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为何数十年间就走向没落了,在战国初期不是最强的吗?
说起战国七雄,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初中课本提到过的齐,楚,燕,韩,秦,赵,魏,是这七个国家。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秦国,最后秦国把这些国家逐步消灭。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战国初期首先兴起的并不是秦国,相反是存在感最低的魏国。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标志着中国开始从春秋时代过渡到战国时代。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的开创者便是大名鼎鼎的魏文侯,又叫魏斯。从现在开始,小殷来分析一下魏国前两代君王为后世打下的基础,魏惠王时期很快走向衰落。
第一:魏文侯重用吴起,李悝等人变法,国力蒸蒸日上,一跃成为七国之首
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发生,魏桓子,韩康子本来是智伯这一边的人,后面临阵倒戈投靠赵氏共同消灭了智伯。从此晋国一分为三,也已经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封魏斯等三人为诸侯,脱离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1:军事方面任用吴起变法,多次改革后国力蒸蒸日上
魏国最让人闻风丧胆的便是强大的魏武卒,魏文侯考取魏武卒的要求很严苛。要求里面能穿三层盔甲,拉开十二石的弩,身上带50支箭,三天的粮食能日行百里。任用吴起变法,达到战场后,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同时还得具备非常高超的格斗技能,因此每次能入选魏武卒的人员,免除魏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
魏武卒最大的功绩便是开疆拓土,当时吴起率领魏武卒百战百胜,不管是楚国还是秦国都不是其对手。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国已经完全占领了河西之地,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另外还向北夺取了戎狄少数民族的大部分土地,国力蒸蒸日上。
2:经济方面重用李悝变法,推广农副业
要知道先秦时代开始,农业生产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魏文侯当时重用卫国人李悝,综合利用魏国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国耕地的单位产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在丰年的时候,国家根据市场情况,采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使农民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在灾年的时候,政府把国家储存的粮食适当卖给农民,使得他们不会因为吃不上饭而颠沛流离。
另外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规范魏国人的行为。由于魏文侯带头遵守这套法律,使得他制定的这套法律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3:文化方面除了对秦进行军事打击,文化渗透尤为关键
魏文侯作为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志向在于如何统一。秦国位于西北,战略位置极其关键。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仅如此,如何将自己的魏国文化传到秦国等地,这才是要紧大事。
他知道秦国人不会以武力屈服,对中原文化很向往。于是派当时的大儒子夏,他曾经是孔子的学生。邀请他到西河讲学,本来魏文侯对儒生不重视。经过时间的不断推移,魏文侯深知文化带来的重要性,盼望各国的人才汇聚到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
第二:魏武侯南征北战,国力再一次达到鼎盛,不过不怎么会用人
魏武侯是魏文侯的儿子,带兵作战方面与其父不相上下。不过在治国用人方面很明显比魏文侯差的多,其父统治期间都是任用贤才。到了魏武侯这里,重新回到了春秋时期,任用一些比较亲近的人,有家庭显赫背景的人。
如此一来,魏国在魏武侯时期看似强大,实际上强干弱枝,已经走向衰败。本来其父魏文侯在位时期,韩赵魏三国联盟势不可挡,当时的秦国想要东出根本没有机会。
赵国方面,经过赵烈侯时期的变法,国力逐渐上升。原本就对魏国强势态度不满,公元前386年,赵敬候将国都前往邯郸,意味着赵国要和秦国一起争霸。与此同时,魏武侯不但没有其父魏文侯时期的高瞻远瞩。
就在赵侯迁都的同时,公子朝不满。想要率领军队和赵成侯血拼,魏武侯得知此消息过后,派遣军队协同公子朝攻打邯郸叛乱。最终赵胜残胜,从此魏赵联盟就此破裂。不得不说,这是魏武侯最大的败笔!
第三:魏惠王丧权辱国,不断丢失土地,魏武卒不敌秦国铁骑
魏惠王是魏武侯的儿子,魏文侯的孙子。其才能远远不及祖父两代,就是在他的手中,河西之地被秦国重新夺取。不但如此,当时最大的贤才商鞅便是从他的手上逃脱。他的叔父公叔痤曾经劝说他:“对于商鞅这个大才,你要么就重用他,要么就杀了他。”
可惜,魏惠王一点也没有听进去。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一代贤才商鞅从魏国逃跑,听说秦国招贤纳士,便来到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持续发展,不可一世的魏武卒首败于大秦铁骑。
孙膑和庞涓都是战国中期有名的大才,师从鬼谷子。庞涓是魏国将领,对自己的这个师兄一直怀恨在心,用宫刑来侮辱他。来到齐国后,帮助齐威王变法图新,围魏救赵兵败魏国,庞涓自杀。从此,魏国逐步走向衰落,再也没有兴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