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太和园有什么传说?
展开全部
故宫太和殿
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民间俗称“金銮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 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基、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外文名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重 建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建 于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俗 称
金銮殿
面 积
2377平方米
殿 高
35. 05米
中文名
太和殿
历史沿革
关于这个金漆宝座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要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他不希望自己的“洪宪王朝”像满清末代王朝那样败落,不想承袭已颠覆的清王朝的旧制,于是,他将太和殿整修了一番,并用一把特地赶制的颇具西洋特色的高背大椅替换了金銮宝座。这个西洋大椅椅背很高,座面却很矮。据说是因为袁世凯腿短,却又要显示帝王气派,才如此设计。椅背上,还用白缎绣上“中华帝国”的国徽。但无论材料还是工艺,它显然都无法同金銮宝座相提并论,并且和金碧辉煌的太和殿极不相称。特别是那个椅背因年久渐渐破裂后,人们发现里面竟然塞着稻草。
时隔多年,根据文物原状陈列的历史性原则,1947年,故宫做出决定:撤下袁世凯的“龙椅”,换回原来的金銮宝座。但是,由于袁世凯当年将金銮宝座移出后随意置放在一间库房内,许多年过去了,当时谁都不知道金銮宝座置身何处。直到1959年,朱家溍先生从一张1900年的老照片上看到了太和殿内景的陈设原状,朱先生以照片为依据,按图索骥,最终在一处存放破旧家具和木料的库房中发现了这个举世珍宝。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通力合作,用了934天,终于将其修葺一新,使其重回我们的视野
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民间俗称“金銮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 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基、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外文名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重 建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建 于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俗 称
金銮殿
面 积
2377平方米
殿 高
35. 05米
中文名
太和殿
历史沿革
关于这个金漆宝座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要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他不希望自己的“洪宪王朝”像满清末代王朝那样败落,不想承袭已颠覆的清王朝的旧制,于是,他将太和殿整修了一番,并用一把特地赶制的颇具西洋特色的高背大椅替换了金銮宝座。这个西洋大椅椅背很高,座面却很矮。据说是因为袁世凯腿短,却又要显示帝王气派,才如此设计。椅背上,还用白缎绣上“中华帝国”的国徽。但无论材料还是工艺,它显然都无法同金銮宝座相提并论,并且和金碧辉煌的太和殿极不相称。特别是那个椅背因年久渐渐破裂后,人们发现里面竟然塞着稻草。
时隔多年,根据文物原状陈列的历史性原则,1947年,故宫做出决定:撤下袁世凯的“龙椅”,换回原来的金銮宝座。但是,由于袁世凯当年将金銮宝座移出后随意置放在一间库房内,许多年过去了,当时谁都不知道金銮宝座置身何处。直到1959年,朱家溍先生从一张1900年的老照片上看到了太和殿内景的陈设原状,朱先生以照片为依据,按图索骥,最终在一处存放破旧家具和木料的库房中发现了这个举世珍宝。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通力合作,用了934天,终于将其修葺一新,使其重回我们的视野
展开全部
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太和门大火,黑烟弥天,化为灰烬。转年正月二十七日,就是光绪皇帝大婚的吉日佳期。太和门竟然被火烧毁,内廷不安,朝野震惊。
太和门失火,这不单是不吉利的征兆,而且皇帝大婚,皇后得从大清门入,途径太和门。尤其光绪的婚事是慈禧一手包办,假若皇后从太和门的废墟而入,那就太失皇家体面了。要重建已经来不及了,眼看离皇帝大婚的日子越来越近,于是,朝廷便下令让众多工匠们在太和门原址上扎了一座和原来太和门一模一样的彩棚,坚固而华丽,大婚时, 皇后也就稳稳当当地被抬进了紫禁城。
震钧《天咫偶闻》记载:“……大婚,不及修建,乃以札彩为之。高卑广狭无少差。至榱桷之花纹,鸱吻之雕镂,瓦沟之广狭,无不克肖。虽久执事内廷者,不能辨其真伪。而且高逾十丈,栗冽之风,不少动摇,技至此神也! ”
太和门失火,这不单是不吉利的征兆,而且皇帝大婚,皇后得从大清门入,途径太和门。尤其光绪的婚事是慈禧一手包办,假若皇后从太和门的废墟而入,那就太失皇家体面了。要重建已经来不及了,眼看离皇帝大婚的日子越来越近,于是,朝廷便下令让众多工匠们在太和门原址上扎了一座和原来太和门一模一样的彩棚,坚固而华丽,大婚时, 皇后也就稳稳当当地被抬进了紫禁城。
震钧《天咫偶闻》记载:“……大婚,不及修建,乃以札彩为之。高卑广狭无少差。至榱桷之花纹,鸱吻之雕镂,瓦沟之广狭,无不克肖。虽久执事内廷者,不能辨其真伪。而且高逾十丈,栗冽之风,不少动摇,技至此神也!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太和门大火,黑烟弥天,化为灰烬。转年正月二十七日,就是光绪皇帝大婚的吉日佳期。太和门竟然被火烧毁,内廷不安,朝野震惊。太和门失火,这不单是不吉利的征兆,而且皇帝大婚,皇后得从大清门入,途径太和门。尤其光绪的婚事是慈禧一手包办,假若皇后从太和门的废墟而入,那就太失皇家体面了。要重建已经来不及了,眼看离皇帝大婚的日子越来越近,于是,朝廷便下令让众多工匠们在太和门原址上扎了一座和原来太和门一模一样的彩棚,坚固而华丽,大婚时, 皇后也就稳稳当当地被抬进了紫禁城。震钧《天咫偶闻》记载:“……大婚,不及修建,乃以札彩为之。高卑广狭无少差。至榱桷之花纹,鸱吻之雕镂,瓦沟之广狭,无不克肖。虽久执事内廷者,不能辨其真伪。而且高逾十丈,栗冽之风,不少动摇,技至此神也!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