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中新生界沉积充填序列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合肥盆地南部近物源区,与盆地北部充填物的岩性有明显的差别(图2-13),盆地内自下而上有7个沉积组合(陆彦邦,王栋等,1991)。
图2-14 合肥盆地充填序列
1.浅色河流相细碎屑岩段
该段属早侏罗世防虎山组,厚401.7 m,不整合于太古宇之上,为灰白、土黄色河流相沉积。下部灰白、紫红色砾岩,含砾粗砂岩与粗砂岩互层,砾石成分复杂,分选差,磨圆较好;中部为棕黄色、棕褐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夹含砾砂岩及细砂岩;中上部,黄褐色厚层长石石英中粗粒砂岩、细砂岩夹薄层灰黄色粉砂岩,细砂岩及泥质、碳质页岩;上部以灰白色、浅紫色、灰绿色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为主,夹细砂岩。
2.紫红色河流—冲积扇粗碎屑岩和河湖相细碎屑岩段
该段属中侏罗世。盆地南部下有三尖铺组,上有凤凰台组。三尖铺组,厚约2216 m,下段以紫红、紫灰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为主;中段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富含钙质、粉砂质结核;上段以紫红色厚层中粗—粗粒含岩屑长石砂岩,石英长石砂岩为主,往上砾岩夹层或砾岩层及含砾粗砂岩逐渐增多。凤凰台组,厚1828 m,为紫红色、红色巨厚层状砾岩、砾岩和粗砂岩构成了三个沉积韵律;砾石成分多为变质岩类,具定向排列,分选极差,为冲积扇相沉积。盆地北部同期异相为圆筒山组,厚1338 m,与防虎山组呈假整合接触;主要为紫红色粉砂岩,下部夹薄层含砾砂岩;中、上部夹有黄绿、灰白色粉、细砂岩;发育波状斜层理。
3.灰紫、紫褐、紫红色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紫红色、棕红色河湖相碎屑岩段
该段属晚侏罗世。盆地南部下有毛坦厂组,上有黑石渡组。毛坦厂组,厚231~632 m,下部为灰紫、紫红色安山质、粗面质晶屑凝灰岩;上部为暗紫色火山角砾岩、集块岩、角闪粗安岩和凝灰岩夹滨浅湖相碎屑岩沉积。黑石渡组,厚846 m,下部为暗紫、紫褐色凝灰质砾砂岩,砂岩和粉砂岩互层;上部为灰绿、紫红色砂砾岩、砂岩和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互层,为火山喷发期后的河湖相沉积。盆地北部同期异相的周公山组,在肥西地区厚度大于762 m,自下而上为紫红色河流相砂砾岩、砂岩和粉砂岩构成的正粒序旋回。下部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少量暗色泥岩和泥灰岩;上部为棕红色和灰白色细砂岩,夹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条带。
4.紫灰、灰和灰褐色火山岩、细碎屑岩和棕色、暗色河湖相碎屑岩段
该段属早白垩世。盆地南部下有晓天组,上有白大畈组。晓天组厚1110 m,分布于晓天一带的小型盆地中,为深灰、黄灰、黄褐和灰绿色湖相粉砂岩和泥岩,夹细砂岩和含砾砂岩。白大畈组厚496 m,仅分布于盆地西南隅,为灰、紫灰色粗面质凝灰岩和熔结角砾岩。盆地北部为新庄组,厚1426 m,底部为棕红色细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泥岩;下部为深棕褐色粉砂质泥岩、黑灰色钙质泥岩、泥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和细砂岩;中部自下而上由砂砾岩渐变为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以棕褐色粉砂质泥岩为主,与细砂岩、凝灰质砂岩组成不等厚互层,并含硬石膏。
5.棕红、浅灰红色河湖相细碎屑岩段
该段属晚白垩世早期。邱庄组厚达1300 m,仅发育于盆地北部。下段为灰紫、紫灰色砾岩、含砾砂岩和岩屑砂岩,局部夹泥岩;中段为棕红、灰红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钙质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砾岩透镜体;上段浅灰红、棕红色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浅至浅灰绿色钙质细砂岩和棕红色薄层泥岩。
6.棕红色、紫红色冲积扇粗碎屑岩和河湖相粗碎屑岩段
该段属晚白垩世晚期。盆地南部分布有戚家桥组,厚度1783 m,下部紫红、砖红色厚层砾岩、砂砾岩,夹含砾砂岩;上部为砖红色、棕红色含砾砂岩与砂砾岩互层,夹砂岩,含钙质,砾石成分复杂,分选、磨圆差,属冲积扇相沉积。盆地北部发育张桥组,厚度大于583 m。为棕红、灰红色河湖相含砾中、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的不等厚互层;在盆地东部边缘地带岩性更粗,具有冲积扇相特征。
7.棕褐色、暗色盐湖相含盐细碎屑岩段
该段属古近系定远组,厚度大于1810 m,只发育于盆地北部,与下伏张桥组呈整合接触,为一套夹灰色蒸发岩和蒸发—碎屑岩的青灰色细碎屑岩沉积。可分为上下五个岩性段,其中蒸发岩主要发育于第二、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