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过了江东,那么他能打败刘邦吗?
即使项羽过了江东,按照当时的情况,他也不可能会打败刘邦了。项军兵败了,士兵一个个都是丧气的,希望和平,十分想念家乡,而且项羽有很多手下都离开他,或着在与刘邦的对战中牺牲了。
刘邦的兵力足马儿强壮,手下将领十分多,还有韩信的帮助,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刘邦都是处于优势。项羽不懂得关心百姓,也不体察民情,很自然百姓也认为他是一个暴君,甚至认为他是一只恶虎,不敢靠近他,也不敢接近他,希望他永远不要出现在眼前。
扩展资料:
楚汉之争的历史背景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病逝,中车府令赵高等人发动沙丘政变,矫诏将长子扶苏、大将蒙恬赐死,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秦二世昏庸荒淫,赵高又专权乱政,赋敛益重,戍徭无已,致使天下越发困疲,百姓苦不堪言。
帝国每况逾下,十年暴政最终引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首先发动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自称楚王,一时间天下群雄纷纷响应。九月,前楚国大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发动会稽起义,项梁自号武信君;
同月,原泗水亭长刘邦亦于沛县(今江苏徐州沛县)起兵响应,称沛公。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失败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二月,项梁召集楚地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县(今山东滕州)议事,刘邦亦率部归附项梁。
项羽大势已去,就算当时项羽过了江东,也很难在打败刘邦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项羽的用人缺失,第一不善于用小人,鸿门宴前刘邦左司马曹无伤通风报信给项羽,以求封赏,可项羽却不屑一顾。第二,个人能力太强,发挥不了下面将领的独立性,第三不能用一切手段拉拢人才,韩信投奔刘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刘邦是小混混出身,在未起义前就老谋深算,知人善用了。用人优势如下,第一,大量任用,只要有才能的人放手使用,第二,时刻警惕,防止墙头草,第三,在各大同盟势力安排自己的亲信加以均衡,第四,建立丰沛故人集团的中央政权。所以项目和刘邦的楚汉之争就是人才的争夺战,项目个人虽然厉害,但是始终敌不过刘邦的权术之计。悲哉,楚霸王!
项羽生来就是贵族,骨子里有一股傲气,勇敢和不达到目的就不回头。正是因为这样的他,在当时被逼到乌江而不愿意过江东,骨子里的不屈和不愿面对这样的事实,而选择了在乌江自杀。本有东山再起的资本,为什么要放弃?这也是项羽受人敬佩的原因。有人说,大丈夫不是应该能屈能伸吗?为什么项羽就不能屈服一下现实,而再重新站起来呢?事实没有像的那么简单。若项羽当初过江东了,是可以东山再起,都是项羽心中会永远留下那一次失败的记忆,也会一直不用原谅自己的。而在别国看来,项羽是手下败将,也会因此看不他。虽然当时江东的人们都拥护项羽,肯和项羽一起东山再起,但是不代表不存在同口异声,有的人不是这么想的呢?毕竟项羽也算是逃过江东的,在一些江东人们心中可能对项羽的看法会有改变了,也可能造成没有之前那么一心一意地对项羽了。
也是项羽的不受屈辱,在乌江自杀,就有了之后的刘邦占了整片疆土。要说刘邦,那可是和项羽大不相同的。刘邦出身平凡,所以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他没有那么有军事头脑,他就去邀请各种人才来帮助他完成大业,也是这样让他的地位得到了一步一步的提升。在历史上可以说刘邦是一个没有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要,在他那里只要目的可以达到,就不管要做什么,都愿意去尝试。虽然他没有项羽那么出身高贵,但是他却有项羽骨子里没有的放得开,项羽就是太多顾虑了。而刘邦没有项羽那么得高傲,刘邦为了将来愿意忍受一时的羞辱,不快和各种看不起他的人。
虽然刘邦没有项羽那么有英雄气概,但是刘邦的毫无顾虑是项羽没有的,也是项羽不能有的。他们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们的做事风格,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他人关注。项羽就是受太多因素的约束了,做事情要考虑周全,小心谨慎。
若刘邦和项羽换一下身份,项羽也许会活得更加潇洒。若项羽没有那么多顾虑,当初过了江东,带领江东人们继续前进,那么又会是另一番景象,毕竟项羽大国的大将,他的存在可以决定国家更加前远的发展。
项羽在最鼎盛的时候,都没有能打败刘邦。
项羽自杀的时候,实力已经非常的弱了,消失的差不多了。
再加上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不能很好的利用手下的猛将和谋士。在前期与刘邦的作战过程当中,损失非常大,败局已定。
就是项羽过了江东,也不可能有原来的那一些猛将谋士和士兵。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没有了。
所以项羽就是过了江东,也不能打败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