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过乌江,是不肯还是不能?
项羽兵败垓下后,既是不肯也是不能过乌江。
首先,来说项羽的不肯过江东。
其实这个不肯是建立在肯的基础上,为什么这么说呢?项羽在垓下之下败于韩信后,军队只剩下3万余人,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天夜里,韩信又使出绝招——四面楚歌,彻底瓦解了剩余楚军的斗志,楚军在思乡之情的诱惑下纷纷选择了逃离,面对众判亲离,项羽已是无力回天。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他最爱的女人虞姬选择了自刎,以死绝了项羽的后顾之忧。项羽自然明白虞姬的用意,为了日后能为虞姬报仇,也为了能卷土重来,他当机立断,当天夜里选择了突围。他很快冲出了汉军的包围圈,朝着乌江方向逃去。
而刘邦听说项羽突围后,派灌婴率八千铁骑追击。面对于数十倍于自己的兵力,项羽当然无心恋战,一路狂奔至乌江边。可以说整个逃亡的过程,支撑项羽的力量显然是“过江东”这三个字,他肯定想到了,一旦到了江东,到了自己的老家,只要振臂一呼,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然而,到了乌江边时,他的这种想法改变了,他被无情的现实所击碎。
他突围时出于隐蔽的需要,只带了800铁骑,然而,这八百铁骑不是一般的人,是他的嫡系部队,是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绝世无双的楼烦骑兵,当年在彭城之战时,他只率三万楼烦骑兵就打败了刘邦的六十万联军,可见其战斗力之强。而此时,他有八百楼烦铁骑,心里也有踏实的,有此铁骑在,卷土重来并不是痴人说梦。
然而,因掉队的、战死的、逃离的等种种原因到乌江边只剩二十八铁骑后,他心里再次感到了震憾,自己原本就拥有数十万大军,一夜之间只剩下几十人跟在自己身边,这种落差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嫡系部队也消失殆尽,重整旗鼓已是难于登天。再加上他自尊心极强,觉得此时孤家寡人去江东,无颜面面对江东父老,因此,到乌江边时,因为形势的变化,因为面子的观念,他已经由强烈的想过、肯过江东,转变成不想、不肯过江东。
其次,来说项羽的不能过江东。
项羽毅然选择在乌江边自刎,受两个人的影响:
第一个人是乌江亭长。乌江亭长如同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为什么能算准项羽一定会逃到乌江边来?而且,他如果真心要救项羽,为何只准备了一只小得不能再小的船,只能容一个人?因此,乌江亭长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值得怀疑。当然,这可能跟当时汉军封锁江边,烧毁了江边所有的船只有关,而且仅容一人的小船也不容易暴露目标。但不管怎么样,乌江亭长救项羽的真实目的是令人怀疑的。
同时,乌江亭长在劝项羽上船时的言语也是值得商榷的,对于死面爱子的项羽来说,乌江亭长说话应该委婉柔和才好,但乌江亭长说的却是一些触及项羽短处,羞极颜面的话语,更让项羽“羞极”而不愿渡江。因此,有人说乌江亭长是刘邦安排在江边的间谍,虽然这种可能性小,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第二个人是田边的农夫。项羽在逃亡的过程中,在十字路口时,曾向田边耕作的老农问路,结果老农给他指假路,让他迷了路,这样一折腾,让汉朝的追兵追着他们的屁股跑。农夫可能是一个随意之举,但却严重伤害了项羽的心。项羽通过农夫的举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众叛亲离,感受到穷穷末路。同时,他明白一旦他渡了乌江,势必再次祸及江东的父老乡亲,让他们再饱受战争的侵袭和战乱之苦。自己自刎可以保江东的平安,可以还天下一片安宁,项羽想通了“不能过江东”这一点后,毅然选择了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