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名将众多,为何打不过清朝八旗兵,背后有什么原因?
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流寇”式作战,波及近十余省,所过之处,流民裹挟跟从,生产商业活动凋敝,十室九空,致使明王朝无论对后金国防战备、兵员征召、战斗决心、作战要求均松弛荒废,一落再落,充分给了关外满清十年生聚的大好机会,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就成了一句空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更成了一个笑话。
到与满清八旗对峙时,号称百万大军的明军实则仅能成军三十、四十万已到极限。战争频仍拿当兵当混饭吃的明军只能是滥竽充数,对付李自成、张献忠千里奔命的明军也只能是疲弱之军,这样的明军岂是满清虎狼之师的对手?况且常常是关内明军和农民军打成一团分身乏术,关外明军单骑出战满清拼光拼尽,形成添油战术导致明军精锐尽失。
二、君臣离心离德,何来凝聚力?何来战斗力?
人心向背(或者说对朱明王朝到底有多忠诚)的问题,李自成大军围攻京城时,周边明军还有好几支有生力量(包括吴三桂在内),但这些统兵将领大多对崇祯帝发来的勤王急诏置若罔闻,坐视京城失陷,吴三桂宁可冲冠一怒为红颜,也没想着为明朝尽忠。
众所周知,崇祯帝在用人方面失误太多,错杀忠良、反复无常、刻薄寡恩、多疑猜忌(包括到最后还在靠宦官监军来督战,导致总兵唐通愤而离京,从而丧失了最后一支可能守卫京城的有生力量)。而在这之前,袁承焕、卢象升、孙传庭、曹文诏、孙承宗、杨嗣昌等一大批忠臣良将,随便哪个得到信任和重用,也不至于让清军入关、李自成打到京城。至于孔有德、耿仲明等“三王”,以及洪承畴、祖大寿等一大批明朝高级军政精英的降清,都足以说明为何崇祯帝失败,而多尔衮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