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呢?
曹操一生征战多年,用兵如神,诸葛亮说他智计绝人,用兵仿佛孙吴。他以弱胜强,平定了北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曹操都多有建树。后世评价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在曹操的一生中,他也遭遇了很多艰险。在漫长的军事生涯,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也留下了许多败笔。用诸葛亮的话来说,曹操“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这些败绩都可称之为曹操的败笔。
可是,曹操最大的败笔是什么呢?我认为,军事上的败笔在其次,他最大的败笔应该是在选择继承人上。在这个问题上,曹操的取舍,决定了曹家的命运。
在曹操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已经在讨张绣的时候,为了救曹操而战死。他的正妻也因此和他离异。这样,在曹操剩下的儿子中间,曹彰热心军事,对君主之位没有兴趣。最聪明的小儿子曹冲也已早死。那么剩下的比较合适的候选人就是曹丕和曹植了。
在曹丕和曹植两个人的选择中,曹操最终选择了曹丕。我认为,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我们从曹丕的生平可以看到,此人才能低劣,人品极差,不是合适的君主继承人。
这个人,论文才根本不能和曹植相比。曹植才高八斗,文采精华。每当饮宴唱和,都是曹植独占鳌头。而曹丕的文章根本不足观,和曹植相比不值一提。
论军事才干。曹植虽然没有带兵打仗,但是他对军事有一定的研究,曹操也曾经有意让他带兵历练。后来因为曹丕压制,曹植没有表现的机会,但从他的主动要求带兵的表现来说,他还是对自己的军事能力有一定的自信的。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