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

 我来答
冬夏328
2020-11-02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526万
展开全部
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在长期的心理治疗中,罗杰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格理论,而关于自我的理论则构成了他的人格理论的核心。

(一) 自我的概念及特点

罗杰斯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设是: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Self-Enhancement)的动机,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和目的,它指引人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马斯洛提出的所有需要层次都可归入这一动机中。

罗杰斯认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而又不时地变动的经验世界里。这个个人的经验和内心世界,罗杰斯把其称为“现象场”。罗杰斯认为自我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现象场的产物。

自我具有四个特点:(1)属于对自己的知觉范围,包括对“我”的特点的知觉,以及与“我”有关的人和事物的知觉的总和;(2)是组织化的稳定结构,对经验虽然具有开放性,但其“概念格式塔”的性质不变;(3)并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意义上的人格结构要素,不是控制行为的主体;(4)作为一种经验的整体模型主要是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一个人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产生许多“机体经验”。例如,一个人可以完整地知觉到他的机体,体验到他所有的知觉,体验到这些知觉与所处环境中其他知觉和整个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个体体验的积累决定着个体是否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以及接受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有些机体经验被儿童意识到,这些经验成为现象经验,而没有被儿童意识到的经验则以潜在的形式对自我的发展起着作用。

(二)自我的发展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

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通过自身机体自动评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回避。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是受他人的关怀而产生的体验,还有一种是受到他人尊重而产生的体验。罗杰斯把这两种体验称为“正向关怀需求”,但儿童这种“正向关怀需求”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而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所以说他人的关怀与尊重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

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评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

为保证经验与自我的一致即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和社会就应该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儿童得到“无条件的满足”。例如,母亲通过给予儿童以慈爱,使他们逐渐学会像母亲爱自己一样爱别人,把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作为自己内在的需要和价值行动的准则。也就是父母或其他成人在给予儿童爱时较少注意儿童行为的方式,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儿童,不会显示出价值的条件,自我与经验之间也便不会有不一致,儿童就能发展成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the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按Rogers的看法,每个人心中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他的自我概念,即实际自我;一个是他打算成为的自我,即理想自我。如果两种自我有跟大重合或相当接近,人们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如果两种自我评价间差距过大,心理问题就容易出现。
我随风动159

2020-11-02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752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220万
展开全部
罗杰斯是人本心理治疗的创始者,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有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自我概念” ,已成为我们临床心理治疗活动的重要概念而被广为引用。如一个心理障碍的患者,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情感脆弱,强迫症状等经常被解释为“自我概念”缺乏或不清。按罗杰斯提出的办法,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撇弃有条件的积极关注,激发出患者自我成长的潜能,就会达到内心自我和谐,促进患者个性成熟,消除心理障碍。心理治疗临床实践发现罗杰斯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不够完善,心理治疗效果难以认定,许多疑问难以合理解释。如负性思维、内心冲突、担心害怕从何而来? 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迫使我们心理治疗工作者重新认识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

1 “自我概念”(Self-conept)的界定问题

1.1 罗杰斯的“自我概念” 按罗杰斯的解释:自我是一个有组织的结构,是一个不断改变的结构。其内容能够用两点三面来描述。两点:一是指自我知觉所反映的个人各种特点和能力;二是指自我知觉所感受到的自己与他人及环境的关系。三面:是指对上述两面反映的性质,包括知觉、评价和理想。例如:我是成年人的、我身高1.8m、我干活认真、我人际交往面窄、我想开朗些等等。

在罗杰斯的“自我概念”里,它属于个人自我方面所得经验,是个人从经验中对自己一切的概念。在众多的实践经验中,那些与我、自己有关的知觉,慢慢从个人实践经验中分化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有着内部联系的认知,这包括我是谁?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能做什么? 等问题的一切成形答案。罗杰斯认为,心理障碍患者是个人经验与“自我概念”不一;提出的治疗方法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和共情。

1.2 罗杰斯的“自我概念”局限性 临床上,心理障碍患者缺乏自我意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缺乏“自我概念” ,这是无疑问的,患者有很好的自知,却没有准确的自我评价。如:一个长相很端正的小伙子,常为自己不帅而自卑,整天闹着要整容;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研究生都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怎么,等等。临床实践发现,那位闹着要整容的小伙子,他想要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要的那个“帅”是怎么样的呢? 内心不明确,这问题他不清楚。其实他本以长得很帅了,他不自知,就算是做了整容,他还会不满意(整容者多是反复的整容) ,于是被整容纠缠,想整容又怕整容,内心冲突着。帅和我不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不帅是自我认知,属“自我概念”的问题;而帅是个人心目中对相貌的一个看法和标准。这不仅是对自己相貌评价要求,也是对他人相貌评价的要求。所以帅是自我以外的一个概念。在这位小伙子那里,他心理存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