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活的影响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调查,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都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整体上看,他们较之父辈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但是,总体上大学生还是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占41%,位居第一位;认为“有必要”的占39%,位居第二位。在“大学生是否会主动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问题上,有50%的同学表示“肯定会学习”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有30%的同学表示“也许会学习”。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洗涤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走向何方?为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关系的认识。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选择“全球化与传统文化并行不悖”的有42.7%,位居第一位,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会保持自身的内涵,与全球化的发展并不矛盾。还有20%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洗礼下将会完成转变”,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适应全球化的形势,吸取百家之长,去其糟粕,实现合理的转变。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31.4%的学生认为“全球化将导致传统文化衰微”。
(二)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98.1%。我们认为,这与中学教育有很大关系。在中学时代,作为承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的语文课和历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因此许多学生通过学校的课堂教育获得了大量的此类知识。调查同时显示,课外阅读、媒体等选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与近年来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和课堂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关系。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加大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学生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他们可以在网上获得相关知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课外辅导”的比例很低,这可能与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用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学习中,还会请家教老师进行课外辅导,但对历史课等其它课程的学习却是忽视的。
虽然课堂教育是获取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67.5%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
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由此可以看出,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这是思维和认知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使他们对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对历史真相叙述的误差,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大学生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整体上看,他们较之父辈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但是,总体上大学生还是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占41%,位居第一位;认为“有必要”的占39%,位居第二位。在“大学生是否会主动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问题上,有50%的同学表示“肯定会学习”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有30%的同学表示“也许会学习”。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洗涤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走向何方?为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关系的认识。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选择“全球化与传统文化并行不悖”的有42.7%,位居第一位,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会保持自身的内涵,与全球化的发展并不矛盾。还有20%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洗礼下将会完成转变”,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适应全球化的形势,吸取百家之长,去其糟粕,实现合理的转变。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31.4%的学生认为“全球化将导致传统文化衰微”。
(二)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98.1%。我们认为,这与中学教育有很大关系。在中学时代,作为承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的语文课和历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因此许多学生通过学校的课堂教育获得了大量的此类知识。调查同时显示,课外阅读、媒体等选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与近年来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和课堂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关系。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加大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学生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他们可以在网上获得相关知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课外辅导”的比例很低,这可能与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用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学习中,还会请家教老师进行课外辅导,但对历史课等其它课程的学习却是忽视的。
虽然课堂教育是获取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67.5%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
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由此可以看出,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这是思维和认知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使他们对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对历史真相叙述的误差,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展开全部
典籍中。
在大学生对传统礼仪道德认知的调查中,“自小耳濡目染”和“课外书上看过”的受访者分别占38%和40%,这一方面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日常交往中时时处处都受到中国传统礼仪道德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对形成这种观念也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7%的人认为这是过时的东西,还有15%的人对其难以判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传统的礼仪道德也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
在对传统文化艺术(以戏曲为例)的调查中,有81.2%的大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非常喜欢和非常讨厌的人都不多,分别占4.0%和4.5。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时代的急剧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表现形式和手法较慢的戏曲已经难以与此相适应;二是文艺创作的形式和空间不断扩大,新的时尚艺术形式尤其是流行歌曲、舞蹈等更为广大青年人所喜爱,更适合他们的口味;三是社会的多元化使广大的大学生心理需求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也会使他们对传统的戏曲艺术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内化为行动。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帮助一般”,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比较大”的分别只有5.6%和9.4%,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在大学生对传统礼仪道德认知的调查中,“自小耳濡目染”和“课外书上看过”的受访者分别占38%和40%,这一方面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日常交往中时时处处都受到中国传统礼仪道德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对形成这种观念也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7%的人认为这是过时的东西,还有15%的人对其难以判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传统的礼仪道德也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
在对传统文化艺术(以戏曲为例)的调查中,有81.2%的大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非常喜欢和非常讨厌的人都不多,分别占4.0%和4.5。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时代的急剧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表现形式和手法较慢的戏曲已经难以与此相适应;二是文艺创作的形式和空间不断扩大,新的时尚艺术形式尤其是流行歌曲、舞蹈等更为广大青年人所喜爱,更适合他们的口味;三是社会的多元化使广大的大学生心理需求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也会使他们对传统的戏曲艺术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内化为行动。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帮助一般”,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比较大”的分别只有5.6%和9.4%,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活的影响就是食不言,寝不语。尊重别人的隐私,不乱打听别人的家事,如果有需要的话主动去帮忙。没有需要的话不额外添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现在的大学生只盲目追求时尚忘却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的学校应该重视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