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徐庶如果不投降曹操,庞统、法正不死,刘备是否有机会统一中原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武将谋士,奸雄枭雄,这些都是三国的代名词。无疑,人人都有机会崭露头角的三国,的确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时代。在罗贯中老先生“拥刘贬曹”的笔调下,我们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也总不免会对季汉心向往之。但令人唏嘘的是,纵使诸葛丞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强行为大汉续命,蜀国还是没能完成兴复汉室的伟业。
不过,在我们惋惜西蜀汉功败垂成的同时,也不免会生出这样一种想法,徐庶、诸葛亮、庞统,这三位曾做过蜀汉军师的天下奇才,其特长也是不尽相同的,徐庶如果不投降曹操,且卧龙凤雏俱在,刘备是否有机会统一中原?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徐庶。在老母亲被刘皇叔抢先一步供养起来之后,元直便再无后顾之忧。从徐庶击破曹仁八门金锁阵和推算曹军行动的手段来看,此人精通排兵布阵和阴阳学,大脑内俨然可以随时随地的生成战争沙盘。但由于书中没有徐军师治理地方的具体事例,所以我们无从得知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但就程昱对他“胜我十倍”的评价看,徐元直绝非泛泛之辈。
其次是凤雏庞统。我们如果设法让他在落凤坡侥幸逃脱,那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庞士元性格狂放不羁,这也使他长于阴谋阳谋,鬼术奇思。或许较诸葛亮而言,他略短于治政,然而丞相也曾笑称:“庞士元非百里之才。”而齐名者的评价想必也是客观公正的,由此可见,庞士元在治国方面也是万中无一的高手。
庞统用兵多变化,擅奇谋,在用兵计略上甚至比起诸葛亮还要小胜一筹,因为他用兵不求稳,只求胜,为了成功甚至可以不择手段。自古以来,兵行险着,越有风险的军事行动往往可以带来更大的战果,而诸葛亮缺少的恰是这种以兵犯险的精神,想必在后期如果是庞统对上司马懿,也会是一场精彩的“凤争虎斗”。
最后,就是蜀汉最强军师诸葛亮了。孔明先生的能力我们都很了解,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我们就说说他和另外两人的不同吧。
卧龙和凤雏、元直的不同在于,如果这是一场考试,另外两位都是学有所长,特点明显,而诸葛亮门门课业都是90分以上,其中治国治军更是满分。没有特点则意味着没有短板,几乎全能,这也是卧龙先生最大的优点。
若三人安在,那么他们的身体安康是可以板上钉钉的,因为互为密友的他们对彼此的特点一定是了然于胸的,配合无间之下就可以分别承担劳心劳力的工作,像诸葛丞相事必躬亲而过早累亡此类的事情就一定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