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
前262年,秦赵长平之战,双方投入大军上百万人次,最终赵国战败,45万降卒被秦军坑杀。
前260年,秦国撤军,半年后,秦军卷土重来,大军直奔邯郸而来,意图彻底消灭赵国,但是秦军接连攻打三次,都被击退。
此时的秦昭王想到称病在家的白起,下诏白起挂帅出征。然而,这位被历史学家称为“杀神”的将军却选择了抗旨,并且两次拒绝了领导的征召。白起的忤逆和攻赵前线的失败让秦昭王急火攻心,最终下诏白起自杀。
一代杀神就此陨落。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能取得坑杀赵国降卒45万的巨大胜利的白起,会一反常态打死不去进攻邯郸呢?“静夜史”认为原因如下:
1、赵国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
长平之战后,燕国看到赵国兵败,开始萌生了趁机劫掠赵国一把的猥琐想法。
《资治通鉴卷第六•秦纪一•秦昭襄王五十六年》记录:“燕王喜使栗腹约欢于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反而言于燕王曰:“赵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所以在前251年,在燕赵刚刚缔结了友好盟约,头脑发热的燕国就大举进攻赵国,结果遭到了赵国大将廉颇的迎头痛击,燕国被赵国反杀。
史载:“燕师至宋子,赵廉颇为将,逆击之,败栗腹于鄗,败卿秦、乐乘于代,追北五百馀里,遂围燕。燕人请和,赵人曰:“必令将渠处和。”燕王以将渠为相而处和,赵师乃解去。”
从长平之战到燕赵之战,前后不到10年,赵国就重新成为东方强国。
所以赵国真的收到灭顶之灾了吗?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到底又取得多大的战果呢?45万大军中真正的将士又有多少呢?
答案就是:赵国虽然45万降卒被坑杀,但是真正的将士远没有达到此数,更多的是为赵军提供后勤保障的民夫等人。
不过,即使是民夫,受到赵国胡服骑射全民皆兵风潮的影响,战争时期,这些民夫最起码也是预备役,是潜在的赵国士兵,所以白起才会痛下杀手。
而既然赵国军队损失没有达到45万,那赵国就不是遭到了灭顶之灾,此时的赵国都城邯郸,起码还有10万左右的军队,这是邯郸之战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在《史记》中,白起给出了秦昭王三个不去打邯郸的3个理由,包括邯郸不好打,秦国在长平之战中损伤过半以及秦军容易受到东方诸国的合击。
但是这三个理由都是无法掩盖赵国实力尚存的事实的,而且经历了大败的赵国哀兵,会让白起败得很难看,这才是白起宁死不去的原因。
很多人说白起欺君,他在长平之战中根本就没有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2、此时的秦国并不具备一口吞掉赵国的实力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要乘胜攻下邯郸,消灭赵国,结果秦昭王被范睢的谗言所耽误,秦军撤军半年,赵国恢复了元气,所以秦军失去了提前30年消灭赵国的绝佳时机。
《史记》记载:於是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听起来好像白起趁赵国长平之战大败,再被白起来上一下就一定能亡国一样。事实上,赵国远比白起想得要坚韧很多,因为,赵国的政治中心,不止一个!准确的说,是三个!
赵国国土南北跨度大,南到河南北部、中间囊括了冀中南、晋大部,直到内蒙古河套地区。这样的国土范围内,有太行山、黄土高原、黄河等地形,所以地形破碎,相互之间难以统一协调,只能分化出三个环境迥异的三个板块,包括以晋阳为中心的西部板块,以邯郸为中心的南部板块和以代郡为中心的云中板块。
长平之战,位于晋阳板块附近,对于邯郸和云中板块而言,影响不是很大。
这样的情况下,秦国可以说在长平之战中摧毁了晋阳板块,但是对于另外两个板块,特别是云中板块,基本没有受到损失,这是同样在长平之战中损失大半的秦军难以拿下的。
此时的灭赵之战已经不是拿下赵国都城邯郸就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了,没了邯郸,还有晋阳,没有晋阳还有云中,想一口吃掉赵国,白起还没有这副好牙口!
所以,面对膨胀的秦昭王想要彻底吃掉赵国的狂妄计划,白起也只能以死明志了!
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
大家知道,我国丰富的历史中,有着很多很多著名的战役,这些战役有时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有时候会决定一个将士未来的发展,有时候会成为一场四面楚歌的悲剧,正是有着这些战役,我们的历史才变得璀璨,有着无限的可能性。长平之战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属于战国时期决定着分裂和统一的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大家可能只对这场战役略知一二,那么长平之战后,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呢?
01原因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给出了解释,是因为当时的秦国经历了长平之战后,兵力损失严重,已经到达了奄奄一息的境地。同时秦国也怕赵国联合其他的国家一起对抗自己。所以宁愿一再被赵国挑衅和侵犯也不做动作。但是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有学者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当时秦国的兵力旺盛,发展迅速。虽然这些都是在秦昭襄王上位后发生的,但知晓事情原委的人都明白,其实秦昭襄王不过是一个傀儡,身后有宣太后垂帘听政,外部的行军与政策又有魏冉打理,所以可以说秦昭襄王是个空架子,没有一点能力。
02当时因为秦国有效的扩张战争和国内政策,扩张的速度很快。秦昭襄王为了改变这种自己管不着事儿的局面,终于在一天将宣太后的权利推翻,将魏冉废除,然后准备大举进攻赵国。当时秦国对外扩张的政策是一步一步蚕食,通过近交远打的策略,才在扩张上有着明显的成功,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继续进行,可以说天下迟早都会被秦国统一。但是秦昭襄王却不懂这件最重要的事,他的权力恢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派兵攻打邻国。
03在经历了东出之战之后,秦昭襄王最终于因为上党之争与军事强国赵国爆发了长平之战,秦昭襄王本想证明自己的谋略和政策,却将已经稳赢的局面葬送了出去,一副好牌被秦昭襄王打得稀巴烂。再说起白起,赵国的战争任务一直是交给白起的,就连上党之争,都是白起亲自领导的。但是这次的长平之战居然不用白起,分明是对白起的不信任。
04最后因为局面难以控制,秦昭襄王这才派了白起上场。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兵力四十余万,而秦国损失了也约有二三十万人,白起这场仗打得很漂亮。但是,白起提出一举攻破赵国的战略后,却被秦昭襄王一口否决。几次的不信任,使白起对秦昭襄王没了信心,所有之后再有关于赵国的战役,白起都是坚决不上场的。
以上仅是笔者观点,欢迎留言区评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