听完这席话,内心一阵感慨。
记得很小的时候,说起自己的梦想,总会被家里的长辈夸赞。
等真的长大,那些小时候的绝大多数梦想都沉寂了。
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却有无数个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质疑夹杂着不理解。
或者冷嘲热讽的再加上一句——你做这些有用么?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胆怯的问自己:有用么?
当质疑和不理解远远大于我们获得的肯定和支持后,人从内心深处会衍生出怯弱。
可是我还是希望经过无数次的挣扎后,还可以有力量和勇气护持我们的梦想。
让梦想在这风雨摇晃的世间,慢一些生锈。
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固然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经历、承受、价值观的差异,决定了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你的生活。
语言很多时候是苍白无力的,你的收获和感知很难用准确的形容词直抵他人内心。
很难从别人那里获得对自己的成全,这里边包含着试错的风险,无人敢轻易承担。
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台词:
-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凭你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
-
那些不被理解的事情还有很多,不可能一件件的去解释去得到肯定。
同样也没有愚公移山的毅力,不分早晚一筐筐的把大山背走。
我们这一生要走的路,很少是花团锦簇莺歌燕舞的风景。
大部分都是一座座独木桥组成的。
这也意味着,没有人能和你并肩而行。
相比别人的理解,无愧于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梦想其实无关被认可,无关成就感,无关自我认证的。
只有一个最原始也是最需要自我定位的原因:这是我喜欢的。
因这喜欢,你所走过的路总要艰难一些,荒凉一些。
这才配得上你独一无二的梦想。
毕竟一个人能够做他喜欢的事情,本就是这个人获得的最高荣誉。
如果你看待世界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角度,再好的观察力都显得无济于事。
理解,是我们和这个世界沟通最想得到的结果。不被理解,却是我们和这个世界朝夕相处的常态。
接受不被理解的常态,它为我们的成长注入了新的力量。
你直立挺拔的往前走,世界看到你的样子就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勇士。
你不管别人草草的评判结局,自有人在你的康庄大道面前闭口无言。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无愧于心,就是好的。
-
没听懂你说的,可以再直白点吗?比如通天塔?
世界本来就很复杂啊
人生能搞懂几件重要的事情就可以了
比如说
坚持做对的事情
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
一直把事情做对
身边没这样的人啊
朋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