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长要如何走出墨菲定律误区?
邻居两口子性格温和,但是没想到却养出了性格特别“嚣张”的儿子。邻居感慨说“今世的儿女,上辈子的仇人。”虽然孩子才上小学,但是邻居已经很为孩子的教育感到发愁了。平时吃饭的时候,邻居总是让孩子多吃蔬菜,认为这样营养才均衡,可是虽然邻居说的有道理,但孩子就是不听。“我就爱吃肉,你别管我。”
看着孩子一身的小肥膘,邻居忍不住督促孩子多做做家务减减肥。可是孩子就是不愿意动,连拖个地的任务都不愿意完成。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学习,这就更加让邻居头疼了,写个作业常常是鸡飞狗跳的。总而言之按照邻居说的话就是“越不让他干什么他越干,越催他干什么他越拖延。”
一、到底什么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
爱德华·墨菲提出,在有两种或者比这更多的方式选择时,其中一种有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问题发生,而往往必定会有人做出这样的选择。
简单地说,就是越担心发生什么坏事,就一定会有坏事发生。将这种定律放到孩子的教育中时,父母们会发现这种心理学定律“非常符合实际。”
父母们越是不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偏偏会对此感兴趣,父母们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身上偏偏有这种类型人的特质。那么造成墨菲定律成真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其实是父母给予了孩子过度的心理暗示。
二、为什么家长会走进“墨菲定律”的误区?
北京一名初三女生和父母谎称下楼取快递,随后便不见踪影。父母在附近找了一番后没有线索,于是便报警求助。民警接到报案后便赶紧从附近开始找起,最后发现女孩借住在好心人家里。
在被问到离家出走原因时,孩子表示,父母对自己管教太严,在家里没有自由。女孩的父母听后很是无奈,明明自己在尽心尽力地为孩子考虑,可是孩子却不领情。
1.对孩子的预期值过高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预期值较高,于是孩子的成绩很多时候并不能得到父母的肯定。父母对孩子抱有高预期,自然就更加容易对孩子管教严苛。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总也得不到肯定后的沮丧。这些都使得孩子距离父母理想中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
2.对孩子的掌控过多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因为认知偏差而走弯路,于是不由自主地对孩子施加了管控。父母对孩子的掌控感让父母对自身的教育很有安全感,但是孩子身上的独立性以及自我意识发展却受到了妨碍。孩子们即便知道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却还是想要逃离。
3.存在过度的教育焦虑心理
父母们身上存在着一定的教育焦虑,对于孩子的身上的一点不足都会无限地放大。为了缓解自身教育焦虑,父母的管教容易走极端,这使得孩子也受到情绪影响。在父母的焦虑中,孩子也无法轻松自在。
当父母觉得孩子很有问题时,其实有可能是自身的教育出了问题,不被墨菲定律所困扰,才能够正确看待孩子身上出现的教育问题。
三、家长如何才能走出“墨菲定律”的误区?
1.对孩子保持合理预期
父母们需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设定,发现孩子的成长节奏才能够给予孩子最恰当的引导。过度干预只会让孩子教育变成揠苗助长。合理的预期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激发,孩子更自信,父母也更满意。
2.适当地放手
父母教育应该把握好分寸和尺度,适当地放手才能够让孩子拥有一定的成长空间。过度的限制或者是控制只会把孩子变成一个牵线木偶,孩子失去了自我人生的主动权,只能被父母牵着走。试着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哪怕错了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一种成长。
3.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即便是双胞胎也会有迥异的性格特质。所以父母们需要做的是看见并且尊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个性特点,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发。这对于孩子而言,比盲目的立目标、作比较会更加有好处。
当父母无形中被墨菲定律所困扰时,可以先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给予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的。父母会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初心很简单,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的附加值。大家对于父母教育中的墨菲定律有着怎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