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对生态系统有什么贡献?
在我们中学课堂的地理书上知道地球上共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湿地,则被称为"地球之肾"。
那么湿地是什么呀,它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者暂时和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充水较多的草甸、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其形成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较低,蒸发能力弱;处于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水易泛滥。
湿地的作用作为“地球之肾”,它能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天然的蓄水防洪的法宝,在气候多变降水不均时,人们可以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能够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其不仅能储蓄大量的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
湿地内具有丰富的植物群落,因而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释放出氧气,而且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而且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湿地的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当含有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废水经过湿地后。水的流速会减慢,这样就有利于有毒物质和杂质可以沉淀下去。从而能够改善环境的污染,净化水质。
因其能过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所以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
对湿地保护措施湿地因其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的特点,使得生物的多样性很多,能够为野生动物和一些珍稀或者濒危的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也是鸟类和两栖动物的繁殖和栖息、迁徙、越冬所必经的场所。同时,湿地又给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原材料和旅游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以在保护“人类之肾”我们也采取相关的措施:
1、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进行退耕还地。
3、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建立了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5、成立收集湿地资源信息库。