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强国魏国,其快速败落的原因是什么?
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乱局,经过数百年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后,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只留下七个实力雄厚的国家,以及为数不多的小国。
不同于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受到礼的限制。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同时各国君主之间,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国家强大,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
。正是在这样的“大争之世”中,魏国成为了战国时期第一个强国。
自三家分晋后,魏国在魏文侯的治理下,任用李悝进行变法,使得魏国国力大幅增长。同时,在军事上,魏国也打造了一支近乎战无不胜的强大军队。尤其是在魏文侯时期,魏国先后击败当时环伺在周边的楚国、齐国以及秦国。并且越过赵国,直接吞并了当时的中山国。使得魏国成为了,战国时期第一强国。但是,这样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到了战国中期,魏国便沦为了二流诸侯国,而其强国地位也不复存在。那么,魏国为为何快速败落?这三点原因不能忽略。
四战之地
首先,在战国时期那样的乱世之中。国家所占据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秦国、齐国、楚国这样的诸侯国,能够称雄称霸就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这样远离频繁交战区的情况,使得国家在战争之外,可以很好的发展农耕与商业、反观魏国则不同,因为地处中原地区,所以一直处于四战之地。
当时的魏国,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这三个诸侯国,对魏国无不虎视眈眈。魏国强大是这三个诸侯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后面
的史实也印证了这个观点,魏惠王时期,总是同这三国进行不断的鏖战,这种车轮战的方式,硬生生的将魏国从强国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缺少明确的战略目标
纵观魏国三代的强国地位,我们能发现,魏国从始至终都缺少明确的战略目标。魏文侯时期,尚且以维持三晋之好为目标,对其余诸侯展开攻势。等到了魏惠王的时候,则打破了以往的战略,将魏国转变成了一个东征西讨的战争机器,尤其是发动了对赵与对韩的战争,这样的情况下使得魏国近乎没有了可靠的盟友,四面受敌。
在攻赵与攻韩的战争中,魏国两次败于齐国之手。这使得魏国引以为傲的精锐魏武卒,近乎损失殆尽。秦国也趁魏国衰弱之际,夺走了河西之地。
这种在军事与经济上的双重打击,使得魏国的百年霸业,彻底成为泡影。
人才流失
魏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诸侯国,只不过魏文侯之后的君主,并不擅于留住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人才,莫过于商鞅与孙膑,前者因为长期得不到魏王的重视,跑到了秦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变法,后者则因为他人的构陷,去了齐国,日后指挥兵马大败魏国。这样的人才还有很多,诸如张仪、吴起等等。
因为人才的流失,导致到了魏惠王晚期,朝中显有能够担当大任的人。人才的凋零,成为了魏国难以弥补的伤口。
历史上的魏国其实在成为强国时,还是很有机会一统天下的。只不过魏国的君主自文侯、武侯之后,魏国君主的昏聩使得魏国彻底从第一梯队掉了下来。
而这一掉,则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彻底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